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国南疆研究_教育专题

  • 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的危害、成因与对策——基于广西的分析与思考

    马佳宏;熊虎;孟骁枭;

    分析我国主要是广西的数据资料可发现,"大班额"现象在我国义务教育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城市特别是某些城区及县城学校比较严重。"大班额"现象的存在,不仅有碍教育公平,也影响教学质量,对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很不利。导致"大班额"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及学校布局不合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人数逐年增加,择校现象客观存在而优质学校相对不足。为消除或缓解"大班额"现象,必须不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结构,切实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及学籍管理。

    2016年04期 v.52;No.237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 广西民族语言教育产业和效能的状况与发展

    樊中元;

    语言产业是指语言为内容、材料或是加工、处理对象,生产语言产品以满足消费者语言需求的产业。广西民族语言教育产业状况为:缺乏民族语言教育产业经济效能的认同、产业化意识比较薄弱;民族语言教育产业发展缓慢且不均衡,民族语言教育产业经济尚未融入整个经济产业结构中等。发展广西民族语言教育产业主要应该做到:提高民族语言教育产业认同感、树立民族语言教育的效能意识;根据广西民族语言的多样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确定广西民族语言教育产业和效能的发展方法及途径;注重民族语言的本体传承,重视培养民族语言教育型人才。

    2016年04期 v.52;No.237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边境民族县域教育发展研究——以广西跨境民族的L县为例

    孙鲁毅;

    边境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对于提高民族地区人口素质、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祖国边疆安全稳定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广西L县教育事业的调研,发现其存在着专业设置不符合发展需求、居民对教育的认识水平有待提高、教师队伍不够稳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可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加大财政投入、调整师资结构、加强特色教育等方面推动边境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2016年04期 v.52;No.237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哲学研究

  • 从赋比兴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

    邓伯军;

    赋比兴是中国文论的核心方法论。赋比兴是立足于心物关系的由物及心、由心及物、心物一体的三位一体谱系结构,共同确立了中国文论的话语表达方式、文本解读模式、意义生成系统。"赋"是着眼于由物及心的空间哲学方法论,以唯物辩证法的时间哲学方法论对赋进行创造性转换,使时间思维和空间思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中实现辩证统一。"比"是着眼于由心及物的意象方法论,以唯物辩证法逻辑方法对比进行创新性转换,使意象方法和逻辑方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中得到完满呈现。"兴"是着眼于心物一体的诗化哲学方法论,以唯物辩证法实践方法论对兴进行创生性转换,使诗化思维和理论思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中和谐共生。

    2016年04期 v.52;No.237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社会公平感、愤怒情绪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探讨

    李华胤;

    将社会公平细化为制度公平、权利公平、分配公平、互动公平、弱势公平五个维度,将愤怒情绪细化为特质愤怒(愤怒气质和愤怒反应)与愤怒表达(对内表达、对外表达、对外控制和对内控制)两个维度,并分析和探讨这些维度与群体性事件意愿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公平感与激烈型?温和型群体性事件意愿显著负相关,愤怒表达与这两种群体性事件意愿显著正相关,特质愤怒只与激烈型群体性事件意愿显著正相关;弱势公平可以很好地预测温和型群体性事件意愿;权利公平可以很好地预测激烈型群体性事件意愿。中介分析发现愤怒表达在社会公平感与激烈型群体性事件之间起中介作用。

    2016年04期 v.52;No.237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学术研究方法论探究

    张荣军;谭培文;

    如何确定《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中的地位问题,是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一个聚焦点。要厘定其学术地位,务必先确定《手稿》研究的方法论前提。整体性的方法是探索《手稿》学术地位的首要方法。马克思主义是整体性存在的马克思主义,没有脱离整体性而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用整体的马克思主义来看《手稿》,它是整体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开山之作,但方法论和思想内容等方面仍是一部不成熟的著作。从整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探索《手稿》等文献,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2016年04期 v.52;No.237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旭华;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中国的崛起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化生产力不够发达、文化传播力不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出现困境。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文化管理体制的制约、缺乏明晰的文化传播战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陷入误区等原因造成。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应该继续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我国的文化生产力;制定系统的文化传播战略,强化我国的文化传播力;在利益共享中推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增强我国的核心价值观认同力。

    2016年04期 v.52;No.237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经济学研究

  • 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研究——基于广西的实证

    刘俊杰;叶允最;

    新常态背景下,广西快速发展进程中累积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的矛盾异常凸显。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成为促进广西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提质增效的重要突破口。采用结构偏离系数衡量广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程度,并对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协整性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探寻二者的长期动态关系,研究表明:广西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呈现严重不协调特征:第一产业滞留过多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发展迅速但对劳动力吸纳能力严重不足,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但就业承载效应显著;第一产业产值与其就业率不存在协整关系;二、三产业产值与其就业率具有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2016年04期 v.52;No.237 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 基于熵值法的广西北部湾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

    廖明岚;

