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教育人类学研究

  • 田野工作与教育研究

    滕星;

    教育人类学在国外已有长足的发展,在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己走完学科萌芽阶段,正由非学术化阶段开始步入学术化阶段。中国"书斋式"教育研究存在诸多弊端,而人类学注重实证,强调"参与观察"的田野工作恰恰对医治这些通病起到建设性的"文化治疗"的作用。人类学田野工作对教育研究的启示有三:扩大教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充实教育研究的方法及视角和丰富教育研究的解释意义。

    2010年04期 v.46;No.20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瑶族儿童对普通话、方言和民族语的印象:一个“匹配伪装”实验

    林泳海;李静;邱静静;

    运用匹配变口音技术,选取51名广西瑶族小学生(年龄8~10岁)作为研究被试,采用"匹配伪装实验"分别考察他们对普通话、桂柳话以及瑶语的语言印象。结果表明:1.汉语方言——桂柳话的讲话者在家乡体裁上获得了更多的显著性好评,它被认为比普通话、瑶语更好听、更流畅,表达能力更强,而且更无私更合群;在城市体裁方面,普通话被评价为最流畅、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语言;2.在加强普通话的宣传和推广的同时,也应肯定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地位,普通话教学与保护民族语言并不矛盾。

    2010年04期 v.46;No.201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社区、家庭与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文化距离——贵州威宁石门坎苗族教育人类学个案研究

    张霜;

    家庭与社区所奉行的价值观、语言、信仰、认知、教育观、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对民族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业成就会产生重要影响。家庭、社区与学校文化意识的差距是导致石门坎苗族学生在学校出现文化适应困难、难以取得较高学业成就的主要原因。这提醒我们,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学校文化也要关注少数群体。

    2010年04期 v.46;No.201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静寂的课堂”——一项民族志研究

    欧群慧;滕星;

    云南省孟波镇中学一份校本课程课堂实录的个案文本显示,傣族学生不回答教师所提问题有三种情况:不会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愿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不会用自己的话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原因主要有:傣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陌生导致他们对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回答,傣族学生的文化认同出现了偏差,导致他们不愿意回答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或是母语系统向汉语系统转换复杂导致傣族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因此加强校本课程在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中的作用刻不容缓。

    2010年04期 v.46;No.201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民族团结教育与乡土教材开发

    张爱琴;

    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并没有因此在民族团结教育教材的开发上实行"一刀切",而是以中央精神为主线,采取多种形式开发乡土教材。这符合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教育实际,有利于发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性。从少数民族学生最熟悉的民族文化、乡土文化入手,贯穿于大、中小学教育教学之中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民族团结教育系统,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国家统编的民族团结教育教材通过概述形式从"面"的角度强调各民族之间加强团结、共同繁荣的重要性;各地区编写的民族团结教育乡土教材则从本土实际出发,强调各地区、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一体"之"多元"中"一元"的特点和重要性及各民族之间共存共荣的关系,从多元的角度以"点"的形式深入挖掘乡土资源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2010年04期 v.46;No.201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公共管理学研究

  • 区域治理:由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公共管理——以区域经济合作为视角

    刘仁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快。但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的体制原因,传统的行政区行政被不断强化。在利益驱动下,地方政府各自为政,以至于行政垄断、地方保护主义盛行,阻碍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步伐。因此,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区域政府需要在政策、制度安排方面进行调整,转变职能,实现政府治理理念、治理形态的嬗变,由行政区行政走向区域公共管理。

    2010年04期 v.46;No.201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接受理论”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张艺兵;

    大学生网络德育是高校德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生网络德育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多从"教育者"的角度而不是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受教育者的"接受"态度、过程和反馈缺乏研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借鉴现代接受理论的有关观点和方法。

    2010年04期 v.46;No.201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 唐代写梦小说的叙事时间探析

    高祯霙;

    与唐代其他题材作品相较,写梦小说在叙事时间方面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作者必须同时处理现实和梦境两个时间系统的共存并置与交错分离;这些叙事时间的处理,使唐代写梦小说产生独特的趣味与寓意。作品借由梦与时间的幻化,透露出唐代士人内心对挣脱社会既定价值观的渴望,也展现了士人对自己生命走向与意义的反思。

    2010年04期 v.46;No.201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论唐宋诗词中之竞渡书写

    黄水云;

    中国传统的端午民俗节日,经过唐代的发扬光大而持续、保存下来。民俗风情有赖文学史籍等之记载,唐宋诗词中详细的龙舟竞渡书写,不仅清晰地呈现了竞渡比赛,增强了游艺娱乐的性质,更保存了传统的民俗仪式和内容,更使端午节日呈现出特殊的时代性内涵,让龙舟竞渡活动为高度繁荣富足的社会增添了诱人的色彩和情调。唐宋诗词中的竞渡书写不仅对后世文学有所影响,亦增添了极为宝贵的文学史料。

