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桂学研究

  • 清代全州蒋氏家族的文化与文学

    王德明;

    嘉庆至光绪问,在全州龙水出现了一个以蒋励常、蒋启敭、蒋琦龄等为代表的蒋氏文学家族。蒋氏家族十分重视思想品质的教育,亦有文学创作的传统,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蒋氏家族的文学创作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各家风格各异,但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呈现出忧国忧民的共同特征。

    2011年04期 v.47;No.20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8K]
  • 论任华桂林之游及在桂林的散文创作

    殷祝胜;

    任华是盛中唐之际一位极具个性的文士,关于他来桂林的次数和时间,学术界的意见颇有分歧。综合有关材料来看,任华来桂林应该只有一次,始至时间在大历七年,直到大历十二年仍在桂林,先入桂管观察使张公幕,后入张公继任李昌■幕。任华在桂林留下了十余篇散文作品,全部都是用古文写成的赠序,约可分为送人觐亲、送人游幕、送人入京、送人使还四类。这些散文对当时游历桂林的文士们的精神风貌有生动的展示,对桂林风景独特之美的领会尤其显得卓尔不群,情调比较明朗,在广西散文史上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2011年04期 v.47;No.207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6K]
  • 宋代李师中寓桂文学论

    张彦;

    北宋李师中寓桂四年,政绩卓著,留下了一些文学作品。其寓桂文学以诗歌为主,词与文较少。诗歌既有清新自然、颇具理趣的山水诗,也有深沉练达、含蓄蕴藉的咏怀诗。李师中的寓桂诗平淡自然又厚重成熟;词情浓而通脱;亭台楼阁之文情景理思兼具。

    2011年04期 v.47;No.207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论蒋励常及其《十室遗语·论文》

    蔡德龙;

    蒋励常所撰《十室遗语·论文》为目前所发现的唯一一部清代广西文话。此书在形式上兼具文话与评点两种批评文体特色,在创作辩证思维与古文艺术风格论上强调"参差"与"整齐"相间,推崇"恣肆"的古文风格。与传统的文以载道观相比,蒋励常将古文朝着文学的道路上推进了一步。即使将此书置于整个清代文话史上来看,也是理论价值颇高、特色非常鲜明的一部著作。

    2011年04期 v.47;No.207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广西石刻的历史成就与整理之不足——广西石刻研究之三

    杜海军;

    广西石刻发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且多珍稀之作。通过广西这些石刻,可以看出广西文明乃至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某一门学术的成就,以及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的磨合,是对广西也是对国家历史研究的文献的很大补充,是佚落在民间的学术研究史上的难得文献。目前对广西石刻还缺乏全面整理,虽有一定成就,但比较零乱、简单、粗糙。要很好地保护利用广西石刻,发挥广西石刻的文献价值,认真整理是当务之急。

    2011年04期 v.47;No.207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文艺理论研究

  • 武侠影视剧中武术文化具象表达的重要性和策略

    李朝阳;

    中国的武术文化源远流长,武侠影视剧也风靡中国近二十年。但是,这些影视剧除了在票房和收视率上获得收益之外,所提供的后续产业开发的空间却极其狭小。中国武术产业的局面依然是门可罗雀。这种尴尬,和中国武侠影视剧过于抽象、空洞地表达武艺本身以及武艺所内涵的精神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武艺作为影视剧的形式载体,可以采取具象化或抽象化的方法加以表达,但武艺背后的精神文化却必须以具象化的方式展现。

    2011年04期 v.47;No.207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从图腾到图案与审美关系——论神话思维向审美思维的演进

    王琳;

    蛇鸟图腾到龙凤图腾的定型,标志着中国先民认知结构和思维结构产生了根本性变化,那种成为图腾时代特定的神话思维也开始出现变化。这种变化经历了很长的一段历史,才渐渐形成具有真正意义的审美思维。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龙凤图腾向龙凤图案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神话思维向审美思维转化的最重要的客观外部条件,并使思维主体对思维对象进行审美观照成为可能。审美关系的确立是连接神话思维与审美思维的桥梁。

    2011年04期 v.47;No.207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论消费时代的设计艺术与多元文化

    袁志准;

