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国南疆研究_文学专题

  • 家风与清代粤西文学家族

    王德明;何宇虹;

    清代粤西文学家族的家风存在着重视儒家思想的品德教育、重视读书和崇尚文学的特点,这对文学家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家风对清代粤西文学家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激励、约束和示范等方面,这些影响使文学家族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发展。

    2014年01期 v.50;No.222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石刻文献之历史功用——广西石刻研究之七

    杜海军;

    石刻文献自其发生,因材质易得、风雨不侵、经久耐磨、外力难坏、可传久远,遂受到人们的青睐,以之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诸如昭告国是、助理民生、推动教育发展、传播宗教信仰、记录私人行迹、传播文学、传播书法等,而今看来,这些曾经的信息已成为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人们多将石刻文献作为金石学看待,使得石刻的文献价值未能得以完全发挥。了解石刻的历史功用,会有助于加深学界对石刻文献价值的认识与开发利用,有助于学界对人类发展史各项研究的深入开展。

    2014年01期 v.50;No.222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粤西儒宗”郑献甫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严绘;

    郑献甫是广西清代著名文学家,又是桂学研究的对象。文章从郑献甫的生平研究、诗文研究、诗论研究等方面回顾了郑献甫的研究状况。郑献甫原始资料的整理、文学研究等方面还显得较为薄弱,无论资料发掘整理、研究内容抑或研究理路与方法等方面,仍值得予以更多关注。

    2014年01期 v.50;No.222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以创意为先导 以项目为载体——广西民歌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路径探析

    凌春辉;

    广西堪称民歌文化资源富集区。广西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就应当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开发民歌文化资源,使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民歌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是以创意为先导、以项目为载体,即在项目策划时,以传统的民歌经典文化内涵为"原点",巧妙加以"延伸",由"老品牌"推出"新品牌"。这种项目创意包括直接延伸型、间接延伸型、对应延伸型三种。

    2014年01期 v.50;No.222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哲学研究

  • 网络文化空间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机制的建构

    杨文华;李海艳;

    在宽松的网络空间中,跨境交流的网络信息、宣泄情绪的网络舆论以及形形色色的网络思潮正行使意识形态的功能,改变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格局。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网络化,绝不仅仅意味着通过强制和灌输使大众服从,而应全方位运行对话机制、自主机制和教化机制,使社会主义价值观播散于多元网络文化之中。

    2014年01期 v.50;No.222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图式转换: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形塑的逻辑运思

    曾楠;

    利益认同、制度认同、价值认同的互动架构是政治认同的内在逻辑。审视中国政治认同的逻辑发展史,利益缺场、身份政治、理念普设是政治认同形塑的主导图式,从利益缺场向利益在场转换、身份政治向契约政治转换、理念普设向实践普设转换是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形塑的逻辑运思。

    2014年01期 v.50;No.222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环境伦理教育:生态教学及实践探索

    张彭松;

    环境伦理教育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具有实践导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体现生态教学的基本特点。对于环境伦理教育而言,应通过融渗式伦理教学、隐性课程开发、社会资源的利用等多层面,推动和促进生态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4年01期 v.50;No.222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成功智力视角下工程师实践能力探析

    孙涛;周彦霞;刘炜;

    工程是人类的造物实践活动,作为工程实践主体的工程师需要具备多种能力,但其中的实践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关键,因为只有实践能力才能将工程师的知识素养、创新思维和专业技能转换成现实的造物活动。从不同的角度看,工程师的实践能力可以区分为不同的构成部分。工程师实践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接受教育是工程实践能力形成的准备,现实的工程实践活动则是工程实践能力形成的现实场域,而社会则是工程实践能力形成的约束环境。

    2014年01期 v.50;No.222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经济研究

  •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会展平台运营策略——以东盟博览会为例

    梁君;

    随着社会经济和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市场交易模式已经逐步由单边转变为双边。会展平台是典型的双边市场,基于会展双边市场的特性,会展行业的运行要注意产品差异化程度、网络交叉外部性、边际费用、交易者数量以及平台服务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其平台运营策略应运用差别定价体系、比较优势、国际化发展态势等。

    2014年01期 v.50;No.222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我国R&D投入的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差异的比较研究

    钟学思;

    对我国东、中、西和东北地区R&D投入的地区差异和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R&D投入的地区总差异和地区间差异总体呈缩小趋势;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总差异、地区间差异和地区内差异从2003年起总体呈减小之势。东部地区R&D投入和经济发展的区内差异都较大;西部地区R&D投入的区内差异变化较平稳,经济发展的区内差异有所扩大;中部和东北地区R&D投入以及经济发展的区内差异都较小。为促进我国各地区R&D投入的稳定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稳定,需要加快欠发达地区的财力支出结构调整;增强我国各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及时制定有效的措施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014年01期 v.50;No.222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人类学研究

