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刘少奇理论研究

  • 刘少奇对新中国政治发展的开拓性贡献

    徐罗卿;

    刘少奇为促进新中国的政治发展,从政治发展的道路、政治发展的目标、政治发展的动力、政治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政治发展的保障五个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这些探索成就对我国现阶段政治发展模式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

    2009年06期 v.45;No.19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农村供销合作社思想探析

    苏晓云;

    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为了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农村经济,提出了优先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的主张,并认为这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一个"带决定性的问题"。他强调合作社的性质是"半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发展供销合作社的目的在于"免除商人的中间剥削",忠诚地为农民社员服务。而要办好供销合作社必须实行民主、规范管理。刘少奇的这些思想对当时迅速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有积极启示。

    2009年06期 v.45;No.197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行政管理学研究

  • 刍议政治哲学与管理哲学的关系

    闫秀敏;

    伴随时代发展和管理学科的逐步成熟,在管理与政治平分秋色的现代社会,政治以其突出的控制本色,管理以其鲜明的协作实质,彼此独立而又相互渗透。由于哲学经久不衰的长寿秘诀是能够对不同对象进行反思,所以植根于政治与管理的辩证关系,政治哲学围绕人与人关系的控制性质,对"为何控制"和"怎样控制"的根本问题进行哲学反思;管理哲学围绕人与人直接的协作性质,对"为何协作"和"怎样协作"的根本问题进行哲学反思。由于政治与管理亦相互渗透,所以在或控制、或协作的深层根由、价值理念、应然追求的反思之中,政治哲学与管理哲学也相互渗透。

    2009年06期 v.45;No.197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多学科研究综述

    潘秀珍;

    中外学者从经济学、法学和公共管理学视角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丰硕。经济学者提出的政府规制改革较为科学、中肯和合理。法学界注重行政审批过程的司法监督,主张行政审批程序要受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方面控制。公共管理学界认为行政审批不仅是国家权力配置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克服市场失灵、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还是传统政治文化的具体体现。三个学科对行政审批制度的研究都存在片面、具体和微观等现象,开展多学科研究行政审批制改革任重道远。

    2009年06期 v.45;No.197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资源动员理论及其研究维度

    石大建;李向平;

    资源动员理论兴起于1970年代,主要是对1960年代西方蓬勃兴起的社会运动现象的反思。它颠覆了传统社会运动理论的非理性假设,提出了理性假设。资源动员理论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资源动员分析和动员背景分析。资源动员理论自身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中在资源动员研究方向上形成了资源动员、成员动员和框架动员三个研究维度,展示出较强的理论综合能力,是研究集体抗争事件的重要视角。

    2009年06期 v.45;No.197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法学研究

  • 新加坡商标注册制度的最新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陈宗波;

    新加坡商标法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商标法之一,但是新加坡仍然根据需要对其进行多次修改。最新一次修改确立了商标注册中多类别体系、分案申请、未决申请商标的许可登记和未遵守时限的救济等制度。这一次极为重要的立法行动,体现了商标注册高效、方便和科学的原则,落实了商标注册各项程序走向标准化的《商标法新加坡条约》的核心要求,实现了商标注册制度的重大发展。新加坡的经验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

    2009年06期 v.45;No.197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论保税港区的转口贸易及其法律保障

    魏德才;

    设立保税港区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扩大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转口贸易是国务院确定的保税港区五大功能之一。保税港区从事转口贸易有着政策和法律的优势,但仍面临着各种挑战。为了促进保税港区转口贸易的发展,应该从法律上做三项工作:将保税港视为"境外港口";明确租税标准;进行综合立法。

    2009年06期 v.45;No.197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文选》研究

  • 读《文选》中的建安作品(三题)

    顾农;

