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民俗学研究

  • 猫鼠型故事的跨文化研究——兼论钟敬文与季羡林先生关于同型故事的研究方法

    董晓萍;

    在近年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国际思潮中,各国历史上长期传承的传统故事成为文化多样性的表征,也成为现代国家知识的组成部分。东方国家富有口头故事传统,发掘前人理论遗产,总结故事类型研究的历程,有助于梳理东方各国故事交流的历史,整理东方故事藏量巨大的原型和异文,保护文化多样性。中日印故事比较研究是一个切入点,钟敬文和季羡林先生有关中日印猫鼠型主题故事的研究已经提供了典范个案。此个案的主要突破点有:一是指出猫鼠型主题故事中的印度老鼠嫁女型为东方国家独有,但中国对它的历史记载和现实异文更为丰富,具有老鼠嫁女型与猫鼠主题故事共同传承的完整形态,此点大大突破了汤普森AT的成绩;二是揭示跨文化研究能促进编纂与西方故事类型有别的中国故事类型,同时也要考虑体现中国多民族多地区的内部文化多样性;三是在国家级层面上评价故事类型研究的价值,探索保护利用中国故事资源的现代途径;四是故事类型研究从开始就有外来理论特点,钟、季都有留学背景并使用了外来理论,但他们能用中国实际资料刷新外来学说,建立具有国学基础又有世界前沿水平的新学派,在提倡学术研究"国际化"的今天,治学之道也值得后学反思。

    2012年06期 v.48;No.215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兄妹婚神话的文化人类学分析

    向柏松;

    兄妹婚神话包括六种类型:天生型、自然形成型、大神创生型、洪水遗民型、日月型、天地型。兄妹婚神话的形成与此前产生的自然创世神话、大神创世神话、人兽婚神话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与人兽婚神话的关系更为密切,兄妹婚神话是人兽婚神话的直接演化形式。兄妹婚神话形成的深层心理原因在于对乱伦与禁忌矛盾的消解。兄妹婚神话为龙凤胎信仰、表亲婚习俗提供了重要支撑。兄妹婚神话蕴含的最原始的家庭形式与封建社会的家族制度存在精神相通之处,因而成为满足人们家庭兴旺、子嗣繁衍愿望的象征性表现形式。

    2012年06期 v.48;No.215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壮族麽教主神是三界王论

    韦世柏;

    从壮族麽经看,三界王创造了天上、人间和地下三界,也是管理三界的地位最高的神礻氏,壮族麽教认为,上界王为雷王,中界王为布洛陀,下界王为图额。布洛陀的身份只是麽教的祖师,受造于三界王。三界王才是麽教的至上神。

    2012年06期 v.48;No.215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秩序的坚守与理想的追求——论“三言”“二拍”中的婚俗书写

    梅东伟;

    婚俗不仅包括婚俗形态和婚俗仪礼,还应包括婚姻关系建立后男女之间的婚俗秩序。传统婚俗强调男尊女卑,强调婚俗秩序中女性的民俗责任,而忽视男性在民俗秩序应尽的义务。"三言""二拍"的婚俗书写,坚守了这样的婚俗秩序。但冯梦龙和凌氵蒙初毕竟是身处晚明的进步分子,在时代启蒙思潮的影响下,他们的婚俗书写也表达了尊重女性、赋予男性相应责任和义务,从而达到男义女贞的理想婚俗秩序的观念。这种婚俗观念是建立在婚姻双方情感基础之上的。

    2012年06期 v.48;No.215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哲学研究

  • 空间本性问题上的虚实之辩及其后现代转向

    朱耀平;

    在空间的本性问题上,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是否存在虚空的争论。这种争论在笛卡尔、牛顿和莱布尼茨等人那里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康德把空间看作是人的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实现了空间概念的"先验论"转向,同时也使"在这个世界上是否存在虚空"的问题成为一个无意义的问题。海德格尔认为位置、远近等空间概念是在人的生存活动中开启出来的,实现了空间概念的生存论转向,同时也取消了脱离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而孤立存在的"绝对真空"及"自在空间"概念的合法性。福柯和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既贯彻了海德格尔倡导的生存论原则,又分别从空间与权力或生产的关系的角度将其推向了新的高度,完成了空间理论的后现代转向。