  • “祖业权”:作为一种非正式产权的地方表达与实践——基于对广西宗族性村落的调查

    谢小芹;简小鹰;

    土地制度在国家行政力量的推动下而不断变革,但当前农村社会依然有着较为稳固的关于土地是"祖业"的观念。"祖业权"因具有较为完整的使用权却不具备独立产权的完整性,而明显区别于建立在西方市民社会基础上的私有产权。因此,祖业权是一种"准私有制"产权形式。土地纠纷是近几十年来农村社会的主要纠纷类型,而祖业权在宗族社会的运转直接引发新的地权冲突。祖业权的地方实践蕴含着政府政治世界和农民生活世界、大传统和小传统等两套话语逻辑的博弈和冲突,并且在博弈过程中,后者往往占据上风。这样,祖业权的乡土实践就成为国家法在乡土社会中遭遇系列困境的根源所在。因此,国家政策的实施要认真对待祖业权等地方性知识。

    2014年01期 v.50;No.222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基于产权理论的乡村旅游与农民增收研究——以贵州天龙屯堡为例

    吴忠军;潘福之;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决定着财产所有者的收益情况。而旅游资源受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影响,往往产权所有者与经营者发生分离,并由此引发旅游利益分配的一系列问题。贵州天龙屯堡案例说明,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确保农民增收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所在,也是乡村旅游长远发展的基础。

    2014年01期 v.50;No.222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集体记忆和族群认同——以瑶族长鼓舞为考察对象

    陆文东;

    长鼓舞是盘瑶支系的主要文化特征之一,蕴藏着有关盘瓠及祖先历史、生产生活的族群集体记忆。各地瑶族不同特色的长鼓舞文化内容是"多元",打鼓跳舞祭祖的共同内容是"一体",长鼓舞起到了增强瑶族族群认同的作用。

    2014年01期 v.50;No.222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政府、民间和学界在村落体育保护传承中的角色定位

    孙庆彬;王艳梅;

    在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自化"的社会管理思想和人类学的"主客位"文化观的理论视野中,政府、民间和学界在村落体育文化保护传承中具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村落居民是村落体育文化的真正主人,在村落体育文化保护传承中应处于主体地位,承担"主体"角色;政府组织在村落体育文化保护传承中属于外在参量,应处于"辅"(辅佐)的地位;专家学者具有专业背景,在村落体育文化保护传承中应处于"导"的地位,可以为村落体育文化保护传承提供智力支持。

    2014年01期 v.50;No.222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广西融水芒哥坡会的体育人类学分析

    钱应华;杨海晨;

    广西融水安陲芒哥坡会承载着当地苗族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多方面的体育文化价值,对于满足人们祈福禳灾心理,促进身心健康,加强人际交往,促进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广西苗族地区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2014年01期 v.50;No.222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语言学研究

  • 《段注》对《毛传》的考察

    毛毓松;

    西汉毛亨《毛诗诂训传》有很高的训诂价值。《毛传》保留了不少先秦古汉语中词的本义用法。《段注》引用《毛传》求证许书本义,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段注》对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引申义及在古代经典使用的假借义,也以《毛传》为例作了有益的探讨与阐述。

    2014年01期 v.50;No.222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诗毛氏传疏》训诂“刻意求新”析论

    崔金涛;李丽群;

    《诗毛氏传疏》是陈奂最重要的《诗经》研究著作,其全面发明古文毛诗的历史贡献至今为训诂学界所称道。但如果站在当今训诂学的立场上来审视,其丰富的训诂实践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刻意求新"即是其中之一。"刻意求新"的不足表明,对注释书训诂的基本特点、重要原则等重要问题,陈奂都缺乏完整、深入的认识,而这些问题又与乾嘉学派对注释书训诂的总体认识水平密切相关,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乾嘉学派共有的问题。从这种意义上说,剖析《传疏》"刻意求新"的不足,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乾嘉学派的训诂学成就具有重大意义。

    2014年01期 v.50;No.222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用意的范畴化新探

    李怀奎;

    学术界以往对用意的分类有诸多不足,以至于不能充分解释实际的交际现象。从命题的视角,把用意分为命题性用意和非命题性用意,二者的区分在于是否关注和能够确定示意手段中的命题内容。这两种用意根据语境所起作用又分别可以分为字面用意和语境用意。用意这一分类的最大理论意义在于能够解决Searle间接言语行为定义中存在的致命缺陷。