    陈琳写辞赋用传统的大赋手法,遭到曹植的批评,于是他作《答东阿王笺》予以抵制,形成一份文学批评史上有趣的材料。孔融的《论盛孝章书》是恳求曹操去救他的结拜兄弟盛宪,而竟能写得似乎完全出以公心,而且意态潇洒,表现了很高的技巧。《檄吴将校部曲文》的真伪曾有争议,它应当还是陈琳的作品,其中涉及当时的一些历史细节,后人无从着手;但此文在流传过程中被加上一个业已去世的尚书令荀的""字,引起了纷乱和麻烦。

    2009年06期 v.45;No.197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8K]
  • 《文选》所录《子虚赋》、《上林赋》及《洞箫赋》创作时间新考——兼考王褒卒年

    韩晖;

    《文选》所录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原为一篇,其创作当开始于建元六年,定稿当在元光元年五月至九月间;《子虚赋》部分当完成于建元六年秋稍前,《上林赋》部分当作于建元六年底至元光元年五月稍后。学术界将王褒的《洞箫赋》系年于神爵元年是错误的,原因在于对王褒入朝时间和卒年缺乏考证。王褒入朝当始于神爵元年。王褒之卒年,当在甘露四年或黄龙元年。其《洞箫赋》当作于五凤三年。

    2009年06期 v.45;No.197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1K]

文学研究

  • 澳门文学源流与涵义之辨析

    张剑桦;

    研究澳门文学的发展历程,其源流探讨与涵义界定是两个不能回避而且也回避不了的术语概念。包括澳门同胞在内的国人都认定,澳门文学的"根"在中国,澳门文学的"源流"在中国,澳门文学只是"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是它的"源"。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现阶段,澳门文学研究的资源还有待开发,对"澳门文学"的涵义界定不必操之过急。界定"澳门文学"涵义的原则是:宜笼统不宜苛细、宜宽泛不宜狭窄、宜开放不宜封闭。应该根据澳门文学与中国其他地域或区域文学的不同特质去探讨,通过澳门文学与中国其他地域或区域文学的不同发展历程去辨析这两个术语概念。

    2009年06期 v.45;No.197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诗人者,撄人心者也”——鲁迅早期文论心灵表现价值趋赴

    伍世昭;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心灵表现价值取向的开启者这一事实,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注意。鲁迅的文学理论批评价值选择既符合一般意义上的心灵表现论,又有着时代和其个人特征。这充分表现在他关于文艺的发生、文艺的职能和创作主体的系列看法上。由鲁迅所开启的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心灵表现价值取向,是对作为文学创作得以实现的创作主体一维的敞亮与确证,隐含了诗学话语建构的一般规律,同时又存在着学理性不足、忽视艺术形式与主体心灵的内在联结等理论建构上的缺失。

    2009年06期 v.45;No.197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九叶派诗学在现代诗学史上的地位

    孙强;

    九叶派诗学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有益成分,吸收了现实主义诗学中的合理成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学观念——艺术本位、内在现实主义、智性化和戏剧化。它修正了新诗发展中的种种偏颇,对中国新诗诗学作了一次全面的综合与创新,在现代诗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2009年06期 v.45;No.197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上帝的守望者——解读《傻瓜吉姆佩尔》中的犹太宗教伦理

    毕青;

    《傻瓜吉姆佩尔》是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艾萨克·巴舍维斯·辛格的代表作。在作品中,吉姆佩尔通过对上帝的模仿和对犹太宗教伦理诫命的躬行履践,表达了自己深笃的宗教信仰。辛格以吉姆佩尔蹇舛的生命苦旅,阐释了犹太宗教伦理的内涵,并试图以此唤起已经"世俗化"或正挣扎在边缘线上的犹太人的民族认同感,复活日益淡薄的犹太民族宗教信仰和传统道德标准,从而求得犹太民族精神的复兴,对解决现代社会的诸般问题也深具思想启示。

    2009年06期 v.45;No.197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文化研究

  • 略论民族文化的重构与输出——以广西文化为例

    王绍辉;

    民族文化有积极性和负面性的"二重性",所以需要不断重构我们的民族文化。重构民族文化是为了影响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大力输出民族文化。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民族文化安身立命的根基;开放性和前瞻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和生命力所在。

