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焕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尤为重要。只有坚持了这个思想路线,才能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集中力量,一心一意地大搞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十四大的最重大成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系统化和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它的开拓者。
1993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何汉文
,卢国松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于50年代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科学总结。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十大关系的思想原则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93年01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 吴俊粒
广西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地理上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根据地域经济理论,广西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以发展桂东南地区经济为突破口,重点抓好桂东南地区的农业、能源、科技、人才的建设,以此带动广西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1993年01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 钟文典
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之前,太平天国并无正式的对外交涉。但它的领袖洪秀全已有世界各国应平等相待,互不侵犯的构想。随着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由于对世界大势的无知,传统的“天朝上国”思想、拜上帝教的“天王即世界之主”的说教迅速抬头,成了奠都南京后指导外交实践的重要思想。结果,虽然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可贵原则性,却不能在复杂的“折冲尊俎”斗争中因势利导,灵活地驾驭局势。1856年的“天京内讧”,国力大损,外交失去坚强的实力后盾,终被中外反动势力所镇压而失败。这个惨痛的教训,值得认真总结与记取。
1993年01期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 李小文
太平天国宗教与传统宗教结有不解之缘,其核心内容仍属于儒家界定的伦理范畴,其礼仪活动则曲折地反映出佛、道的面目;基于独尊皇上帝的信条,太平天国始终横扫庙宇寺观,而对孔儒却日趋于“合流”;太平天国宗教在起义之初曾显示出巨大的精神力量,但到了后期,它的“麻醉功能”葬送了天国的前途。
1993年01期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 陈志敏
,卢康
太平天国著名将领赖文光、赖文鸿的籍贯问题一直是个疑案。根据最新发现的“赖氏祖墓碑”及口碑资料考证,赖文光和赖文鸿应是广西贵港市大圩镇永福村上社屯人。
1993年01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韦敏
象州是拜上帝会早期活动的重要地区。从1847年稍前象州拜上帝会兴起以来,其队伍日益壮大,为太平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群众基础。其中的许多优秀分子,在血与火的战争锤炼中,成为立场坚定,足智多谋,骁勇善战的太平军将领和农民革命的中坚,为大平天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3年01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李文红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儿童教育儿童化”的教育思想,就是要求教育者了解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可能与趋势,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设置课程,编排教材,编写教科书,为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1993年01期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 周欣
高校教师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国民素质的优劣。高校教师素质的自我完善十分重要,其途径和方法是:博汲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陶冶情操,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锻炼身体,重视身体素质的提高。
1993年01期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 农作丰
曹操晚年并不相信神仙,其游仙诗的思想也没有由求仙与求贤的冲突变为缥缈仙境的追求。从曹操游仙诗对神仙的情感变化特点和时空意识特点进行探索,对曹操游仙诗有两点认识:人意识和文意识觉醒时代的情感特点;作为抒情言志的独特仙境空间特点。
1993年01期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 韩晖
曹丕诗歌的独特悲剧意识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矛盾的时间取向,即在生命时间取向上他既选择了“相对”时间观,又选择了“一致”时间观;一是矛盾的观照方式,即个人观照、历史观照和宇宙观照三者之间的矛盾。
1993年01期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 刘焕林
茅盾重视中国古典小说中着力塑造典型人物的创作经验,对很多描写人物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都尽量吸收并灵活运用。他还在通过人物塑造来显示历史发展的趋向、体现强烈的时代精神,将间接描写人物心理与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有机地结合,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塑造人物等方面,对传统都有所发展。
1993年01期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 丁茂远
茅盾诗词近年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阅读作者生前手订的《茅盾诗词集》与近版《茅盾全集》第十卷,发现其中《赠桂林友人》、《题白杨图》、《歌雄心更雄》、《壬寅仲冬感事》等部分诗词所注写作时间并不准确,需要加以考释订正。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要迷信作家自述,无需为尊者讳,掌握诗词“本事”,弄清写作年月,这才是真正科学的态度。
1993年01期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 凡尼
中国现代散文诗发展分三个阶段:一、“五四”前夕的尝试期。以沈尹默、刘半农、鲁迅为先驱。其特点是形式多样,没有规范,游离于诗与散文之间,有旧诗词脱胎的痕迹。哲理性散文诗比重较大。二、20年代的繁荣兴盛期。几乎所有的著名作家都有散文诗问世,大多是名篇佳作。其特点是抒情性散文诗有发展。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有象征手法的引进,寓言典故运用,抒情独白方式加入。奠基作《野草》的诞生,使散文诗成为独立的艺术品种。三、三四十年代的中落期。一些成就很高的作家鲁迅、冰心、朱自清已很少写了,但也有象何其芳等一批新人崛起。其特点是主要抒写时代的苦闷,表现手法有新的探索和进展。
1993年01期 7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 沈家庄
中国古代文人“入世”与“出世”的基本人格态度,定格为“参与”和“超脱”两种性格类型。前者是积极进取的外向型性格,后者是消极退避的内向型性格。这一对相互对立又互补的性格,反映出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表现了华夏民族文明的一个显要特色。“参与”型性格,是民族文明发展的内驱力的能源,是中华民族文化个体人格力量的显示;“超脱”型性格,虽表现出退避的精神状态,但它能涵养深层思维,缓和内心矛盾,引导文化个体趋向自然与故土,归于心灵的平静。两种性格的组合,造成中国文人信仰与理智长期的稳定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华夏民族精神文明观念和价值体系始终未分化。
1993年01期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 彭大雍
<正>评价一部史学著作的着眼点应放在哪里? 思之再三,拟以史学生命的三要素——求真、创新、写活作为鉴赏的标准和衡量的尺度。 作为《太平天国开国史》(以下简称《开国史》)样书的第一批读者,我力图从这三个方面去吸取有益的养料。 一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邓小平文选》第133页)客观真实性是史学生命的第一要素。离开“实事”就根本不可能“求是”。失真的历史只能是伪科学,也就毫无学术价值可言,一钱不值。 怎样去求真呢? 有人认为:太平军在“驰驱八桂”途中,制造了“全州之悲剧”,“下令屠城,无论官民兵勇,老幼男女,一概不留。同时纵火焚烧,店户被毁者无数。大杀三日,始行封刀”。“全城兵民被屠戮者,或被焚毙者数千人”;“据传说,实数尚不止此,当在万人以上。”(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上册第386页)
1993年01期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