    2012年06期 v.48;No.215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乌托邦的价值与现代性的超越

    张彭松;

    乌托邦是人的一种价值理想,是人对未来的终极性诉求,开启了未来的可能性空间。在现代性条件下,乌托邦观念的处境每况愈下。否定现代性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开启现代性的乌托邦维度,超越现代性却是有可能的。

    2012年06期 v.48;No.215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谢林“绝对同一”自我的建构过程

    黄振地;

    谢林认为自然与自我是绝对同一的,它们在本性上是一体的。哲学本身是自然与精神彼此向对方发展的双向过程。其中先验哲学是探索自我意识活动的发展历史,而对自我意识的探索要以自我的直观活动层次的提高为依据。自我的直观活动经历了从最初级的自然中的自我到最高级次的自我意识,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从自然的合目的论到艺术哲学的发展过程。谢林正是在探索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构建了无差别的绝对同一自我。

    2012年06期 v.48;No.215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人之“忙”的哲学揭秘——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相关论述

    刘庆丰;

    这是"忙"的时代。"忙"似乎成为大部分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部分论述,揭示了"忙"的哲学秘密:人的本质活动持续"爆发",是"忙"的本体论内涵。而人的本质属性则成了"忙"的生成论缘由。它启示我们,在前共产主义时代,人从"忙"走向"闲"似乎没有可能。据此,现代人最佳的生存方式选择,就是消除对人为之"忙"的私有财产(物质财富)的片面狭隘占有,生成具有全面而丰富感觉的人。

    2012年06期 v.48;No.215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经济学研究

  • 自主创新、吸收能力与工业结构升级——基于广西1987—2010年数据的实证研究

    戴魁早;汪竹;

    运用VAR模型,选取广西1987—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了自主创新能力、吸收能力与工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自主创新能力和吸收能力是广西工业结构升级的格兰杰原因;从长期看,两者对广西工业结构升级都具有促进作用,且自主创新能力对工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更为明显。广西各级政府为此应该采取相关对策,促进工业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吸收能力的提升。

    2012年06期 v.48;No.215 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产业结构变迁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基于广西经验的实证分析

    陈纪平;

    西部大开发以来广西产业结构变迁在动态上处于分离状态,相对于全国和西部地区总体水平,就业结构变迁较慢而产值结构较快,从而其产业结构偏离度缓慢上升。采用转换—份额模型对结构效应进行分解,发现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高于全国并与西部地区水平基本持平,意味着广西需要在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同时,制定并实施促进劳动力流动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挖掘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发展的结构红利。

    2012年06期 v.48;No.215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广西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波动效应研究

    詹新宇;黄河东;

    经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升级是促进广西经济波动幅度变小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波动并未明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时变参数模型的经验研究表明,广西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波动具有显著的熨平效应,而且随着广西产业结构升级的不断推进,这种熨平作用日趋明显。其政策性启示是:为保持广西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增长,必须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深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构建适合广西区情的现代产业体系。

    2012年06期 v.48;No.215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农地资源社会价值评估实证研究

    杨小雄;朱晓刚;赵慧琴;

    农地社会价值不同构成部分均有各自特点,在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方法是分别评估其社会保障价值和粮食安全保障价值。将该方法运用于钦州市市辖区耕地资源的社会价值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钦州市市辖区耕地资源社会价值高于农地征收补偿现行标准。这说明现行农地征收补偿标准难以体现农地资源的客观价值,在农地征收中显化农地资源的社会价值对于保护失地农民利益、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积极作用。

    2012年06期 v.48;No.215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文选》研究

  • 古钞《文选集注》鲍照乐府诗注的价值

    刘志伟;王翠红;

    以尤刻本、胡刻本李善注,陈八郎本五臣注,奎章阁本、明州本六臣注,敦煌吐鲁番本《文选》等,对校比勘古钞《文选集注》所收鲍照乐府诗注,可以发现:古钞《文选集注》对于确认、复原《文选》鲍照乐府诗、注原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除所收不见于他本的《音决》对鲍照乐府诗音训研究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外,所收不见于他本的27条陆善经注,亦甚有助于认识陆善经注的特色价值,及全面比较、认知唐代《文选》众家注,值得予以珍视;古钞《文选集注》也多讹误缺漏,欲参考使用者,应持高度审慎态度。

