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改造与社区生活—治理共同体的形塑——一个场域分析框架Spati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Shaping of Life-Governance Community——A Field Analysis Framework
袁方成;吴迪;
摘要(Abstract):
城市单位制老旧小区作为体制转型的特定产物,长期以来趋向地缘关系解体、个体关联断裂且价值认同消解,基层共同体的运作逐步陷入困境。置于“场域—资本—惯习”分析框架下来考察,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的经验表明,空间改造在推动物质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的同时,通过行动主体所具备的多类资本要素的交互、多维场域交叠的生成和惯习行为的重塑,呈现出组织—利益—情感的复合共同体形态,在新的空间结构和关系网络中,遵守共同的行动规范,创造共同的价值和情感,实现共同的权利利益,由此形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生活—治理共同体。
关键词(KeyWords): 老旧小区;空间改造;生活—治理共同体;场域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袁方成;吴迪;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2.03.0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范逢春,谭淋丹.城市基层治理70年:从组织化、失组织化到再组织化[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9(5):14-23. [2]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M].刘怀玉,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 [3] McCann E J.Race,protest,and public space:contextualizing Lefebvre in the U.S.city[J].Antipode,1999,31(2):163-184. [4] 叶超,柴彦威,张小林.“空间的生产”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城市研究的启示[J].经济地理,2011(3):409-413. [5] 孙小逸.空间的生产与城市的权利:理论、应用及其中国意义[J].公共行政评论,2015(3):176-192+205-206. [6] 姜文锦,陈可石,马学广.我国旧城改造的空间生产研究——以上海新天地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10):84-89. [7] 邹华华,于海.城市更新:从空间生产到社区营造——以上海“创智农园”为例[J].新视野,2017(6):86-92. [8] 蔡静诚,熊琳.从再造空间到再造共同体:社区营造的实践逻辑[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58-65. [9] 许晶.社区营造:从空间变革到共同体建构——基于“复园里1号”的实证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98-104. [10] [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11] 朱喜群.社区冲突视阈下城市社区多元治理中的权力博弈——以苏州市D社区更换物业公司为考察个案[J].公共管理学报,2016(3):49-60. [12] Bridger J C,Luloff A E.Toward an interactional approach to sustainable community development[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1999,15(4):377-387. [13] 孙萍.中国社区治理的发展路径:党政主导下的多元共治[J].政治学研究,2018(1):107-110. [14] [法]阿兰·图海纳.行动者的归来[M].舒诗伟,许甘霖,蔡宜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15] 鹿斌,金太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创新[J].天津社会科学,2016(2):79-83. [16] 潘泽泉.行动中的社区建设:转型和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17] King C S,Feltey K M,Susel B O.The question of participation:toward authentic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98,58(4):317. [18] [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郑戈,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9] 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 ① 2019年6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同年9月,H省印发《关于推进全省老旧小区改造的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H市制定了《H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方案》,加大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