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毛泽东建党思想若干问题初探

    林雨如

    <正>今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日。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毕生高举共产主义旗帜,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而奋斗不息,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他同他的战友所创立的毛泽东建党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财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生九十周年的日子里,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建党思想,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实践意义。本文想就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重大贡献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1983年04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 恢复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倡导和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学习《邓小平文选》札记

    周业昌

    <正>“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中央党校的题词。它概括了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我党从事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一贯倡导的根本原则,是我党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作风。 邓小平同志高度评价毛泽东同志倡导和确立的实事求是原则,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同上)又说:“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1983年04期 9-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 简论高校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与实际结合之路

    文韦

    <正>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随着高校社会科学建设的逐步加强,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如何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之路,已经成为许多人瞩目的大问题。 这里,笔者拟就此一问题,略陈一孔之见,请有关同志批评、指正。

    1983年04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我国古典文论中关于艺术表现的虚实法

    彭会资

    <正>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宝库中,除了文气论、意境论,形神论等之外,还有一个与之相关联的虚实论,都是独具民族特色的。 古代文论中的“虚”与“实”,是由先秦哲学中的“虚”和“实”、“无”和“有”借用过来的,始见于魏晋南北朝的文艺论著,中经唐宋发展,至明清日臻完善。由于“虚实”论被广泛地运用于概括总结各种文学艺术的创作经验,揭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艺术原理,反映着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趣味,并能指导我们民族的文学艺术创作实践活动,因此,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为我们当代的文艺家所继承和发展,影响着今天的文艺创作,它在文艺创作和鉴赏评论中所起的某些指导作用,外民族的文艺理论是不可能取代的。

    1983年04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西游记》的文心之微与研究方法——学习鲁迅关于《西游记》的论述

    寇养厚

    <正>长期以来,人们对《西游记》的认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别是近几年的研究中,肯定与否定这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研究者各自从不同的方面引用鲁迅关于《西游记》的一些论述,作为自己的论据。那么,鲁迅到底认为《西游记》是一部什么性质的著作?他是如何全面论述《西游记》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特点的?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把《西游记》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1983年04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 “幽咽泉流水下滩”考释

    何世英 ,陈斌

    <正>白居易《琵琶行》中“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一句,其中的“幽咽泉流冰下难”,《全唐诗》第七册435卷4821页作“幽咽泉流水下滩”。“水”字下注云:“一作冰”。“滩”字下注云:“一作难”。清人卢抱经校本作“水下难”。段玉裁在《经韵楼集》卷八《与阮芸台书》作“冰下难”。日本那波本作“冰下滩” (以上引文均见十三院校编写,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

    1983年04期 2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郁达夫诗词抄》斠补续录

    蒋寅

    <正>郁达夫诗词由于生前未编集,给现在搜辑编订带来困难。后人辗转传抄,寝多遗误,尤其是早年诗作,系年每不可靠。《郁达夫诗词抄》搜罗详备,但也有不少地方欠精审,拙作《<郁达夫诗词抄>(?)补初录》曾辨证数事,今复有所得,缀成此文,名之曰《续录》。

    1983年04期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试论茅盾短篇小说的卓越成就

    刘焕林 ,李琼仙

    <正>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既是一位著名的善于运用人如椽巨笔绘制长篇小说的艺术大师,又是一位精于运用新颖独特的构思创作短篇小说的能工巧匠。从一九二八年初到一九四八年底,二十二年间,他一共发表了五十多个短篇。这些血肉相连的作品,以一幅幅生动鲜明的艺术画面,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深刻地、全面地反映了百孔千疮的半封建半殖地旧中国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展现了时代风云,历史趋势,光明与黑暗的搏斗,革命与反革命力量的相互消长,以清晰的线条,刻划宁各阶层人物在特定环境里的思想性格和心理状貌,揭示了社会的某些本质方面。这些作品可以说是一轴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历史画卷和一部形象地反映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继鲁迅短篇小说创作之后的另一个高峰。

    1983年04期 3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 略说多重复句及其分析

    李联森

    <正>句子有单句和复句之分,每句又分为一般复句和多重后复。 多重复句跟一般复句不同。一般复句太多由两个分旬(并列关系和连贯关系的复句有时可以多于两个分句)组成,在结构上只有上个层次。多重复句则要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同时在结构上也必须包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句子的比较分析,看出多重复句和一般复句的不同。

    1983年04期 42-5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 《念奴娇·昆仑》象征意义臆测