    2012年06期 v.48;No.215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文选》编者问题的重新思考

    林大志;

    日本学者清水凯夫主张《文选》为刘孝绰所编,萧统并未具体主持编纂。此论点为学界所关注,《文选》编者问题遂渐成为《文选》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寻绎文献可知,清水先生这一论点源自对大陆学术风气的态度,未必是其真实主张;《文选》系萧统与刘孝绰等学士共同编纂,此可由原始文献的文本细读与分析加以佐证;《文选》的编纂不是孤立事件,是时代文学风尚递变的必然结果。

    2012年06期 v.48;No.215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诗》的隐显与《文选》“赋、诗、骚”的排序——《文选》序“体”研究之一

    邵杰;

    《文选》赋、诗、骚三类的排序与《诗》的隐显颇有关联。《诗》虽不入《文选》,但三者的排序是以其与《诗》义的关系来衡量的:《文选》中的"赋"为《诗》之代表,故居首;"诗"虽发展渐异,但与《诗》仍属同途,故而次之;"骚"异于"赋"而疏离于《诗》,故又次之。

    2012年06期 v.48;No.215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文学研究

  • 生活之软与言词的硬度——从马铃薯兄弟的写作看新世纪诗歌的一个侧面

    张桃洲;

    中国新诗进入新世纪后面临一个特殊的境遇,就是网络的迅速兴起与渗透。受网络激发而获得了灵感的诗人马铃薯兄弟,其诗歌写作具有网络时代的某些特征:语词轻盈,句式柔软,注重对都市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描摹。其趋向于口语的写作风格彰显了这一类型诗歌的可能与难题:如何在对口语的甄别中挖掘其内在的诗性。

    2012年06期 v.48;No.215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姿态”美学的建构——1930年代何其芳对古典诗传统的再发现

    罗小凤;

    1930年代,何其芳在回望古典诗传统时以一位现代诗人的眼光重新阐释古典诗传统,多次表示"欣赏的是姿态",重新发现了传统中许多可资建设新诗的优秀质素,以此建构了其个人话语场域中的"姿态"美学,这是何其芳对古典诗传统的独特"再发现"。与此同时,他以"姿态"美学的审美要求建构其自身的诗歌谱系,由此呈现出独特的诗歌风貌,形成了对他自己新诗自身的发现。

    2012年06期 v.48;No.215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回归文学本体的现代诗学建构——梁启超《〈晚清两大家诗钞〉题辞》解读

    张冠夫;

    写于1920年10月的《〈晚清两大家诗钞〉题辞》是梁启超在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热潮中走向其后期诗学探索的发端之作。他明确提出"趣味"是文学的本质,以此围绕文学的审美属性立论,对极端排斥文言的白话诗主张予以校正,同时他针对单纯强调学习西方的文学经验而排斥中国文学传统的论调,提出输入世界各国文学与继承和发扬本土经验并重的新文学建设思路。梁启超此时的诗学丰富了中国现代诗学的多元构成,与以胡适为代表的文学革命的主流话语形成了深具意义的对话关系。

    2012年06期 v.48;No.215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论迟子建文学叙事的“世界性”

    任美衡;

    在中外文学的熏陶之下,迟子建的文学创作有东方意识、泛神意识、生命意识等世界性因素,表现了深刻的文学史意义及局限性。

    2012年06期 v.48;No.215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语言学研究

  • “被”的构句机制及情景语义分析

    王振来;

    汉语使用"被"构句,主要是为了凸显句末焦点,受事移到动词前,"被"起到区分语义角色的作用。在"遭受"、"不企望"语义背景及标记理论和情景语义学的理论、方法的分析框架下,"被"为标记句式的情景语义可分为八大类型:遭受义、失去义、受损义、致使义、获得义、处置义、客观陈述义、嘲讽义。

    2012年06期 v.48;No.215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明喻成语中的双喻体概念整合

    陈洁;谢世坚;