    2009年06期 v.45;No.197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审美人类学视野下的汉字文化现象初探

    秦晓春;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表意文字,虽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但仍然保留着深远的人类学信息和审美文化意蕴。造字时代先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状态、生产方式、信仰方式、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感等在汉字中都有一定程度的反映。

    2009年06期 v.45;No.197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9K]
  • 想象中国:民族认同与中国现代性——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化研究

    王琳;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展现的文化意象和象征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作为整体的中国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化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认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民族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创新不可分割。在表演中折射出来的长城的隐喻意义,是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者对历史的正面想象和对现时的期待:和平、繁荣、昌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下两篇文艺演出的文化符号表征是对民族的想象以及民族身份的演变和审视。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全景式再现,中国不再被想象为一个古老、神秘的东方帝国,更推翻了近代以来被塑造的愚昧落后的形象。这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留给当代中国人的宝贵遗产。

    2009年06期 v.45;No.197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敬业乐群”与校园文化

    胡大雷;

    校园文化全不脱"敬业"、"乐群"二者。"敬业"者,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是一种对所从事的职业的热爱,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境界。"乐群"者,志同道合者在一起学习;如何实现"乐群",所谓"诗可以群",用共同的事业与理想、用优秀的文化传统、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莘莘学子"乐群"。"敬业"与"乐群"的有机结合,才是和谐校园的精髓。

    2009年06期 v.45;No.197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语言学研究

  • 论配同关系量词“颗”与“粒”

    樊中元;

    能分别和同一个名词进行搭配的个体量词为配同关系量词。"颗"和"粒"都具有表示"小的、圆珠形"的语义特征,"颗"称量比较大和圆的事物,"粒"称量比较小而圆的事物。由于事物的模糊性及人们的认知影响,"颗"和"粒"能形成配同关系量词。

    2009年06期 v.45;No.197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NP+上”的语法化研究

    蒋华;

    "NP+上"是十分常见的短语,它既能表示处所义,也有表人义,还能表示时间义。"NP+上"的表人义从其处所义发展而来,其发展轨迹为:处所义—表人义兼有处所义—表人义。"NP+上"的时间义也是由其处所义发展而来。

    2009年06期 v.45;No.197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教育研究_课程与教学研究

  • 论学校生活中学生发展的实现

    唐荣德;

    学生发展是在学校生活中实现的。当今社会的学生发展,应包括个体性发展、群体性发展和精神性发展三个层面。与学生发展的三个层面相对应,学生的学校生活可以分为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学习生活实现学生的个体性发展,表现为认识范围的扩展、认知能力的增强、学习情感的丰富。社会生活实现学生的群体性发展,体现为认识社会、建立人际关系、形成社会生存能力。精神生活实现学生精神性的发展,表现为形成学校生活的意义、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完善精神生活的方式。有效实现学生发展,必须建设一种良好的学校生活,具体表现为使学校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达到有助于真正促进学生的有效变化。

    2009年06期 v.45;No.197 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远程教学的人际交流与实现途径

    胡芬;陈举科;覃泽宇;

    远程教学实践存在着人际交流意识不强、实现途径单一、评价策略不完善等问题。人际交流的缺乏直接影响着远程教学的效果。只有提高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增强对学习群体的归属感,设计具有人际交流活动的远程学习材料,构建畅通便捷的人际交流通道和平台,制定有效的人际交流评价指标,才能有效提高远程教学的质量。

    2009年06期 v.45;No.197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广西女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影响因素研究

    雷湘竹;彭欣欣;

    对广西849名大学生(其中女大学生584人)进行问卷测验,着重研究广西高校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性别态度、就业归因对就业预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女大学生的就业预期比男大学生低。低年级的女大学生比高年级的更倾向于就业内部归因,同时就业预期也要高。2.就业归因与就业预期存在正相关;性别态度与人际交往能力和就业预期均存在负相关;而人际交往能力与就业归因和就业预期均存在正相关。3.女大学生就业预期同时受就业归因、人际能力、性别态度(负向)3个因素的影响。就业归因越倾向于内部归因、人际能力越高,性别态度越倾向于中性化,女大学生的就业预期越高,反之女大学生的就业预期越低。