    运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1-2013年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以考察两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和互动影响程度,研究表明:经济区的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从最初的中度失调发展到初级协调,逐年稳步提升,但偶和协调度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且从2008年开始基本属于人力资源发展滞后型。人力资源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总量不足、人才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不相匹配、人力资源在产业结构中的分布不合理、配置效应低、人力资源能力不够高、人力资源流动不活跃等方面。今后要注意加强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规划、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提高人力资本总量水平、改革中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根据产业发展趋势调整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完善人才服务管理机制,提高人才服务的质量水平等。

    2016年04期 v.52;No.237 5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 海峡两岸制度性经济合作新格局的创建

    吴凤娇;

    2008年以来,海峡两岸在贸易、投资与金融等领域的制度性合作上取得显著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但未来两岸制度性经济合作进程依然面临ECFA协议的成效不彰、互信不足、产业竞争趋势加剧及亚太经济新秩序调整等因素的掣肘。因此,今后两岸应建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观的合作新理念,并通过"区对区"试点对接、台湾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加强产业合作的协商与规划、健全贸易投资机制等新路径,协力共创两岸制度性经济合作新格局。

    2016年04期 v.52;No.237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泛北部湾边境公共品提供的跨境财政协作研究

    黄鹏;

    传统公共品供给分析理论中,潜在地假定了公共品存在于一国国土范围之内,公共品供给是一项国内的公共财政议题。由于缺乏边境公共品的理论分析框架及工具,无形中使边境公共品供给分析变得困难。边境公共品供给不足在学理上可解释为不存在代表诸国利益的统一意志主体,进而不存在一个超国家的公共财政,因此,跨境财政协作成为一种可能的合理选择。构建泛北部湾边境公共品提供的财政协调机制,应具体从强化共同发展、财政协调主体架构安排、以基本公共品提供作为主要协调内容、资金来源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2016年04期 v.52;No.237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文学研究

  • “文笔之辨”原始

    胡大雷;

    梳理学术史,南北朝时"文笔之辨"具有韵无韵、公家私人、是否讲究技巧三大区别;"文笔"地位又随与中古政治、文化起伏升降。考察"文笔"原始形成期社会分工的不同,成为"文笔之辨"的逻辑起点。"笔"的原始义泛指书写制作,"文"的原始义为彩色交错,已有是否讲究技巧之区别。原始的"笔",以"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笔书以为文",其记载、书写为公家事务;而原始"文"则重在"情文"之类个人情感抒发,以"口出以为言"居多。"笔"以其公家事务的性质,最需要制定文体规则;而"文"以其抒发个人情怀,人各为事,规则多样。"笔"以公事往来实现传播,接受上也具有较大的强制性;"文"的接受重在情感,对接受者的身份、素质要求较高。"文笔"之"辨"的内容,在语言文字作品产生时就有展示,甚至更为丰富。

    2016年04期 v.52;No.237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偏于字而忽于文:从阮元到刘师培、章太炎的文笔论

    李裕政;严程;

    阮元论文主文言说,讲究文采、韵律和对偶,以此划定文学的范围,独尊"文"体,排斥笔体;刘师培继承阮元之说而加以广之。章太炎榷论文学,以文字为准,以存质为干,不轩轾文笔二体。章、刘虽有是重文(文饰)还是存质的分歧,但实际上都是以小学论文学、论文笔,弊在蔽于字而忽于文(文体)。

    2016年04期 v.52;No.237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论先秦时期的“君王接受”思想——中国古代早期读者理论之滥觞

    陈雪军;

    先秦时期,君王阅读是重要的言说接受形态。这种言说接受形态对诸子写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诸子著文言说的主要目的是让君王接纳自己的意见。为了达到进言目的,诸子不仅注重言说技巧和内容的研究,还对进言对象作了相关研究。这种关注进言对象的相关研究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早期读者理论的先声。

    2016年04期 v.52;No.237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论汉乐府的劝世精神

    吴大顺;

    汉乐府古辞在思想主题上具有明显的劝世戒俗倾向。因汉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的"正俗"目的,乐府机关按照"正俗"要求对歌谣配乐、增删和新编的加工过程中,原本"感于哀乐"的歌谣被转化成为代表朝廷意志传达"正俗"意图的乐府诗,汉乐府的"劝世"主题也在这种"创作"机制中悄然形成。

    2016年04期 v.52;No.237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语言学研究

  • 特指疑问词在假设句中的非疑问用法

    司罗红;

    疑问句和假设句是人类语言普遍存在的句子类型。疑问和假设作为最重要的非线性成分在句法上表现为作用于全句的语用特征,这些特征必须通过添加标记、移位、重叠等有限的句法操作影响句子的线性结构在句子表层得到体现,从而形成疑问句、假设句。当句子同时包含特指疑问词和假设特征时,特指疑问词所包含的词汇疑问特征将会被抑制,句法上表现为特指疑问词在假设句中的任指和虚指用法,这一现象可以通过疑问特征和假设特征的实例化推导出来。

    2016年04期 v.52;No.237 10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 语义取消:表否定的“X你个头”类格式研究

    王长武;

