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伯军;
大数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权建设提出挑战。以语料库技术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语料库,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数据的专业化处理水平,占据大数据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主导权。语料库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语料库建设的方法论基础。真实性、广泛性、代表性、历史性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语料库建设的基本原则。从项目的设计与规划,到语料的采集与取样,到语料的标注与索引,到语料的检索与统计,再到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的建构,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语料库建设的逻辑思路。
2017年04期 v.53;No.243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张兴娟;
对哲学本身的质疑与追问构成海德格尔早期的首要任务。早期弗赖堡时期海德格尔对哲学的定义要达到的不是一种"本质",而是要回到任何理论、非理论的东西所出于斯的"源"——历史性的生命经验。无可否认的是,经由海德格尔早期的思想,现象学开始关注历史性的存在本身了,完成了现象学从"观看阶段"向"倾听阶段"的转变。倾听历史成为海德格尔哲学不变的方向,贯彻其思想的始终,但这种许诺如何兑现,恐怕是海德格尔及其继承与批判者共同的难题。
2017年04期 v.53;No.243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吕军伟;
指示类符号的类型归属问题一直是符号类型学的核心分歧之一。然而对于语言指示符号,无论是皮尔斯符号学还是索绪尔符号学皆未给予足够重视。皮尔斯将语言/非语言指示混为一谈,致使其符号分类体系前后矛盾。借助叶姆斯列夫双平面分节思想,语言指示符号得以明确区分。指示与指称是语言符号表意的两种基本途径,与指称符号相比,指示符号之特性在于其现实双重关联性及功能化作用。
2017年04期 v.53;No.243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刘亚虎;
英国商人18世纪发现北美奥吉布瓦人"图腾"崇拜,中国古籍公元前后已记载相似的现象、独特的称呼、具体的形式,以及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阐释,形成了一整套能够自圆其说的说解体系,可供研究与动植物相关的族源或族群始祖神话时参照。
2017年04期 v.53;No.243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王德明;
清代道光时期施彰文编纂的《挹苏楼同人诗钞》是广西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它在编纂上有自己的特色,也表现了编者强烈的人文情怀,更重要的是它对保存广西诗学文献具有独特的价值,许多广西诗人姓名、事迹及作品仅见于此书中。同时,此书也存在着种种不足。
2017年04期 v.53;No.243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谢海林;
曾国藩与桐城派的关系是一桩学术公案。与梅曾亮的直接交往,事关曾国藩与桐城派传承流变等重要问题。学界对曾、梅关系的考订,或文献征览欠备,或文本研理未尽,始终未能窥其全貌。通过梳理曾国藩日常交游、书籍阅读等相关文献,可知曾国藩对梅曾亮及其古文的看法是动态变化的,咸丰二年之前是疏离又争胜,咸丰九年开始逐步褒扬。厘清曾、梅二人之关系,有助于加深对曾国藩性格志趣和古文观念的具体认识,也有助于了解道咸年间桐城派的真实境遇。
2017年04期 v.53;No.243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陈艳玲;彭文祥;
《天行者》以乡村民办教师"民转公"的命运为叙述主线,从侧面揭示出以"界岭"为缩影的乡村中国现代化之路上在教育、经济、政治等方面存在的困境。乡村在与城市差距日益扩大的过程中,像"孤岛"一样孤立无援。刘醒龙试图以民办教师的精神力量来对现实困境进行救赎,"界岭"成为沈从文"边城"式精神高地。这种选择源于他对乡土的"爱"以及对文学之"高贵"品质的认识。精神救赎提供了一种文学介入现实的姿态,也是作者理想人性的表达。
2017年04期 v.53;No.243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