    消费时代的设计艺术总体上转向日常生活的审美创构。它凭其物质化、通俗化、图像化的文化质性植入人的日常生活,建构人的日常意识,从而助成社会权利结构的再生产。消费时代促发文化多元,受制于消费话语的设计艺术满足并催生了文化的多面向,而多元的文化诉求亦诱发了设计艺术的多样态。消费时代的设计艺术与多元文化相互建构并嵌入了社会总体性叙事。

    2011年04期 v.47;No.207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从《浮世畸零人》解读莱辛的生态伦理思想

    尹静媛;何高大;

    多丽丝.莱辛在小说《浮世畸零人》中讲述了主人公班.骆维特因为身上的某些返祖特征而受到周围人们的歧视和利用,在希望最终破灭后悲伤而死的故事。作品通过对人物及其心理的具体分析,揭示出作者的生态伦理思想:以科学技术为指导的机械论世界观割裂了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使人类妄自尊大,将自己置于自然的对立面;这种机械的发展观也会浊化人的心灵,引发严重的精神危机。悲剧性的结尾再次证明了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自身的伤害,表达了作者的生态理念:自然、人、社会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人只有尊重自然、回归于自然,才能摆脱生态危机与社会危机,建立和谐的生态社会。

    2011年04期 v.47;No.207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翻译学研究

  • 论商务英语信函翻译的标准——语用学的视角

    赵琦;

    英语商务信函具有简洁明了、准确、严谨、礼貌、专业性强的语言特点。翻译商务英语信函应遵循三个原则:灵活的忠实准确,园通的有礼有节,符合公函文体特征。当然在实际翻译活动中,应客户的具体要求可灵活翻译。

    2011年04期 v.47;No.207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描述翻译学:发展轨迹及理论创新

    彭劲松;李海军;

    描述翻译学是针对传统规定翻译研究不足而发展的一种翻译研究范式,发轫于上世纪50年代,初步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于上世纪90年代取得蓬勃发展。描述翻译学认为翻译就是在目的语文化中以翻译面貌出现或是被(目的语读者)认为是翻译的一切话语,采取以译语为导向的研究视角,提出了描述翻译学的理论核心:翻译规范。

    2011年04期 v.47;No.207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陈洪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在我国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努力奋斗作出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选择,是由我国近代以来独特的政治经济状况、民族文化传统和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等共同作用的历史选择,是各民主党派在长期的探索中国救亡图存之路、探索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之路的过程中,经过反复抉择之后的理性选择,是中国共产党总结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经验、借鉴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作出的科学选择,是引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社会政治发展模式。

    2011年04期 v.47;No.207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论当代中国政治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孙邦金;

    近年来,儒学在其强劲复兴的过程中,呈现出从心性儒学不断走向政治儒学的明显趋向。面对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和公民社会等现代性政治理论,儒家开始根植传统,立足中国现实,重新建构出儒家新王道论、儒家社会主义和儒家民主政治论等系统而多元的政治儒学。如果中国马克思主义能够从政治儒学之中取长补短,切实增强自己的理论说服力和现实活力,那么将不仅可以促进政治儒学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可以有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2011年04期 v.47;No.207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管理学研究

  • 论实证主义与科层制理论的勾连

    李翔宇;

    反实证主义是韦伯理论明显的倾向。但要使自己的科层制理论像自然科学一样揭示现象的因果关系以实现可预计性功能,韦伯必然要调和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的关系,并试图从实证主义当中去寻找理论支持,这就使得科层制理论带上了价值中立、因果关系以及结构功能主义等鲜明的实证主义特征。

    2011年04期 v.47;No.207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西方“后新公共管理”改革的“三位一体”解读

    曾保根;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先后启动了"后新公共管理"改革。这轮改革遵循着"一个前提"、"一条途径"和"三重保障"的行动逻辑。它在理性认同新公共管理"效率"价值观的同时,更加重视政府的公共责任和公共利益,力求民主与效率相互共融;主张通过强化跨部门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与品质;并通过适度中央集权、信息技术再造、重塑行政文化等三重保障来达到合作目的。

    2011年04期 v.47;No.207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社会阶层关系结构性紧张的政治效应分析——基于政治权力合法性与社会公平正义关联性的理论视角