    汉语口语表达中的常用格式"X你个头""X你妹""X什么""X个鬼"等具有相同的否定表达功能。语义取消是这四种格式表达否定义的机制,有零值否定、虚值否定和负值否定三种类型。

    2016年04期 v.52;No.237 115-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维特根斯坦的语用哲学思想再探

    刘甜甜;

    维特根斯坦是理论语用学的拓荒者,他的整体语用观批判了笛卡尔的"二元论",体现了他激进的反心智主义立场,他对理论语用学的贡献不可否认。维特根斯坦的整体语用观突出了他的社会构建思想,但是他对语言交际现象的解释有失公平,他的整体语用观是不完整的。维特根斯坦的社会观和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在一些(而不是全部)语境中具有重要的解释力,他的语用哲学思想尚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2016年04期 v.52;No.237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权力话语理论视域下政论文英译策略——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双引号词语为例

    赵琦;

    政论文英译主要受源语权力话语的操控,即翻译中的意识形态等因素,使得译者在译本中保留有较多的中国元素,从而能在翻译交流活动中维护本国文化的特色与独立,掌控自身权利,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方面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而为了获得权利,译者也必须考虑译语权力话语的抵抗,在语言等方面做适度的调整,让译本更顺利地进入译语语境,从而更利于维护和获得本国话语权。译者对于翻译方法等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到双重权力话语,确立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平衡点。因此翻译报告中加双引号的政论词语,在权力话语理论的指导下,主要采用完全直译法、弃简归源直译法和随简补全直译法三种直译法,能更有效地体现中国时政特色,又能丰富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词汇系统。另外,形象阻断意译法能弥补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差异,使跨文化交流顺畅。

    2016年04期 v.52;No.237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外语教学研究

  • 翻转课堂模式下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与研究

    王越;

    焦虑是影响英语学习的一个主要情感因素。采用Horwitz等编制的外语学习焦虑量表,并结合访谈及教学观察的形式,对非英语专业二年级A班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英语学习焦虑开展为期一个学期的实验研究,利用SPSS分析实验前后的数据,结果显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降低学生的英语课堂学习焦虑。除考试焦虑外,控制班和实验班在其它各维度都有显著差异。英语教师应努力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降低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教育从知识本位走向综合素质本位,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养成。

    2016年04期 v.52;No.237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基于“课内+移动学习”模式的高校英语教学研究

    符雪喜;

    信息时代以来,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化,传统教学载体的单一滞后性已无法满足高校英语教学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开始转向移动学习与教学的研究,但我国教育界偏重于对新技术的引入、移动学习终端的研究,对移动课程及资源、移动教与学的研究较少。"课内+移动学习"模式整合了课堂教学和移动学习的优势,使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得到有效延伸,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实现了英语学习的个性化。"课内+移动学习"模式使英语学习在网络技术层面上得到有效实施,其形式灵活,师生、学生间交流、协作的方式也可不拘一格,因此该模式适用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教法,如读书指导法、自主探究式学习法和协作学习法等。高校英语教学仍然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移动学习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只有科学、充分利用"课内+移动学习"模式,使课内、课外学习有效贯通,高校英语教学的质量才能稳步提高。

    2016年04期 v.52;No.237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社会史研究

  • “分散性”还是“总体性”:总体性社会中的宗教形态——从涂尔干的宗教起源分析谈起

    刘大为;

    借助涂尔干的宗教研究路径,从宗教起源视角对杨庆堃的一对宗教概念予以反思和超越,认为无论是被杨氏称之为"制度性宗教"的佛、道教,还是被归纳为"分散性宗教"的民间信仰,实际上都是一种中国总体性社会结构的表征,并无截然区别,差异在于所对应建构主体的社会阶层与权力分配角色。也就是说,在国家垄断几乎所有重要资源的总体性社会中,以圣俗同构、神人互惠、镶嵌于世俗权力为主要特征的"总体性"宗教形态是一种必然。

    2016年04期 v.52;No.237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抗美援朝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的教育改造

    靳道亮;

    抗美援朝加速了知识分子教育改造进程: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使知识分子的改造由谨慎走向急迫,由松散的政治学习转为组织化的政治教育和激烈的思想斗争;抗美援朝运动在政治、文化层面清算了美国在知识分子中的影响;1951年秋,抗美援朝的顺利进展及其引起的国内形势变化,既向中共提出了发起思想改造运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也为思想改造运动创造了条件,使知识分子的改造由政治层面转入思想层面。从规范知识分子对美国的认识,到批判知识分子的美国观,再到清算知识分子的资产阶级观念,中共通过抗美援朝整合知识分子思想的成功,既建立在把民族主义融入阶级范畴的"爱国必须联苏反帝"的政治逻辑之上,也建立在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心理基础之上。

    2016年04期 v.52;No.237 152-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中国南疆研究”栏目约稿启事

    <正>《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7年,是由广西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近年来,本刊开设了"桂学研究"、"北部湾研究"、"泛北部湾研究"、"岭南—北部湾民族文化研究"、"中国—东盟研究"等专栏,发表了一系列学术成果,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作者

    2016年04期 v.52;No.237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