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红色政权的理论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辉

    陈伟芳

    <正>我党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转变,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苦曲折的革命斗争,从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建立和发展了红色政权,最后夺取了全国胜利。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我党许多领导者从发动数以百计的武装起义和创建农村革命政权的尝试中,共同开辟出来的;红色政权的革命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邓中夏、彭湃、毛泽东、

    1984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 简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对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学说的贡献

    伍婉萍

    <正>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一条独特的胜利道路,中国人民正是沿着这条道路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的。这一条革命道路是十月革命的继续与发展,因而它又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正确阐述这条道路的理论则是对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

    1984年01期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 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一点体会

    袁竞雄

    <正>怎样评价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 《邓小平文选》对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邓小平文选》第138页)我们学习了《邓小平文选》以后,感到这部马克思列宁主义光辉著作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条肯定和维护毛泽东同志历史地位的红线。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1984年01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革命胆略与求实精神相结合的典范——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体会

    吴元庆

    <正>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贯穿《邓小平文选》的一条红线。而敢字当头的革命胆略,同样也是贯穿于《邓小平文选》始终的一条红线。 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与敢字当头的革命胆略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如果只是敢字当头,敢想敢干,而无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就有可能成为盲目的蛮干者。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中提出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984年01期 16-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重大改革也是革命——学习《邓小平文选》札记

    匡萃坚

    <正>《邓小平文选》著成于我国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在历史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正确地解决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一系列新的重大问题,指引着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中,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重大改革也是一场革命的提法,就是一个崭新的纲领性命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984年01期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 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理论的新发展——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一点体会

    曾道宏

    <正>《邓小平文选》关于知识分子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分子问题原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知识分子问题有过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给我们正确认识知识分子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早在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明确指出:“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的革命知识分

    1984年01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学习《邓小平文选》札记

    蓝少成

    <正>文艺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物质文明的建设又起着很大的影响。《邓小平文选》就文艺问题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其基本点是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他不断强调,毛泽东思想(包括文艺思想)

    1984年01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建设的指针——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一点体会

    郭道明

    <正>《邓小平文选》是一部具有新时代特点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著作。它不仅反映了近七、八年我们的党和国家所经历的伟大的、历史性的转变,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而且对我国“四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国大纲,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基础,也是搞好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的指针。《邓小平文选》共有五篇论著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论述。这些论述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光辉,科学地论证了办好社会主义教育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战线取得的成绩,都与邓小

    1984年01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论实践与知识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

    赵瑞祥

    <正>长期以来,对什么是德育过程的基础,一直存在着争论,众说纷纭,意见不一。有的说,“知识是德育过程的基础”;有的说,“生活实践是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还有的说,“知与行的统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基础”。争论的焦点,是如何正确估价实践与知识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弄清这个问题,对改善和加强学校中的德育工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1984年01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 论形式美

    黄海澄

    <正>所谓“形式美”,是指在人类自身、自然界和人工产品(包括艺术)中普遍存在着的由一定的色、形、音所构成的形式之美。诸如整齐、节奏、对称、均衡、比例、和谐、主从、层次、生动、完整、多样的统一等,在审美历史的发展中象逻辑的格一样固定下来,成为形式美的法则和规律。它不仅可以与广泛的社会内容相结合,表现这些社会内容,而且其本身也不是没有内容的,只不过它的内容较隐蔽,不易为人们所觉察而已。我们不仅要研究形式美的表面特征及共运用规律,而且要指出它之所以为美的原因,即揭示它所曲折地、有时是变形地显现的人的内容。

    1984年01期 3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 介胄生虮虱

    春林

    <正>介胄(zhòu 宙):盔铠。介,通“甲”,即铠袍;胄,盔,即军帽。虮(jǐ己),虱卵。这话意思是:战争久了,将士的盔铠也长虱子与虱卵了;比喻时势紧张得连生活也顾不上自理。《韩非子·喻老》:“甲胄生虮虱,鸾雀处帷幄。”(连年

    1984年01期 4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中国农民战争史学术讨论论文摘要

    <正>中国农民战争史第三届年会,于一九八三年十月二十五日至三十一日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举行。到会有全国各高等院校、社会科学院等六十多个单位,人数约一百余人。这次年会,对建国以来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进行了总结,检阅了第二届年会以来两年中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的成果,还规划了今后两年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的重点。会议收到论文四十多篇。

    1984年01期 4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 关于北宋李师中所修灵渠陡门数问题

    黄振南

    <正>秦朝开凿的水利工程——广西兴安的灵渠,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国内外学者对它有着广泛的兴趣,出现了一批有水平的论著,使这个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中华书局一九八二年出版的唐兆民先生编辑的《灵渠文献粹编》(下称《粹编》)就是很有水平的科研文献。它广征博采,首次系统地搜集有关灵渠记载之精粹,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多方便。同时,编者对史料所做的考证,为后人能准确利用这些文献资料作了宝贵的贡献。唐先生三十年呕

    1984年01期 70-7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清代广西的社会经济

    覃树冠

    <正>商品经济侵入少数民族地区引起的变化 广西自古以来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明清时期各民族居住的范围大抵上是汉族集中于桂北、桂中和桂东南一带,壮族主要聚居于桂西、桂西南和桂西北一带,广大山区则散住瑶苗等少数民族。不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差距。 清代广西的思恩府、庆远府、太平府和镇安府,居住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多石山丘陵,除一小部分台地之外,极少冲积平原,人烟稀少,地多荒芜,农业落后,有的地方甚至还停留在“火山刀耕”的原始状态。但是,它却为民族的迁徙提供了条件。

