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

  •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新农村建设思想的创新特征

    张红;

    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新农村建设思想目标远大,内容丰富。其中,将新农村建设置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置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置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之中的思想,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2007年06期 No.18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在不同所有制的对立统一中求和谐——“疑私”、“防私”论驳议

    李少斐;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需要在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的对立统一中构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必将贯穿于整个现代化进程。成长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非公有制,沐浴着"普照的光",在时代进步发展的总体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孕育新的制度因素,正在与公有制兼程并进,共同构成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力量。又快又好地发展非公有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2007年06期 No.185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列宁“文化革命”思想与和谐文化的建设

    潘宁;

    列宁在从事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中,对社会主义文化问题极为关注。他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特别是有关文化革命的思想,关于党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领导、文化遗产的批判改造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作用以及学习共产主义、培养具有共产主义道德理想的一代新人等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我们建设和谐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2007年06期 No.185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论世界历史视野中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

    孙秀芳;翟洪峰;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基于对世界历史的分析和判断,不断调整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先后两次引导中国从世界体系撤离。第一次以新中国的成立为标志,中国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脱离出来,加入到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第二次从1950年代后期开始,以中苏论战为开端,中国又逐渐脱离世界社会主义阵营。1960年代末、70年代初,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国际战略,打开封闭的国门,中国逐渐重返世界舞台。上述两次对外战略调整都深刻地影响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进而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7年06期 No.185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文学研究_外国文学研究

  • 文学研究: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起点

    杨东篱;

    作为当代文化研究思潮的契机,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备受关注。然而,学界却很少注意到这一文化研究形式本身的理论起点。这一理论起点就在于伯明翰学派的文学研究。作为文化研究的理论起点,伯明翰学派的文学研究为它设置了理论的出发点,提供了研究的基本方法,设定了理论的基本框架,还体现了它的主要特点。相对于探索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来说,探索这一学派的文学研究具有追本溯源的意义。

    2007年06期 No.185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没有断开母亲脐带的神话之子——“符号继承”视角下希腊艺术的特性

    林玮生;

    希腊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朵惊世奇葩。对其特性及发生的研究历来引起世界大家们的极大兴趣。歌德的"和谐说"与尼采的"冲突说"在学术史上影响较大,广为人们所认可。以"符号继承"为角度,可以开辟一条走进希腊艺术的新径。通过对希腊三大艺术(史诗、悲剧、雕塑)对神话符号继承表征的揭示:"板块"迁移、主题承接与神象移位,可以清楚地发现:丰厚的神话继承"量"是希腊艺术特性构成的主因。紧连神话的母脐是希腊、西方艺术的诞生范式。

    2007年06期 No.185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荒原》的框架结构——解读T.S.艾略特笔下的女性话语

    聂涟涛;

    《荒原》中的女性形象有三个来源:传统文化、现当代文学作品、现实生活。这些女性形象及其话语互相并置、相互呼应,给《荒原》搭起了一个框架结构,充分展现了诗歌主题;同时反映了T.S.艾略特对女性有歧视和对女性形象有扭曲的倾向,也展现了被"非个性化"理论掩盖了的诗人面对无法企及的最高实现的痛楚;更体现了诗人所采用的一种拯救"无序"为"有序"(order)的曲折手法。

    2007年06期 No.185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两性和谐关系背后的阳性论述——重读《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刘慧;

    劳伦斯极力推崇两性的平等,把两性的性的和谐圆满当作救世的良方,并且终其一生都在为寻求完美的两性关系而努力。但他的叙事话语中却始终充斥着阳性论述,这在他的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中尤为明显。在劳伦斯的笔下,《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中两位女性康妮和白黛.古蒂斯在两性关系中始终处于屈从的地位,这说明并揭露了男权社会的意识和形态对劳伦斯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导致了他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异化和扭曲。

    2007年06期 No.185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文学研究_民间文学研究

  • 嬉笑怒骂皆成戏——论广西彩调剧的讽刺艺术

    阙真;

    被称为"快乐剧种"的广西彩调,大多包含着对社会弊病的关注与讥讽,剧中有激烈的道德批判类的讽刺,更有不少揭露对象的荒谬与不谐调的喜剧性讽刺。在艺术上独具特色,主要表现在:一是严肃写实,讥弊讽世,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二是悲喜交融,蹙而能谐、婉而多讽。三是让人物处于自我暴露的地位,达到对丑的否定。

    2007年06期 No.185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语言研究

  • 谈“叠”状量词的语义性质

    宗守云;

    叠状集合量词"沓、叠、摞"具有过程性特征。从起点看,"沓"选择纸质物,"叠"选择平状软质物,"摞"选择平状物和凹状物。从途径看,"沓"是码放而成,"叠"是叠放而成,"摞"是堆放而成。从终点看,"沓"表现为一定厚度,"叠"表现为较大厚度,"摞"表现为很大厚度。

    2007年06期 No.185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方言区人普通话声调的学习——以广西桂北平话区人为例

    白云;