    2010年04期 v.46;No.201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林逋是否属于“晚唐体”诗人——从七律创作看林逋的诗风及身份归属

    张立荣;

    林逋一直被学界认为是北宋初期"晚唐体"最杰出的一位诗人,但事实并非如此。林逋的七律数量多于五律,且在创作上呈现出与寇准、赵湘等典型的"晚唐体"诗人截然不同的特征。他的七律在内容上多着眼于身边事、眼前景;风格清新孤峭、"平淡邃美";用典化俗为雅;讲究炼字、炼句等方面的突出表现,更像晚唐诗人皮日休、陆龟蒙,并已具有典型的宋诗特质,对宋祁、梅尧臣、黄庭坚乃至整个江西诗派的七律创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0年04期 v.46;No.201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金圣叹小说评点评价模式的衍变

    陈莉;

    审视三百多年人们对金圣叹小说评点评价的历史变迁,在历时性的维度上,不同阶段的评价模式和价值取向都呈现出不同的样态(道德认知模式、政治衡评模式等),但在共时性的维度上又表现出了相对一致性(以论人取代论学)。不同的评价模式有其自身发展的理论渊源。考察其流变过程及动因有助于返观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轨迹,也是全面了解金圣叹的小说评点价值、正确评价其小说评点成就的必要前提。

    2010年04期 v.46;No.201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补白

文艺理论研究

  • 论康德美学的心理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秦晓春;

    康德美学是西方美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首次为审美领域赢得了真正的独立,而且还从鉴赏判断的角度,对审美过程中各种不同心理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空前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这不仅在美学理论上有重要价值,而且在建构人的心理和谐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2010年04期 v.46;No.201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论《庄子》美学中“游”的内心现世性

    赵佳丽;

    哲学和美学并举是《庄子》的一大特征,其中"游"的审美理念更是《庄子》思想的终极阐述,是其审美的重中之重。精神要达到"得道"的境界才能合乎内心现世性。庄子通过对有限人生和人世的否定,通过对无限精神自由的追求,提出了"游"的内心现世性。"游"则是达到精神自由的途径。

    2010年04期 v.46;No.201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论电影艺术视觉镜头的本体论意义

    张逸;

    电影本体论是电影艺术理论的哲学基座。它通过回答"电影是什么"的问题追寻电影艺术的本体论意义,从而通过对电影基本元素的本原、本质属性、本性精神的探讨,力图构建直观审美意识形态、镜头语言、影像虚构的三维一体的"电影性"构成和结构,以追寻电影本体论的价值和意义。

    2010年04期 v.46;No.201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语言研究

  • 集合量词的差异性及其具体表现和制约条件

    宗守云;

    集合量词存在着差异性。集合量词的差异性表现为一些两两对立的认知因素。集合量词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集合对象的差异性、集合方式的差异性以及集合果效的差异性。集合量词差异性的制约条件是原则性、相配性和典型性。

    2010年04期 v.46;No.201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VVO”格式结构分析及其产生、扩散的动因

    贺卫国;

    部分VV式重叠后面可以带表时量或者动量的准宾语,以使VV表示的"不定量"变得具体明晰。"VVO准"格式有着与"VO准"格式不同的语用效果,它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同方言渗透、网络语言的影响、VV的意义与来源等因素有关。

    2010年04期 v.46;No.201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双重否定相关问题探析

    张琳;

    双重否定是在同一个句子中(可以指单句也可以指复句和紧缩句)用两个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义的一种句式。按照结构形式,双重否定可以分为单句中的双重否定、复句或紧缩句中的双重否定和带有否定词的反问句三种形式。双重否定的否定焦点的确定应该从句中第一个否定形式的否定焦点出发,主要存在四种情况:第一个否定词后带有"是"字的情况;两个否定词否定焦点为其后成分,且不为同一事物的情况;两个否定词连用的情况;第一个否定词否定整个第二个否定形式的情况。

    2010年04期 v.46;No.201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历史研究_太平天国研究

  • 广西“匪患”与金田起事——基于清方军事部署的考察

    崔岷;

    广西"匪患"对于金田起事的影响并非学术界从前认为的那样有利。相反,拜上帝会的强势让清方很快便将原本用于清剿各地"匪患"的外省精兵全数调往金田。清方剿捕重点的转移使拜上帝会于起事后不久便面临着重兵围困,形势相当险峻。负责"剿匪"事务的李星沅亦因此压力陡增,因其必须尽快一举剿灭金田"会匪",否则将因各地"匪患"未靖而陷入顾此失彼的困境;而李的急于"进剿"对拜上帝会恐更为不利。虽然官军对金田"贼巢"的"进剿"过程颇为不顺,稍后各地"匪患"的再度加剧也令李星沅颇感焦虑,但胜负的天平实已倾向官军。

    2010年04期 v.46;No.201 8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太平天国时期的上海地区

    贾熟村;