    刘泰隆

    <正>毛泽东同志的光辉词章《念奴娇·昆仑》(以下简称《昆仑》)有无象征意义,象征什么,解说者向来意见纷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三种:第一种意见,也是最多数人的意见,认为昆仑象征旧中国,上阕开头三句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和悠久历史文化,继写旧社会制度所造成的苦难,下阕号召要进行中国革命,进行世界革命,反对帝国主义,第二种意见,也是次多人的意见,认为昆仑就是自然界的昆仑,作品的主题是诗人在抒发改造大自然理想的同时,寄托着彻底改造旧中国、改造旧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

    1983年04期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 一首爱国主义的诗篇——《莲蓬人》主旨考辨

    夏明钊

    <正>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这首作于一九○○年秋的、独具特色的诗(《鲁迅全集》第七卷,714页),一向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有关鲁迅诗歌的注释和研究中,要么略去它,要么就给予它“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思想感情”,“说明具有高尚情操的莲蓬人却不断受到秋风的侵袭,受到权贵的奚落和世俗的冷遇”但“没有畏缩”、

    1983年04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莫春”的质疑

    蓝天照

    <正>在《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曾皙表白自己的志向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意思是说:暮春(莫同暮)时节,人们穿着春天的服饰,我愿意跟青少年三五成群,到沂水沐浴,在求雨台上乘凉,然后唱着歌一同回家。 根据一般注解,“莫(暮)春”是指春天快要结束之时,有的书还指明是夏历三月。看来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个时节的气温尚寒,不宜下水,与下文的“风乎舞雩”也不协调。又据气象学家指出,世界气温经过历史的变迁,变暖了。可想而知,二千多年前的气温比今天,还要低一些.

    1983年04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读《林黛玉进贾府》

    陆开丰

    <正>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在前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读者对这个贵族家庭略知一二的基础上,展开了对贾府这“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的具体描写。这章内容,有它的特点,有着作者的匠心。我们阅读它,既要了解本章在全书的地位和作用,也要研究它在刻划人物方面的特点和所取得的成就。

    1983年04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教学、科研与写作琐谈

    林飞

    <正>作为一个大学写作课教师,如果光指导学生如何去写,而自己却不动手,拿不出一篇象样的文章,那么即使他教学时讲得天花乱坠,号称“张铁嘴”或“李铁嘴”,然而他的笔却象那“银样蜡枪头”,这就很难说是完全合格的写作课教师。当然,这样说也许并非无偏颇之处。但是,尽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而自己却眼高手低,学生心里也不佩服,那么教师的话就打了折扣。如果教师以身作则,不但能讲,而且也能写,理论与实际相统一,教学上就更有说服力。当然,不能要求写作课教师完全做到在讲诗歌写作前先会写诗歌,讲小说写作前先会写小说,讲剧本写作前先会写剧本,事实上这也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十八般武艺,教师即使不能样样精通,可也总得会一、二门,他才能胜任写作课教师的工作,身教重于言教。

    1983年04期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书法”辨析——略谈史家著史之法

    许凌云

    <正>我认为,世言史家之书法,其义过于狭隘,对其研究,亦往往流于形式主义,道路越走越窄。本文拟就书法之涵义略述浅见,以求专家指教。 世言史家之书法,盖从《春秋》书法来。在中国史学史上,学者似乎皆由《春秋》之书法而论及他史之书法,历代相因,绵绵不绝,使之成为一个不可改易的老传统,不可不涉及的大问题,似乎成为中国之史家的“独一无二之天职”,“独一无二之能事”。何谓书法?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创始人梁启超在本世纪初所著《新史学》中,曾专门论过书法,他说:

    1983年04期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陆荣廷与护国运动

    林茂高

    <正>旧桂系军阀头子陆荣廷和其它派系军阀一样,在民国历史上,是同人民对立而存在的,是社会前进的一种惰力。但是,他在反袁护国运动中,做了加速洪宪制破产的有益的事情,我们应当客观地,历史地对他给予公正的评价。本文拟从陆荣廷加入护国运动的原因、行动及其在护国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1983年04期 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 《壮族文学史》绪论(上)

    欧阳若修

    《壮族文学史》是我校中文系按中国社会科学院分给广西的科研任务、组织编写组编写出来的。编写组于一九八一年四月写出初稿,打印成册,分送区内外有关单位和专家审阅,征求意见。一九八二年四月,区里又召开《壮族文学史》学术讨论会。会后,编写组同志再次下乡进行调查,并对初稿先后作了两次较大的修改补充。现在,全书的统笔定稿工作接近完成,即将交付出版.这里发表的是该书的绪论。

    1983年04期 8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三年总目录

    1983年04期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