    方言区人学习普通话,声调偏误是突出的问题。以广西桂北平话区为个案,从声调的实验分析出发,对"方言式普通话"声调偏误的种种现象所作的考察表明:"方言式普通话"声调的偏误主要表现在调域(调值)和调型两个方面,利用语音分析软件进行普通话声调学习是一个有效策略。

    2007年06期 No.185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楚辞集注》叶音古韵分部考

    汪业全;李清桓;

    朱熹叶音具有古音属性。据《楚辞集注》叶音考察朱熹古韵分部,考得朱熹古韵舒声十四部、入声八部。《楚辞集注》叶音古韵与《诗集传》叶音古韵和江永的古韵分部大同小异。

    2007年06期 No.185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1K]
  • 语言模式中的副语言暗示手段及其翻译策略

    赵朋;

    副语言暗示是人类交际中独特的语用手段,一直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和交际过程。它的施用受到相应语境和文化心理的影响,它的曲指功能颠覆了传统的语言符号概念,在诗学、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对副语言暗示手段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译学意义。

    2007年06期 No.185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教育研究_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 “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时代职责

    王木丹;

    尊师重道是国之兴盛的基础,敬业乐群是教师存在的方式,穷人教育学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以此审视我校的校训"尊师重道,敬业乐群"可知,这一缘于《学记》的校训既包含着深厚的教育底蕴,又在全校师生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实践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使传统的校训体现了公平、公正、公义的时代职责。学校文化就在这样的传承中得以发扬光大。

    2007年06期 No.185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现代西方美术思潮与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

    刘文斌;

    现代西方美术思潮对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以来,中西方艺术和哲学文化的不断融合,拉近了中西方高等美术教育的距离。中国美术教育在西学东渐的大历史背景下,不断地吸收现代西方美术思潮的积极因子,表现出了巨大的包容性,成为推动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发展的原动力。但是,现代西方美术思潮与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使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表现出暂时的困惑与迷茫。如何在信息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保持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先进性、前瞻性和所具有的基本特色,是每一位中国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所尤为关注的要点之一。

    2007年06期 No.185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论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

    黄海波;

    "人的和谐发展"是教育的追求。它要求教育以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学生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学生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归依。现行的教育从理念到内容、从过程到结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离人的和谐发展轨道的情况,亟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优化教育过程,完善教育评价制度,以实现人的和谐发展。

    2007年06期 No.185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论节约型艺术院校的创建

    禤思;

    创建节约型艺术学校,应在教育教学、科研创作、学生管理校园建设等方面,通过采取各项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各类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办学收益,保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007年06期 No.185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短信息

教育研究_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余昱;

    语文课堂学习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教学在于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基于经典文本的阅读、语文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要考虑到教师对课文内容的丰富、把握课堂教学的主线、为"对话"创设空间等因素。

    2007年06期 No.185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网络教学环境的构成及优化

    蒋业权;刘红宇;

    网络教学主要通过网络教学环境来实现,网络教学环境由预设性环境和生成性环境构成,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构性的特点。优化网络教学环境,可采取学生主体化、教学内容情境化、网络教学平台多模式化、网络教学资源开放化等策略。

    2007年06期 No.185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在数学教育研究中的一个案例

    黄国稳;周莹;唐剑岚;

    结构方程模型(SEM)是基于变量的协方差矩阵来分析变量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它融合了因素分析和路径分析两种统计技术,主要特色是能在估计结构关系时有效控制测量误差的影响,尤其是在测量工具编制上更具有独特的贡献。以编制初中生数学信念量表的具体案例,说明结构方程模型这种方法在教育心理研究中的应用。

    2007年06期 No.185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 试论写作思维学的学科特征——写作思维理论探索之三

    覃可霖;

    写作思维学是研究写作思维及其运用规律的科学。写作思维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写作思维本身,一是写作思维的运用实践。其学科特征包括:多种思维方式的共同参与;思维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多层次思维是动态开放的思维。

    2007年06期 No.185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历史研究_世界史研究

  • 二战结束前后美国对华政策问题再探讨

    赵入坤;

    关于抗战胜利前后美国的对华政策,学术界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各有片面之处。美国对华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包括:美国整体世界战略、远东国际关系格局、中国国内政治形势。抗战胜利前后美国的对华政策是促进国共合作,组成以蒋介石为首的联合政府。这一政策实施的时间是1944年春至1946年3月。

    2007年06期 No.185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外约旦与1945-1949年的阿犹冲突

    全克林;

    外约旦在1945-1949年间的阿-犹冲突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特殊角色。这一时期外约旦对阿-犹冲突政策的核心是"大外约旦计划",这一政策对冲突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第一次阿-犹战争的结局。

    2007年06期 No.185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中苏两国工业化初期粮食政策的比较研究

    黄金魁;

    在工业化初期,因为相近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指导思想,中苏两国制订实施了基本一致的粮食政策,从而产生了某些相同的结果以及类似的严重后果。但由于我国对苏联经验教训的借鉴与党和政府施政考虑角度的差异,在征购价格及工农业产品价格比、征购率和所采取的征购手段、方法等具体操作上与苏联有所不同。

    2007年06期 No.185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其他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