    英语明喻习语通常由一个喻体构建,汉语明喻成语可以通过两个喻体识解本体。双喻体成语的主要结构类型为"喻词—喻体1—喻词—喻体2"。多数喻体语义相似,少数相关或相反,明喻提取喻体的相互联系对本体进行识解。典型的喻体整合类型是兼具照映网络性质的双畴网络整合。整合方式按喻体的语义关系及结构特征构成"糅合—截搭"连续体,更多的成语处于两者的中间地带。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发掘双喻体成语喻体整合的认知机制,对于从汉语出发探寻习语构建及认知的普遍规律与民族差异,提升对明喻与隐喻、语言与认知关系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06期 v.48;No.215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论交际性大学英语口语测试问题、原因及对策

    吕晓敏;

    交际性测试被认为是最为理想的语言测试,而基于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交际性口语测试模式则代表了未来英语口语测试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高校的大学英语口语测试存在模式单一,重知识轻技能,缺乏真实的语境,新科技手段运用不足,评估体系落后等问题。交际性口语测试是目前口语考试的最高形式,能够让考生表现真实的语言能力,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2年06期 v.48;No.215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教育研究_教师教育研究

  •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教育日常中的缺席

    余昱;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中国语境中以制度、研究、日常教育生活的形式在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教育日常中的缺席体现为:教师反思的主观性掩盖了反思的科学性、教师反思的功利性掩盖了反思的人文性、教师反思的霸权性掩盖了反思的民主性。"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缺席的原因是教学"对话"中教师身份的焦虑、教师教育原创力的匮乏和教育习俗的矛盾表达。"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应该以人性本真的诗意、对教育日常行为的审美观照、对真实的教学现实的创造性反应的意义存在。

    2012年06期 v.48;No.215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广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及其与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的关系

    吴素梅;史意娟;

    采用分层取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广西桂林市、玉林市、防城港市等35所学校900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教师职业倦怠和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的状况进行书面调查。结果表明:广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整体处于低等程度的职业倦怠,但情绪枯竭处于中等程度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水平存在教龄差异,6~10年教龄是教师职业生涯中职业倦怠的高发期;女教师职业倦怠总分和情绪枯竭显著高于男教师;广西中小学教师生活质量相关因子状况处于中下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因子得分最高,业余娱乐生活和生活质量总体评价两因子得分最低;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生活质量相关因子呈显著性负相关,认知功能、精神紧张度、自尊、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质量总体评价5个因子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2012年06期 v.48;No.215 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顶岗实习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成效的准实验研究

    李红惠;

    研究目的:科学地认识顶岗实习与师范生教学技能提高的关系和合理选择教育实习形式。研究对象:选取广西师范大学师范专业的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开展准实验调查。研究结果:顶岗实习对师范生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多媒体运用、板书水平、教态变化、语言表达七项教学技能有显著提高作用;顶岗实习对提高教学内容设计及教态变化两种技能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实习。

    2012年06期 v.48;No.215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历史研究_太平天国史研究

  • “太史”研究五十载摭忆

    方之光;袁蓉;

    <正>回忆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与太平天国史(下文称太史)研究结下的难解之缘,其中经历可谓酸甜辣、百味杂陈。记得30年前,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生曾说过,太平天国史学史非常值得深入研究总结,"太史"研究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中国史学研究发的缩影。而我50年的治史生涯,也可以说是近50太史研究发展的一个侧影。

    2012年06期 v.48;No.215 14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太平天国与民间慈善组织

    刘晨;

    太平天国作为新兴政权,从未放弃对重建正常社会秩序主导权的争取。在主要占领城市,太平天国政府相继建立起各类独具特色的救济组织,打破过去"官督民办"的模式,独揽城市"慈善"事业。太平天国时期民间慈善事业发展滞缓的原因,不能以"战乱"一言以蔽之,还要注意到民间慈善组织与太平天国社会组织制度的冲突、"战乱"造成的"社会失控"等因素。社会组织制度的弊病、"社会失控"是造成太平天国覆亡的重要原因。

    2012年06期 v.48;No.215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历史研究_政党史研究

  • 党史文化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及对策

    刘绍卫;

    党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原则,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党史文化,发挥资政育人的功能,构建融民族性、历史性与现代性为一体的新型文化形态,对培养政治认同感,维系政治稳定,为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巩固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2年06期 v.48;No.215 15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抗战结束后中国自由主义政党意识形态研究——以中国民主同盟为中心