    1984年01期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 杜甫与六朝文学

    张明非

    <正>杜甫的伟大是任谁也不会怀疑的了。尽管一千多年来对他和李白的评价见仁见智,不尽相同,那也不过是在太阳与月亮之间、在两座高峰之间进行比较罢了。然而也许因为我们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有着特别丰富深厚的现实主义土壤的缘故,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杜甫的诗歌更多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所谓“古今注杜诗者号千家,注李诗者曾不一二见”(肖士赟语),似可说明这样一种倾向。

    1984年01期 79-8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 《三国演义·温酒斩华雄》的艺术特色

    杨福廷

    <正>《温酒斩华雄》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回,当时的形势是:十七镇诸侯组成的联合讨伐董卓大军,兵进汜水关,遭遇到董卓虎将华雄的阻击。交战后,华雄连斩了联军方面的四员大将,形势十分急迫。盟主袁绍召集诸侯首领开会商讨对策,诸侯首领个个吓得心惊肉跳,“众皆失色”,华雄有如此大的威慑力量,已在读者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联军中还没有地位的关羽站出来主动请求出战,关羽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引起了诸侯首领的争议。袁绍、袁术兄弟以蔑视的态度不同意关羽出战。曹操却为关羽辩解,并斟一杯热酒让关羽饮了壮威。关羽酒不喝,提刀上马出战。在一杯热酒“尚有余温”的短暂时间里,关羽已斩了华雄,将华雄的头提回中军帐里,掷于众诸侯面前。

    1984年01期 85-86+1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 郭老对历史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根本特色

    南长森

    <正>郭沫若在《历史人物序》中说:“我是很喜欢把历史人物作为题材而从事创作的,或者写成剧本,或写成小说。在几篇短篇小说中,我处理过孔丘、孟轲、老聃、庄周、秦始皇、楚霸王、贾谊、司马迁……” “处理者”,艺术处理之谓也,亦即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塑造。从作者塑造形象的对象看,除楚霸王之外,其他人,不是学问家就是政治家,一句归宗,都是思想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思想深邃,各成体系。真实地刻划这些人的思想性格——古人的心灵,充分地展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显示出双重的时代性,是郭老历史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根本特征。

    1984年01期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 论惠特曼的《草叶集》

    吴传瑞

    <正>(一)惠特曼与现代诗歌革命 在英、美诗歌发展史上,十九世纪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就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现代诗歌革命。在英国,从1789年至1832年兴起了浪漫主义诗歌运动,在美国,1855年惠特曼出版了《草叶集》,标志着现代自由诗运动的开始。英国个九世纪上半叶的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矛头对准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美国十九世纪下半叶的自由诗运动,锋芒直指一切旧的诗歌形式。惠特曼《草叶集》的,自由诗完全冲破了英文旧体诗的束缚,对传统的格律和韵脚是大胆的挑战。在1855年《草叶集》初版序言中,惠特曼明确地指出:“脚韵是格律的自然发展,象紫丁香和玫瑰花自然而然地分散在丛林;诗歌有如板栗、柑桔、西瓜和雪梨,

    1984年01期 92-9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 谈治学的基础——读书

    钟文典

    <正>培养思想,陶冶性情,增长知识,丰富经验,从事革命和建设工作,都必须学习。尤其在人类社会急速发展,新的知识,新的学说不断出现的时代,更应该注意学习。

    1984年01期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 对于白话文教学的认识和探讨

    王昶

    <正>白话文包括小说、散文、议论文和部分戏剧、诗歌、说明文,既有中国作品,又有少量外国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的比例达三分之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学生学会了看书作文,那他们出校后的发展就有了常常用得着的基础工具了。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学好白话文,对完成《大纲》中提出的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提高学生用现代语言表达思想、观点和反映事物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为学好其它学科,使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1984年01期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 以“手”传神的巧妙表现手法——读赵树理《套不住的手》

    小全 ,太龙

    <正>《套不住的手》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韵味的作品。作者通过一个饱经沧桑的老农民的一双手的描写,勾勒了一个动人的形象,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读了之后,令人受到巨大的鼓舞。作品主人公陈秉正的性格特征在哪里?就在不服老。他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但身体却很硬朗,一点也不显老,干起活来,一般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但更重要的还在他思想不老。按惯例,

    1984年01期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月出”哪会“惊山鸟”——王维《鸟鸣涧》注解的一点质疑

    高湛祥

    <正>王维《鸟鸣涧》被选进了初中语文第一册。这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充满诗情画意,确实是佳作。但是,对末二句诗,绝大多数注本和教参资料的解释都未能使人满意。特别是“月出惊山鸟”一句,几乎一律都按因果句处理,把“惊山鸟”的原因直接归结在“月出”上,众口一辞,并无二致。试看比较有影响的两个例子。

    1984年01期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写“狭义真实”好,还是写“广义真实”好——中学作文教学的一点试探

    陈高林

    <正>我们指导学生作文(指一般的记叙文,下面均如此)的原则是什么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多次指出,学生“作文要说真话,实话,自己的话。”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各个教师对“真实”的理解与要求就各有不同。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只有象照相机似地对生活实录才算是“真实”,如果学生稍加一点想象的文字,就不够“真实”了。就我所知,所谓“真实”,无非是两种理解:一种是社会现象中的真人真事,也有人称之为录像式的真实,不允许想象,更不允许加工和虚构。另一种是确有其人,也确有其事,但只要学生“遵照自然的程序”加以不失真实的想象和加工,所写出来的文章“为一般情况所容

    1984年01期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设立一九八四年论文奖

    <正>为了进一步活跃、繁荣我校科学研究,提高我校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提高学报的质量,《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决定设立一九八四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论文奖。 一、评奖范围:凡一九八四年在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上发表的论文,均可评选。

    1984年01期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