    邹静琴;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结果是社会资源分配悬殊,阶层关系趋于紧张。而过度的社会阶层结构性张力将动摇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运行原则和方向的信任,削弱政治权力在建设公平正义社会方面的权威性,从而将社会紧张传递到政治系统内部,降低政治权力合法性。因此,政治权力必须促进社会公平,统筹城乡发展,培育流动有序的社会关系,这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1年04期 v.47;No.207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泛北经济建设中的政府合作困境及其突破

    毛胜根;

    泛北合作是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的跨国界、跨省域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形式,是一种以利益为核心的合作博弈,主体的多元性和利益诉求的多元性导致博弈的复杂性。为此,寻求利益共同点,克服政府合作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等阻碍因素,通过构建政府合作机制,打造政府间无隙缝的合作平台,最终实现泛北经济一体化建设。

    2011年04期 v.47;No.207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略论大学生网络言论行为及其规范与引导

    窦武;

    当今大学生网络言论呈现出五个特点。大学生一些不当的网络言论的传播会给社会、他人或自身带来较大的伤害。这些不当言论的产生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我们应通过各种措施来进行规范和引导。

    2011年04期 v.47;No.207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差异性分析及解决对策

    兰荣娟;

    图书馆对读者需求的服务质量效果主要体现于读者所得到的满意程度。读者服务工作在新时期具有新特点。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期望与图书馆对读者服务质量期望的理解上具有差异;图书馆确定的服务质量标准与服务部门对读者期望的服务质量标准的理解上也存在差异。图书馆确定的服务质量标准与图书馆实际提供的服务质量不尽相同。另外,图书馆服务提供的服务质量和与读者沟通活动中承诺的服务质量不一样;读者期望的服务质量与读者感觉中的服务质量也存在差异。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改善应转变观念,树立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建立读者服务信息系统。

    2011年04期 v.47;No.207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经济研究

  • 温泉旅游地兴衰探源及其重构研究——以息烽温泉为例

    费广玉;

    息烽温泉旅游地竞争优势强弱的变化是该旅游地发展兴衰的关键。重构传统温泉旅游地发展战略的核心即是要重塑其竞争优势。息烽温泉旅游地衰败的驱动力具有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是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内部影响因素是交通条件不好、市场定位不准确、产品特色不突出、人才匮乏、旅游服务与管理水平低下。息烽温泉旅游地发展战略重构包括资产重构、产品重构、市场重构和服务重构。

    2011年04期 v.47;No.207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广西边境城镇化发展模式探索

    杨迺裕;

    地处我国南疆的广西边境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地理条件较差,历史上长期受战争因素的制约,国家对广西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较少,城镇化发展滞后。广西边境地区的建设者应因地制宜,依托口岸资源、自然资源,根据大石山区和边境口岸的特点,发展建设具有边境特色的城镇,引领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2011年04期 v.47;No.207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法学研究

  • 试论我国出版者权法律保护的不足及其原因

    周玉林;

    出版者权是基于向公众传播作品而享有的权利。实践中,出版者权法律保护存在着出版者权法律保护主体范围过窄、出版者注意义务过重、涉及出版行为侵权责任分担不公、侵权赔偿认定难且偏低等诸多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对于出版者权的性质认识不清、法律规定有缺陷、出版者权集体管理制度不健全、出版者的管理模式不完善造成的。

    2011年04期 v.47;No.207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关于加强和改善县级教育行政执法的思考

    陈应鑫;

    做好县级教育行政执法工作是整个教育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基础教育行政执法工作的基本前提,是农村教育行政执法工作的根本保障。但当前县级教育执法还存在执法意识不强、执法行为不规范等问题,需从完善教育行政执法体制、规范教育行政执法行为、切实加强基础教育行政等方面加以解决。

    2011年04期 v.47;No.207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教育研究

  • 成立中国教师协会的可行性分析

    曲中林;

    发挥教师组织的影响,成立非政府性的、兼具专业及工会取向的"中国教师协会"在当代中国是必要的。教师身份的改变,"小政府、大社会"时代的到来,逐渐形成的教育公共治理的多中心化环境以及存在着的政策空间和民间立场成立中国教师协会是可能的;但由于教师协会的专业意识学理性有余、实践性不足,文化的宰制,制度的缺陷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等原因,限制了中国教师协会的存在。因此,现代社会既要善待教师结社问题,又要慎待教师结社问题。