    李庆华;

    20世纪40年代,以民盟为代表的中国自由主义政党的意识形态臻于完备。自由主义政党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如何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怎样制定宪法,政府应有哪些职责和权限,如何实行政党政治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主张和措施,在民国政党意识形态格局中取得了和国民党三民主义、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意识形态相颉颃的地位。

    2012年06期 v.48;No.215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经济史研究

  • 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县财政收支探析

    曾凡贞;

    县级政府是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单位,县级财政是县级政府运行的基础。实证分析表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县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呈单一和畸形态势。受通货膨胀影响,1940年后,县地方财政的实际支付能力日益下降。另一方面,财政支出结构中"高比例的公共服务支出"与"适当比例的政府自身支出"呈现失衡状态,地方实力派治理下的广西县财政无法从根本上维持和支撑"善治"的县政目标。

    2012年06期 v.48;No.215 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批资批修总体战”与广西社会经济

    覃卫国;

    广西的"批资批修总体战"从1975年夏天开始,一直持续到1978年,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产生了严重后果:违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造成了思想混乱;伤害了一大批人;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受到拖累;商品经济陷入绝境。极左路线的推行给广西社会经济带来了灾难。只有解放思想,走一条新路,广西社会经济才能迎来发展的春天。

    2012年06期 v.48;No.215 16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管理学研究

  • “证实”与“证伪”方法在霍桑实验中的运用探析

    李翔宇;游腾芳;

    首先将证伪法引入管理学中的是由梅奥主持的狭义上的霍桑实验,但在以霍桑实验为形成标志的人际关系理论中体现的是"证实"与"证伪"方法的综合运用,而不仅仅是"证伪"方法的单独使用;该观点实际上隐含着"证实"和"证伪"是相互对立的。实际上,尽管"证实"和"证伪"方法在思想层面上相互对立,但在操作层面上却趋向一致。在这项经典的管理学实证研究中,梅奥及其合作者巧妙地把"证实"和"证伪"方法结合起来,证伪了科学管理影响劳动生产率的物质条件决定论,证实了影响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社会心理因素决定论,开创了管理发展史上的社会人时代。

    2012年06期 v.48;No.215 173-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我国民企家长型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赵相忠;王云峰;

    我国民企领导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内容主要涉及研究历程、主要理论模型和测度方法等。家长型领导中的德行维度与组织绩效的正向关联在大多数研究中得到一致认同,而仁慈领导和威权领导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中有不同的作用。关于未来的研究,一种思路是要从更大范围内调研,设计涵盖不同地域文化差异的问卷;另一种思路是加强不同区域间家长型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关系的对比研究,从中找出不同区域文化差异对家长型领导效能的影响机制和因素。

    2012年06期 v.48;No.215 18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环境资源与前沿交叉学科研究

  • 跨学科理论范式:反思后京都时代的国际气候谈判困局

    麦文隽;栾胜基;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温室效应日益明显,同时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促使能源需求剧增,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缔约国通过一系列会议与谈判,达成了温室气体减排的共识,但由于国际气候谈判涉及在全球环境问题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复杂的政治、经济博弈,因此一直呈现出较为困难的磋商、博弈与合作的局面。在2012年底《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全球即将进入"后京都时代"之际,我们有必要借助哲学、环境科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跨学科理论视野,有选择地通过阐释学美学、博弈论、公共选择理论、交往合理化等理论范式审视当代国际气候谈判的困局,深化我们对其生成范式、机制特征和复杂性的理论反思,以促进中国应对国际气候变化磋商谈判与合作策略的研究。

    2012年06期 v.48;No.215 188-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法律对策

    谭柏平;

    能源安全是能源法必须考虑的核心价值,是能源法的首要指导原则。能源安全的内涵不仅包括能源供应安全,还应包括能源使用安全。目前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严峻,面临严重的挑战,为此,应该协调各部门利益之争,尽快出台《能源法》,制定《原子能法》、《能源储备法》等能源单行法律,并加强能源法与环境法的协调,建立健全能源应急和安全预警机制等法律制度。

    2012年06期 v.48;No.215 194-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