    2014年01期 v.50;No.222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教育研究

  • 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有效教学评价探析——以广西为例

    吴先勇;

    有效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教学和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有效教学内涵与特征确定了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构建民族地区农村有效教学标准,进行有效教学评价实践,必须依据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的教师和学生素质、教学条件、课程资源等因素,而民族文化传承是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有效教学评价不可或缺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为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参照。

    2014年01期 v.50;No.222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贷款代偿政策调查研究——以桂北高校为例

    全斌;苏良亿;黄榕成;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考察大学生贷款代偿政策在西部民族地区的执行情况。研究发现:来自不同城市和地区的毕业生,对赴西部和边远地区的态度也是有所不同的;女生对服务西部和边远地区的态度要好一些。专业不对口及对当地语言风俗的不适应会影响贫困生申请贷款代偿资助。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降低来自不同城市毕业生的相对剥夺感,强化家庭教育的正面引导;开设符合西部基层实际的专业课程,开展语言、技能等专业培训,可提高大学生贷款代偿政策的效益。

    2014年01期 v.50;No.222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特色体育课程开发视角下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归类与筛选

    黎晓萍;赵芳;谢雄健;

    在教育学、逻辑学及项群理论的指导下,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为归类方法的基础,借助参照系原理,建立参照物体系作为归类的具体方法,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归类和筛选,将其划分为项系—项类—项群—项型—项目五个不同的层次。筛选可以通过比较法进行,即将已经归类好的难美类、速度类等11种项型的传统体育项目分异项型、同项型、同项目三个不同等级,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多方面的比较,找出适合不同地域对比,甄别出优者,最终构建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从归类到项目筛选的理论体系,从而利于特色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建设。

    2014年01期 v.50;No.222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发展心理学研究

  •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主要不足和若干建议

    李宏翰;袁书;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当前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已有研究通常论及留守儿童的概念、规模、监护类型、存在问题(包括学习、心理、品德、安全等问题),从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方面提出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由于研究者对留守儿童往往有先入为主的问题倾向,本领域的研究存在文献传讹、文献混乱和文献失范等相互关联的不足。为了突破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瓶颈,细化和深化研究,研究过程中需要强调质疑态度、研究伦理、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2014年01期 v.50;No.222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中学生乐观与生命意义的关系: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

    余祖伟;关冬梅;邬俊芳;孙配贞;

    以阳江市9所中学的1 500多名在校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中学生自我概念在乐观与生命意义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1.中学生的生命意义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生命意义感显著高于男生;2.生命意义的生活地差异显著,农村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低于城市学生和乡镇学生;3.自我概念在乐观对生命意义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乐观既可直接影响中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又可通过影响其自我概念而间接影响生命意义。

    2014年01期 v.50;No.222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传播学研究

  • 广西高校女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基于广西区5所高校的调查与分析

    李敏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网络等大众媒体已经成为社会第二教学园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及与周围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当前广西区女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整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广西区女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改进。广西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不容乐观,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一项长期、艰巨、重要的任务。

    2014年01期 v.50;No.222 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7K]

史学动态

  • 民间资料见证的社会和时代——《朱全王樂社会教育讲演集》序

    李良玉;

    <正>《朱全王樂社会教育讲演集》是由朱全王樂先生的有关文稿汇编而成的,主要收录了他1922年2月至1930年1月期间的五部演讲记录。这些记录,都是朱全王樂先生当初演讲之后补记下来,并先后由有关社会团体、殷实人家捐资印制成册,才得以保存下来的。本书编者李日先生称之为"中国近代通俗讲演的一个珍稀样本",是一个形象而准确的评判。朱全王樂,山东黄县(今属龙口市)人,生于1867

    2014年01期 v.50;No.222 135-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中国南疆研究”栏目约稿启事

    <正>《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7年,是由广西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近年来,本刊开设了"桂学研究"、"北部湾研究"、"泛北部湾研究"、"岭南一北部湾民族文化研究"、"中国-东盟研究"等专栏,发表了一系列学术成果,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作者队伍,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整合科研力量,加强协同创新,本刊自2013年起,将相关栏目统合为"中国南疆研究",聚焦于中国南疆以及周边地区的历史和现状,核心内容包括南岭走廊壮侗苗瑶多民族聚居区、珠江流域以及泛北部湾地区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民族关系、区域

    2014年01期 v.50;No.222 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