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红;
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新农村建设思想目标远大,内容丰富。其中,将新农村建设置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置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置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之中的思想,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2007年06期 No.18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李少斐;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需要在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的对立统一中构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必将贯穿于整个现代化进程。成长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非公有制,沐浴着"普照的光",在时代进步发展的总体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孕育新的制度因素,正在与公有制兼程并进,共同构成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力量。又快又好地发展非公有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2007年06期 No.185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潘宁;
列宁在从事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中,对社会主义文化问题极为关注。他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特别是有关文化革命的思想,关于党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领导、文化遗产的批判改造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作用以及学习共产主义、培养具有共产主义道德理想的一代新人等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我们建设和谐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2007年06期 No.185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孙秀芳;翟洪峰;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基于对世界历史的分析和判断,不断调整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先后两次引导中国从世界体系撤离。第一次以新中国的成立为标志,中国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脱离出来,加入到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第二次从1950年代后期开始,以中苏论战为开端,中国又逐渐脱离世界社会主义阵营。1960年代末、70年代初,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国际战略,打开封闭的国门,中国逐渐重返世界舞台。上述两次对外战略调整都深刻地影响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进而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7年06期 No.185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杨东篱;
作为当代文化研究思潮的契机,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备受关注。然而,学界却很少注意到这一文化研究形式本身的理论起点。这一理论起点就在于伯明翰学派的文学研究。作为文化研究的理论起点,伯明翰学派的文学研究为它设置了理论的出发点,提供了研究的基本方法,设定了理论的基本框架,还体现了它的主要特点。相对于探索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来说,探索这一学派的文学研究具有追本溯源的意义。
2007年06期 No.185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林玮生;
希腊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朵惊世奇葩。对其特性及发生的研究历来引起世界大家们的极大兴趣。歌德的"和谐说"与尼采的"冲突说"在学术史上影响较大,广为人们所认可。以"符号继承"为角度,可以开辟一条走进希腊艺术的新径。通过对希腊三大艺术(史诗、悲剧、雕塑)对神话符号继承表征的揭示:"板块"迁移、主题承接与神象移位,可以清楚地发现:丰厚的神话继承"量"是希腊艺术特性构成的主因。紧连神话的母脐是希腊、西方艺术的诞生范式。
2007年06期 No.185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聂涟涛;
《荒原》中的女性形象有三个来源:传统文化、现当代文学作品、现实生活。这些女性形象及其话语互相并置、相互呼应,给《荒原》搭起了一个框架结构,充分展现了诗歌主题;同时反映了T.S.艾略特对女性有歧视和对女性形象有扭曲的倾向,也展现了被"非个性化"理论掩盖了的诗人面对无法企及的最高实现的痛楚;更体现了诗人所采用的一种拯救"无序"为"有序"(order)的曲折手法。
2007年06期 No.185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刘慧;
劳伦斯极力推崇两性的平等,把两性的性的和谐圆满当作救世的良方,并且终其一生都在为寻求完美的两性关系而努力。但他的叙事话语中却始终充斥着阳性论述,这在他的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中尤为明显。在劳伦斯的笔下,《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中两位女性康妮和白黛.古蒂斯在两性关系中始终处于屈从的地位,这说明并揭露了男权社会的意识和形态对劳伦斯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导致了他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异化和扭曲。
2007年06期 No.185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宗守云;
叠状集合量词"沓、叠、摞"具有过程性特征。从起点看,"沓"选择纸质物,"叠"选择平状软质物,"摞"选择平状物和凹状物。从途径看,"沓"是码放而成,"叠"是叠放而成,"摞"是堆放而成。从终点看,"沓"表现为一定厚度,"叠"表现为较大厚度,"摞"表现为很大厚度。
2007年06期 No.185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白云;
方言区人学习普通话,声调偏误是突出的问题。以广西桂北平话区为个案,从声调的实验分析出发,对"方言式普通话"声调偏误的种种现象所作的考察表明:"方言式普通话"声调的偏误主要表现在调域(调值)和调型两个方面,利用语音分析软件进行普通话声调学习是一个有效策略。
2007年06期 No.185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汪业全;李清桓;
朱熹叶音具有古音属性。据《楚辞集注》叶音考察朱熹古韵分部,考得朱熹古韵舒声十四部、入声八部。《楚辞集注》叶音古韵与《诗集传》叶音古韵和江永的古韵分部大同小异。
2007年06期 No.185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1K] - 赵朋;
副语言暗示是人类交际中独特的语用手段,一直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和交际过程。它的施用受到相应语境和文化心理的影响,它的曲指功能颠覆了传统的语言符号概念,在诗学、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对副语言暗示手段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译学意义。
2007年06期 No.185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王木丹;
尊师重道是国之兴盛的基础,敬业乐群是教师存在的方式,穷人教育学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以此审视我校的校训"尊师重道,敬业乐群"可知,这一缘于《学记》的校训既包含着深厚的教育底蕴,又在全校师生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实践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使传统的校训体现了公平、公正、公义的时代职责。学校文化就在这样的传承中得以发扬光大。
2007年06期 No.185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刘文斌;
现代西方美术思潮对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以来,中西方艺术和哲学文化的不断融合,拉近了中西方高等美术教育的距离。中国美术教育在西学东渐的大历史背景下,不断地吸收现代西方美术思潮的积极因子,表现出了巨大的包容性,成为推动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发展的原动力。但是,现代西方美术思潮与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使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表现出暂时的困惑与迷茫。如何在信息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保持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先进性、前瞻性和所具有的基本特色,是每一位中国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所尤为关注的要点之一。
2007年06期 No.185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黄海波;
"人的和谐发展"是教育的追求。它要求教育以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学生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学生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归依。现行的教育从理念到内容、从过程到结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离人的和谐发展轨道的情况,亟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优化教育过程,完善教育评价制度,以实现人的和谐发展。
2007年06期 No.185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禤思;
创建节约型艺术学校,应在教育教学、科研创作、学生管理校园建设等方面,通过采取各项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各类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办学收益,保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007年06期 No.185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