    2009年06期 v.45;No.197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教育研究_学科教学研究

  • 用人生的真实书写真实的人生——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探析

    余昱;

    叶圣陶先生创作的核心价值观是"用人生的真实抒写真实的人生"。以此来看待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其核心体现为: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写作是一种自我生命的诠释;写作是运用民族语言的艺术。可以从文学家角色和教育家两种角色样态来探讨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形成过程。

    2009年06期 v.45;No.197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国内关于数学学习迁移的研究及反思

    唐剑岚;

    学习迁移是数学学习研究中的重要话题。国内近30年数学学习中的迁移研究围绕数学学习迁移的类型、数学学习迁移的作用、影响数学学习迁移的因素、数学学习迁移的机制、学习迁移规律在数学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等主要话题展开,探讨经历了初步探讨、多层面探讨、深入和系统探讨阶段,出现了研究主题内容比较陈旧和肤浅、不够深入和系统、学习迁移测量的缺失、研究方法的局限等问题,注重研究主题内容的深入与系统和研究方法的综合及多样,将是重要的研究取向。

    2009年06期 v.45;No.197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写长法和档案袋评价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同时使用的尝试

    张漱梅;

    "写长法"和写作档案袋评价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可同时使用,因为两者拥有共同的教学理念,又彰显各自在写作教学中的优势。它们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问题,重视写作任务设计,让学生在表达真情实感的过程中释放学习潜能,促使学生把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与写作能力结合起来。写长法解决了写作量不足的问题,为档案袋评价提供了充实的内容。档案袋的建立不仅促使学生参与评价、进行反思,而且解决了长文章的收集、筛选和管理问题。两者同时使用,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009年06期 v.45;No.197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教育研究_民族教育研究

  • 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演绎——以《刘三姐主题幻想曲》为例

    林冬;蔡韧;

    中国民族风格钢琴作品蕴藏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内涵,表达着独特的民族音乐意蕴。在钢琴教学中许多高师学生由于对中国民族风格钢琴作品的独特演奏技术及音乐内涵感到茫然与畏惧,往往热衷于弹奏外国钢琴作品而排斥中国钢琴作品的学习。演绎民族钢琴音乐作品,应洞悉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体会民族音乐作品创新,彰显民族音乐演绎魅力,《刘三姐主题幻想曲》的演奏即典型地体现这一切。

    2009年06期 v.45;No.197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民国史研究

  • 民国时期的政党与意识形态构建

    徐舒映;李玉英;

    政党的存在和深刻影响,首先在于其意识形态的代表性。在民国时期的意识形态领域,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较量表现为通过争取理论优势来取得政治优势,国共双方为了争取对中国革命的政治领导权,都积极地大规模地进行意识形态的构建和宣传;国共之外的"第三种势力",为了发挥它们的政治效能,也高扬自由主义的旗帜,希冀通过设计社会政治改革方案,形成中国政治的新格局。

    2009年06期 v.45;No.197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国、共、伪三方对三民主义政治符号的争夺

    伍小涛;

    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为了掌控全国政治权力,国、共和伪三支政治力量在其统治区域都对三民主义政治符号进行发掘和利用。由于中共在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上顺应时代的要求,自然获取了广大民众的认同,由此在争夺中独领风骚,最后赢得了三民主义政治符号的阐释权。

    2009年06期 v.45;No.197 1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1946年广西省参议会议长选举纠纷的影响

    王晓军;

    1946年广西省参议会议长选举纠纷的发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各种政治势力纷纷从各自的政治立场出发评价该事件,而民众多从切身利益出发议论事件。纠纷的长时间拖延,不仅对广西省的财政、民政、参议员的社会声誉、区域团结造成了较大影响,还对民国时期的法制建设产生了明显影响,同时加剧了新桂系与CC的矛盾。

    2009年06期 v.45;No.197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