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Image)在不同学科语域中的表义辨析DISTINGUISH THE MEANING OF IMAGE IN DIFFERENT REGISTERS
胡立新
摘要(Abstract):
当今学术界,“意象”一语极为流行,但表意却极不一致,给后学者带来许多理解上的困惑。根据意象范畴的使用情况和理论价值,从诗学、文艺心理学与美学、文化学与文艺学三大学科领域的角度,对“意象”的表义和理论范畴定位进行分析可知,“意象”具有多元化的内涵系统和外延领域,在不同学科语域下有不同的意义指向,在同一学科中的表义也是多样化的,不可混为一谈。
关键词(KeyWords): 意象;表义;诗学;文艺心理学;美学;文化学;文艺学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胡立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1987.
- [2] 艾青.诗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 [3] 朱光潜.诗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 [4] 吴晓.意象符号与情感空间——诗学新解[M].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 [5] 余光中.掌上雨[M].香港:香港文艺书屋,1975.
- [6] 覃子豪.诗的艺术[A].论现代诗[C].台北:台湾蓝 星诗社,1960.
- [7]李春生.诗的传统与现代[M].台北:台湾濂美出版 社,1985.
- [8] 陈良运.诗学·诗观·诗美[M].南昌:江西高校出 版社,1991.
- [9] 伍蠡甫.现代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 [10] 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北京:三联书店,1987.
- [11]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 馆,1981.
- [12] 萨特.想象心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
-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14] 劳承万.审美中介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6.
- [15] 金开诚.文艺心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9.
- [16] 何邦泰,焦尧秋.形象思维学概论[M].南宁:广西人 民出版社,1989.
- [17]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 [18] 叶朗.胸中之竹——走向现代之中国美学[M].合 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 [19]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
- [20] 刘叔成.新编文艺学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 大学出版社,1996.
- [21]夏之放.文学意象论[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3.
- [2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 [23] 汪裕雄.意象探源[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
- [24] 弗莱.批评的解剖[M].(美)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 学出版社,1957.
- [25]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