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哲学研究

  • 道家“分”论及其影响

    唐少莲;唐艳枚;

    "分"是道家政治哲学的主要范畴,在道家思想发展的历史之维中大抵经历了"名分"、"性分"与"职分"的嬗变。"名分"论的核心是君臣上下率性自然,各安其"名",各守其"分";"性分"论侧重于尊重万物与人的个体性,强调在对个体自性的满足中实现"自为自治";吸收合并了儒、法诸家思想的"职分"论则是君臣异"分"的政治职能观、君民悬命的政治主张和"守分如常"的政治共同体思想的有机统一。

    2010年06期 v.46;No.20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同一性思维”的瓦解与“否定辩证法”的生成——论阿多诺对传统形而上学思维的清算

    李长成;

    基于对20世纪上半叶人类所遭受苦难的反思,阿多诺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同一性思维进行了彻底清算。它分两步展开:首先否定主客二分的架构、"概念帝国主义"的虚妄及总体性体系的强制;其次,瓦解黑格尔的辩证法,使"否定辩证法"得以生成。

    2010年06期 v.46;No.203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法学研究

  • 辩护权保障及其完善探讨

    蒋人文;

    从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看,有效的辩护权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辩护权保障有关内容的确立及其实现受很多因素制约。虽然我国辩护权保障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规定相比不足明显,与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要求还有差距,但可通过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改革辩护制度,完善法律援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现法官职业化,建立控辩平等的机制等措施进行完善。

    2010年06期 v.46;No.203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我国检察机关民事起诉权的反思与重构

    饶冠俊;糜方强;

    司法实践中,民事检察诉权局限于抗诉方式,致使民事检察工作难以拓展,也与检察权的实质不相符合。如何突破困境是民事检察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在对我国检察机关民事起诉权反思的基础上,我国应当继续积极推动《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的修订,合理设置民事检察权,从法律上明确检察机关的民事起诉权,并对其受案范围、起诉条件、诉讼中的调查取证权等做出具体的规定,以确保其能有效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2010年06期 v.46;No.203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文艺理论研究

  • 艺术的本质:主体创造心理因素的自由游戏——康德美学思想研究之二

    王朝元;

    康德的艺术理论建立在其先验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综合康德对艺术问题的论述,我们可以将其总结为一句话:艺术是天才凭借创造性想像力建构审美意象或审美理念的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简言之,艺术是主体创造心理因素的自由游戏。在艺术创造的心理机制中,想象力、知性力、理性力和鉴赏力发挥各自功能,处于一种整体性的合目的自由的协调状态,主体产生美的愉悦之情根源于此。

    2010年06期 v.46;No.203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论审美移情与艺术情趣的生发

    朱寿兴;

    审美活动是在观照中将对象人格化的过程,也就是客观化的自我享受过程。艺术情趣表征的是在审美活动中形成和蕴含的主体与对象之间的相互映现、相互浸染、相互包含的关系。移情作为艺术情趣的生发过程,意味着"自我"从"小我"向"大我"的衍化和变换。依此看来,如果说王夫之的论述实际上内涵有中国式的移情说的话,那么,王夫之在哲学思想层面上明显优异于立普斯。与此相关,王夫之所体现的中国式的移情说,也明显优异于立普斯所代表的移情说。

    2010年06期 v.46;No.203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神理凑合,自然恰得——王夫之“情景”论新解

    袁愈宗;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情景"论始自先秦。从宋代到明代,情景理论成为许多批评家关注的中心。但是在论述情与景的关系时,大部分都是从诗歌的外部形式结构方面来谈的。王夫之的情景理论以他对"神"、"理"的理解为基础,情与景的浑然无迹,就是"神理凑合,自然恰得"。对于"神"、"理"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必须追溯到他的哲学思想。王夫之的诗学观是其哲学思想在诗学领域里的延伸。他的诗学思想之所以深刻、富有独创性,也正在于此。他在前人的基础上,以其哲学思想为基础,完成了对情景理论的全面总结。

    2010年06期 v.46;No.203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试论吴宓对文学自律性和社会他律性的思考

    孙媛;

    对道德理性的关注和对语言文字审美特质的重视,构成了吴宓诗学思想既对抗又互补的两级——社会他律性和文学自律性。前者要求对文学进行外部研究,传达的是对文学所应背负的社会任务的期许;后者要求对文学进行内部研究,表达的是对文学内在独特属性和存在合法依据的重视。吴宓在处理二者关系时所采用的以"自律论"整合"他律论"的思路,为在文学的"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之间找到新的动态平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从而以一种与新文学阵营异质的思维方式对文学理论的现代性建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010年06期 v.46;No.203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内容/形式范畴研究六十年

    王金龙;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对内容/形式的论述深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苏联文论影响,以反映论为理论背景,具体表现为内容决定论和形式附庸论;后30年,内容/形式范畴逐渐"淡出",在二者关系上先是有意突出文艺的审美属性;在作品构成上,以文本分层思想代替了内容与形式的简单含混的二分法;而一些学者继续研究这对范畴,清算了其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其中的成果值得继承,其中的遗留问题值得深入反思。