    2011年04期 v.47;No.207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解释学方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李红波;高淮微;

    解释学方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应用体现在应用指向、对象和原则、价值上。其应用指向包括人对内在自我的反思、主体间关系的反思以及教育技术与人的关系的反思;应用对象为文本,应用原则包括解释学循环、间距化、质疑、应用和自我理解。运用解释学方法有助于教育技术研究者反思研究立场、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创新。

    2011年04期 v.47;No.207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

    郑学勤;黎琳;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教育工作中不同的实践,但又有着共同的思想起源,一致的教育根本目标,共同的教育和研究对象,以及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教育内容和相似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可以在目标、方法、队伍建设和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整合。

    2011年04期 v.47;No.207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焦虑与英语学习动机的相关性研究

    周晓玲;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英语学习焦虑。教师应把目的语文化融入语言教学中。英语课程评估应该遵循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应当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英语学习氛围,建立基于大学英语教学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评估体系,培养学生自我评估学习的能力。教学环境的营造必须考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焦虑,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2011年04期 v.47;No.207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民族地区高校设置民族艺术教育专业的构想

    高敏;刘圣涵;

    因学科设置的统一性,普通高校艺术类学科一致分为"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等,少有"艺术学"理论专业方向。单一的"专业"可以满足技术型人才培养,但不利于综合型理论人才培养。尤其民族地区高校,对地方少数民族艺术资源的发掘、整理、研究并非"音乐学"、"美术学"等现有学科体制下的人才培养所能胜任。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应有各自的特色。

    2011年04期 v.47;No.207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补白

历史研究

  • 辛亥革命以来太平天国妇女问题学术研究综述

    廖胜;王晓南;

    辛亥革命以来,太平天国妇女问题都是太平天国史和中国近现代妇女解放运动史研究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学界围绕太平天国妇女运动的性质即是不是一场男女平等的妇女解放运动进行了讨论。总体来说,强调太平天国解放了妇女、实现了男女平等的观点一直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呈显出一种非理性的不科学的态度。改革开放以后,否定太平天国妇女政策和妇女地位的学术观点越来越突出,大有替代前者之势。主张太平天国妇女政策具有双重性的观点则游移其中,似乎没有引起学界更大的争论和反响。太平天国妇女问题的研究要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应该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和新的手段。

    2011年04期 v.47;No.207 137-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主弱佃强:太平军对壮族土司制度的打击

    王晖;

    太平天国时期,右江地区的壮族土司制度及其残余,大多数曾遭受太平军的直接打击;在西林岑氏土司后裔的管辖范围内,甚至出现了"主弱佃强"的社会现象。事实上,太平军几乎对主要的壮族土属地方都曾直接或间接予以打击,这是继北宋平定侬智高事件之后,壮族核心地区经济基础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2011年04期 v.47;No.207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领导的兵运

    刘昊;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广东省委重视并积极领导"破坏反革命武装"之兵运。兵运从经济、军纪等涉及士兵切身利益的问题着手,不惜一切手段煽动敌军士兵逃亡或发动兵变。兵运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国民党的军队,为广东的土地革命作出了贡献。

    2011年04期 v.47;No.207 14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边缘”与“中国”之间:明人眼中的广西——读万历《广西通志·杨芳序》有感

    徐毅;

    <正>1598年,当明王朝老态龙钟地迈入它的晚期之时,一位名唤杨芳的官员由北京出发,一路行来,进入广西省城桂林。作为新任广西巡抚,杨芳下车伊始,即察访斯土,熟稔民情。在杨芳履任的第二年(1599年),详志广西全省情况的(万历)《广西通志》

    2011年04期 v.47;No.207 152-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逻辑学研究

  • 两个独立性:从经验到逻辑的历史追溯

    周感芬;龚启荣;

    "两个独立性"是充分条件关系最重要的逻辑性质,是人类之所以能从已有知识获取新知识的逻辑依据。逻辑有效充分条件关系中的逻辑的"两个独立性"源自经验的充分条件关系,又回过头来为经验科学服务。数理逻辑中的实质蕴涵不是充分条件关系的科学抽象,从而产生蕴涵怪论。随着逻辑科学的发展,蕴涵怪论最终将被消除。

    2011年04期 v.47;No.207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