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锁林;
"一量VP"与"VP一量"是口语中常见的两种句法格式,前者是一种主观语序,其中"一量"具有量小的虚拟性,而后者的量仅是实际的小量,具有客观性。前者是"以小量凸显大果"的对比性结构,而后者是一种动作事件的客观描述。由此造成了两式在结构与表意方面的一系列区别。
2011年02期 v.47;No.205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陈景元;
"VO1不VO2"结构是现代汉语里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框式结构,它在句法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在语义上存在着加合和增值两种情况,在感情色彩上体现出一定的褒贬倾向,在语言使用中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
2011年02期 v.47;No.205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李怀奎;
翻译过程中有时需要显化源文本的一些隐含意义,这些隐含意义就包含有语用意义。因此语用显译是翻译的必要策略。语用显译应:显化命题的形式,即消除原文表达的一词多义、结构歧义,使表达所指具体化,添加外在或内在的语言信息;显化交际意图,即通过转换句型和添加语言信息把发话者的意图如请求、拒绝、道歉等传达出来。
2011年02期 v.47;No.205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韦汉;
互联网上的英语语言文字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英语语料库。同时,网上免费网络协语器为学生提供了自我纠错的技术支撑。语言错误分析作为应用语言学中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可以追溯到考德。语言错误是外语学习中不可逾越的鸿沟,而识别错误是纠错的前提。纠错模式包括识别错误和纠正错误两个步骤。这两步都须要依赖网络语料库。
2011年02期 v.47;No.205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李伟娜;
美国语言学家菲尔墨的格语法理论及其发展的框架网络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极为广泛。菲尔墨的研究不是以外语教学为目的,但格语法的一些原则及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到日常的外语教学活动中,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解决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菲尔墨的格语法、格框架、场景和透视及基于框架语义学基础上的网络框架的发展对基础英语教学极具启发价值。
2011年02期 v.47;No.205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莫玉秀;覃元姣;
大学英语四级网考已成四级考试趋势。提高测试效度是使测试反拨作用趋于积极的有效手段。四级网考听力测试在共时效度上相对有保障;内容效度和预测效度则可能因测试使用目的不当、题目过难、样本多样性不足而受损;结构效度有待更多实证研究证实或证伪。
2011年02期 v.47;No.205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马佳宏;卢梅春;李良;
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经过近十年的推行,其成效可概括为两"改善"两"提高",即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设施条件,改善了师资队伍状况,提高了学校规模效益,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与此同时,这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两"加重"两"不足",即农民的经济负担有所加重,学校和教师的管教压力有所加重,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教育资源的利用不足。为克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出现新的问题,确保农村教育健康和可持续性地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公平"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新思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资力度,妥善处理"撤点并校"带来的"上学难"和校产流失问题,切实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
2011年02期 v.47;No.205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杨小秋;
由于实践行为是教师工作的终端,研究教师群体实践行为内在的流通法则及其可能发展趋势便成了预知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角度。从社会化的群体活动、统计学意义下的"平均人"理论、教师实践行为的合法性、教师文化、时间与空间局域性、穿越群体的个体创新行为等方面看,教师群体实践行为具有丰富的内涵。个体教师的实践行为应从整体性和凝滞性中获得解放,寻求更大的个体性、差异性和流变性。
2011年02期 v.47;No.205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吴志文;申凡;
互联网的出现使传播学的一些理论受到了挑战,传播类型的划分便是其中的一种。网络新媒体因其新的传播特点使传播学传统的二分法或四分法的划分难以解释网上的传播活动,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和多媒体特性打破了内向、人际、组织抑或大众传播的界限,一个网络传播活动往往集多种传播于一体。因此,以参与者的规模对网络传播的类型进行分类已经不能适应了。鉴于此,以网络传播行为的目的和动机为依据,可将网络传播类型划分为网络交往型传播、网络广场型传播、网络组织型传播、网络公告型传播和网络检索型传播,以适应网络传播研究的需要。
2011年02期 v.47;No.205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周剑清;
高考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有人大代表在全国"两会"提出废除高考议案,对高考的批评成为舆论最为关注的话题。量化的标准性与语文学科的复杂性是高考语文试题的主要矛盾。建国初高考语文考察方式具有启示作用,值得借鉴。
2011年02期 v.47;No.205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蓝武;
元明时期是土司制度确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王朝政治和土司统治的双重体制下,广西各族民众起事具有反抗王朝封建统治和土司世袭统治的双重属性。各族民众持续不断的起义与反抗带来了双重后果:一方面,沉重打击了中央王朝和地方土司的统治,迫使王朝中央对其统治策略作出一定程度的调整;另一方面,王朝中央与地方土司为镇压各族民众起事而实施剿杀政策,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各族民众持续不断的起义与反抗,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土司制度统治的根基,使得盛极一时的广西土司制度走向衰落,为清代在广西开展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工作创造了条件。
2011年02期 v.47;No.205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韦勇强;
乾嘉时期,学者们很重视彼此间的学术交往,其交往范围包括学界名人师长、学友及门生。学者们就共同关注的学术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切磋,从而有力地推动着学术的进步。这种学术交流对学者的学术声望有着巨大影响。学者所融入的学术交流网络越大、辐射范围越广,其学术声望也愈加显扬。反之,则往往默默无闻。在影响学者学术交往的诸多因素中,学者的个性爱好、交往能力以及所研究学术问题是否合乎时尚,起着关键作用。
2011年02期 v.47;No.205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朱乐朋;
清代乾嘉学者以治经研史为职志,治学之余兼论书法。治学上的崇古情结,影响了他们的审美趣味,从而导致了他们"尚古"的书法审美主张,这是其一;他们尚古但不泥古,强调在传统的基础上出以自己的面目,这是其二。概括地说,"当为古人子孙,不当为古人奴隶",便是乾嘉学者的书法审美主张。
2011年02期 v.47;No.205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