    2010年06期 v.46;No.203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论武侠片结构的动态审美特性——以《精武门》和《精武英雄》为中心

    刘智跃;

    学界对武侠片的动作审美研究较多,但是缺乏从整体上对其戏剧化的叙事情节结构方面的审视和思考。以《精武门》和《精武英雄》这两部影片的叙事结构为例,可以发现武侠片审美追求的整体性、一致性和结构方式的多样性。类型片的创作有章可循,但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这对我们反思当下影视创作、文化生产和艺术创作具有重要启示。

    2010年06期 v.46;No.203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全球化”与“当代化”——谈中国动画“民族化”的起点与归宿

    李朝阳;

    中国动画理论界和实践界普遍存在的一个认知错误是对"民族化"一词作了过于简单、直观、静止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民族化"在当下的时间和空间语境,使之仅成为纲领性的口号而缺少面向当下的实质性研究内容和指导意义。质而言之,当下中国动画"民族化"的起点和归宿应该是民族文化的"全球化"和"当代化"。

    2010年06期 v.46;No.203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文学研究

  • 散文叙事传统中的情感层面及其演进

    李翰;王婷婷;

    叙事与抒情作为两种文学传统,既有各自的特色以及代表性的典型样式,又互相交融、影响。情感可以包含于事中,也可以凭借于事上,从叙事的角度来看,情感本身也是一客观事件。叙事情感可以偏向于理性、智性,也可以偏向于主观感性,都与写作主体密切相关。情感层面在叙事中的突出乃至成为叙事的目的,最终使历史叙事、诸子叙事走向文学叙事。

    2010年06期 v.46;No.203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敷演:宋元小说家话本编创方式考论

    梁冬丽;

    宋元小说家话本的产生与写定大多有其本事出处和"据事"之源流,其中,敷演是其编创的重要手法之一,其主要方式为:揉合蹊跷古怪的耳目外怪怪奇奇之事以动人,精心铺排、布陈人物情节,使用征引诗词、使砌、转换视角、人物市井化等叙述技巧。宋元话本敷演的方法的运用,开创了话本小说的创作风气,直接影响了明末拟话本小说编创方式的选择。

    2010年06期 v.46;No.203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外国语资源与现代中国作家(之一)

    肖百容;

    "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白话文,深受外国语言文化的影响,和传统的白话文很不相同。而外国语是通过影响现代作家进而影响新文学创作的。外国语不仅对现代作家的创作和审美倾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他们的人格品质的形成起了作用。外国语修养全面影响了现代作家,从其个人品行和文学作品中都可以搜寻到明显的或不明显的痕迹。但是现代作家对于外国语言文化资源是有选择的,他们的选择既体现了时代特点,又呈现出个人特色。

    2010年06期 v.46;No.203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焦虑的变奏——论中国当代成长小说中的父子关系模式

    单昕;

    半个世纪以来,当代成长小说中所呈现的父子关系模式经历了复杂的置换,除却文学本身的演进之外,这种置换也是对文化与社会思潮变革的呼应和隐喻。"我是谁?我应该向何处去?"的问题是成长小说所要面对的价值疑难,当下成长小说所遭遇的困境是父的缺席与子的盲目成长,而救赎的方式即建立人的主体性。成长小说应该对主体性建立问题进行不遗余力的关照与追问,因为它不仅能够解决成长中青少年所怀有的疑问,也是对人的存在景况与灵魂境遇的深刻表达。

    2010年06期 v.46;No.203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语言研究

  • 词义引申误为假借的一个重要原因——以“釐”一词引申系列为例

    王建军;

    词义引申在传统小学文献中常被误为文字的假借,以"釐"一词意义引申系列为例:清儒《说文》四大家及当代较为有影响的两部通假字典对"釐"本义、假借义和引申义有不同认定。但结合甲、金文对"釐"字形义的释读,"釐"之真正本义应为"以手扑麦脱粒",其"治理"、"家福"和"延引"都是其引申义。在"釐"一词内部各个不同引申义当中,关系相对疏远的不同引申义受源于"釐"一词不同的词义特点(即所指客观事物的不同特征)。如若忽略这点,词义引申常常会被误认为是文字假借。

    2010年06期 v.46;No.203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8K]
  • 翟理斯与《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

    李海军;彭劲松;

    英国著名汉学家翟理斯在《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首先,他于1880年翻译出版了《聊斋志异》首个英译本,该译本出版后在西方代表蒲松龄达一个世纪之久,成为《聊斋志异》的经典英语译本;其次,他在自己编撰的、在英语世界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学史》里用大量篇幅对《聊斋志异》作了介绍。所有这些都推动了《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

    2010年06期 v.46;No.203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教育研究_教育心理学研究

  • 大学生心理素质与主观幸福感:自尊的中介作用

    余欣欣;吴素梅;

    采用《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自尊量表》和《国际大学调查》问卷对93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旨在探讨大学生心理素质、自尊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回归分析表明:心理素质对自尊具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对主观幸福感及其因子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具有显著的回归效应,自尊是心理素质与主观幸福感的一个中介变量,心理素质通过自尊的完全中介对消极情感产生间接影响;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自尊是心理素质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的结论。心理素质、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力支持。

    2010年06期 v.46;No.203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认识论信念研究述评

    熊宜勤;陈承;张锦华;

    认识论信念是学生对知识本质以及知识获得所持有的一种观念,至今这一概念尚无统一的界定。当前对认识论信念的研究主要有三种取向:认识论信念的发展研究,认识论信念的系统研究,认识论信念的元认知过程研究。目前关于认识论信念对学习影响的研究比较广泛。今后的研究将呈如下趋势:进一步拓宽认识论信念的研究范围,深化微观层面研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深层机制的探讨;注重认识论信念研究的应用价值。

    2010年06期 v.46;No.203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教育研究_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 具身认知:语言认知研究的跨学科取向

    许先文;

    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兴起后出现的一种认知方式。从哲学认识论、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对语言认知的研究正是这种方法的体现,彰显出极大的应用价值,拓展出广阔的研究空间,并且在认知理论研究、认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或者英语教学三个方面为语言认知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010年06期 v.46;No.203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编写刍议

    韩明;

    从课文选材、语法内容的安排和练习编排看,现有的中级读教材经典精读教材有很多共同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中级精读教材编写应遵循交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文化原则和特征性原则,同时要在生词数量的控制与超纲词的取舍、课文及注释、语言点的选取与表述及练习设计的科学性与趣味性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

    2010年06期 v.46;No.203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省属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

    陈闻;王现彬;

    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省属师范大学的必然选择。省属师范大学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优势和劣势明显,机遇和威胁并存,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是省属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更新思想观念,加强学科建设,促进省属师范大学发展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

    2010年06期 v.46;No.203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论多样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运用

    汤志华;吴国富;

    社会价值观的差异性和多样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尊重差异,正确处理好主流与多样之间、主导性与包容性之间的关系。

    2010年06期 v.46;No.203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补白

历史研究

  • 上海小刀会起义败亡真相初探——兼议上海小刀会起义最后阶段与太平天国的关系

    朱从兵;

    1854年12月9日法国武装干涉上海小刀会起义后,各种力量格局发生了不利于小刀会的变化,而小刀会内部的行动战略却产生了明显分歧,无法形成合力突围出去,投奔太平军。在界墙修筑完成以后,小刀会处境更加艰难。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刘丽川精心谋划了通过放火制造乱相而逼使所有成员从西门突围的安排。但是,这种安排最终演变成分散的大逃亡,逃出来的只有一部分人投奔了太平军。由此看来,在改变了"等待接管"的战略以后,奔赴太平天国一直是小刀会追求的战略目标。

    2010年06期 v.46;No.203 116-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论新桂系公共造产的理念及实践

    宾长初;肖磊;

    新桂系为了巩固其在广西的统治,提出了"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根据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制定自给政策,并以发展国家资本为宗旨,在农村地区实行公共造产政策。新桂系制定乡村公共造产的办法,在全省发起公共造产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果从制度经济学分析,这种强制性制度变迁忽视了农民的意愿,致使其不能达到新桂系的预期目的。

    2010年06期 v.46;No.203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生物进化论与斯宾塞社会进化观念的学理建构

    王天根;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史观有多重理论渊源,包括源自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思想。斯宾塞将普遍进化原理推及人类社会,认为生物学的进化理论同样适用社会学,由此提出了社会有机体论。斯宾塞对社会学学科的构建存在由自然科学的"物理"转向社会科学的"政理"的过程。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观念有合理的成分,也存在局限性。

    2010年06期 v.46;No.203 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明清民国时期湖南移民徙居广西及其地理特征

    范玉春;

    明清以降,湖南移民大量外迁,广泛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广西也是明清以来湖南移民的重要移居地之一。湖南移民在广西的分布呈现由北到南依次递减的地理特征,省会桂林和靠近湖南的全州、资源、灌阳、兴安等县接受湖南移民最多,桂西北和桂中地区构成了湖南移民的第二分布圈,在桂东南、桂南和桂西地区,湖南移民的分布相对较少。

    2010年06期 v.46;No.203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乾嘉学者论碑帖的选择——兼论清代尊碑抑帖理论的发轫

    朱乐朋;

    清代乾嘉学者发表了许多关于书法艺术的精辟见解,其中有关碑帖选择方面的论述,大都十分精彩。清代的尊碑抑帖理论,实发轫于赵翼、王昶、毕沅等人,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深入思考及其提出的明确意见,要比阮元早数十年。

    2010年06期 v.46;No.203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网络文化研究

  • 图像文化:网络文化的实质

    皮海兵;

    网络文化是网络技术与文化的一种新型整合,它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精神性的文化形态。作为后现代文化的典型代表,网络文化彰显了视觉的中心性,表明了图像的转向,宣示了文学的退场。在网络文化里,文字本身亦正在日益变成图像,人们的观看行为就是一种读图行为。网络文化实质上就是一种图像文化。

    2010年06期 v.46;No.203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