    太平军占领南京后,上海地区既有太平天国政权,又有清政府地方政权,还有外国领事馆、外国租界,既有太平军,又有清军、外国侵略军,政治、外交、经济、军事斗争尖锐而复杂,形成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局面。太平天国经略上海地区时期是中国社会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很值得认真研究。

    2010年04期 v.46;No.201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历史研究_中国古代史研究

  • 唐代士族家庭的亲子关系探析——以郑氏为中心

    邢学敏;

    唐代士族的亲子关系基本遵循了慈与孝的传统伦理道德。母亲承担着教育子女的主要职责,父亲则对儿子的仕途起着重要影响。继母与别子女之间也以慈孝为准则。子女的孝亲之道主要表现在事生、送死以礼,但也存在愚孝、不孝等特殊现象。女儿出嫁后一般都和娘家保持着较密切的关系。对士族家庭亲子关系的探究可以使我们进一步透析当时社会生活的基本现象。

    2010年04期 v.46;No.201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论清代总督的任期

    杨军民;

    总督是清代政治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联系清廷中央政府与各省地方政府的中间环节。常设定制八总督虽无明确的任期限制,但却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与科举制度及考绩制度有着内在联系,反映了清代政治演化的基本规律。咸同光宣时期与雍乾嘉道时期相比,总督人选上的满汉比例及总督的任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受湘淮系督抚势力坐大的影响,总督们的任期较大幅度地延长。

    2010年04期 v.46;No.201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历史研究_经济史研究

  • 跨国石油公司与战后中国石油进口(1945—1949年)

    陈礼军;

    石油是战后中国能源消费极为重要的部分。美孚、亚细亚、德士古三大跨国石油公司在中国石油市场中扮演着主要角色。三公司不但利用其既有实力和母国控制了中国原油和成品油进口的条件维护了自身利益,而且压制了中国石油事业的发展。三公司的活动是近代条约体系崩溃后外国经济势力调整在华力量对比的一个反映。

    2010年04期 v.46;No.201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油桐种植中的政府力量探析——以民国时期的广西为例

    刘玄启;

    广西是中国油桐的主要产区之一,民国时期,桐油曾占广西出口特产价值的第一位。广西省政府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大力推广油桐种植。由于政府力量的介入,广西油桐种植事业得到了长足进步,从而促进了广西经济的发展。

    2010年04期 v.46;No.201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 农业遗产旅游地的文化保护与传承——以广西龙胜龙脊平安寨梯田为例

    唐晓云;闵庆文;

    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开发是一把双刃剑。广西龙脊平安寨的旅游开发对龙脊梯田社区的文化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遗产地文化传承中存在工具理性、传统与现代的背离、文化传承的代际失衡等问题。因此,要推进遗产地旅游开发中文化传承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使遗产地文化得以正常传承和发展。

    2010年04期 v.46;No.201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论新时期农村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与对策

    于春敏;

    农村文化遗产保护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该项事业的创新和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主要面临法律层面的规范和保障匮乏、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恶化、文物流失问题严重、无形文化传承断档、民族文化板块日益松动瓦解等五大问题,因此,保护工作应着力从法律完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等三大方向入手。

    2010年04期 v.46;No.201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经济研究

  • 提高广西主要产业科技水平的几点思考

    龙罡;黄宝中;

    促进产业科技进步是保持广西主要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应从拓宽企业筹资渠道,努力增加产业科技经费投入;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科技竞争力;加强产学研结合,实现区域资源向主要产业有效聚集等多个方面发展广西主要产业。

    2010年04期 v.46;No.201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杂志社转企改制后转变发展战略的思考

    庞丹丹;

    报刊体制改革后转企改制的杂志社,面临着对期刊进行重新定位并走向市场的战略调整。杂志社领导应该以此为契机,根据杂志社本身的实际情况,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整合资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举,规模化、多元化经营,集约化发展,做强主业,做大产业。

    2010年04期 v.46;No.201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语言教育研究

  • 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观:关于语言学习的一种新取向

    丁炜;

    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观是20世纪后半叶西方兴起的关于语言学习的一种新取向。它是多个学科与理论流派思想观念的融合,其核心要素在于探索语言学习的外部社会文化机制。它依照人性逻辑思考语言学习问题,将语言学习的本质视为"对话与协商",并认为"语境"是儿童语言学习的关键特征。它警醒我们科学定位语言学习活动的本质,并帮助我们认清语言教学活动组织的关键要素。

    2010年04期 v.46;No.201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他山之石:社会发展视域中的欧洲外语政策及其启示

    周晓玲;

    欧洲一直推行基于社会发展的外语政策,包括满足社会发展现实对欧洲公民外语能力的需要,通过外语政策提高欧洲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竞争力,通过外语政策促进国际交往中的文化理解等。欧洲基于社会发展的外语政策对于我国正在形成的外语政策颇具启示意义。

    2010年04期 v.46;No.201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大学英语多媒体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研究

    李向民;

    英语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资源的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设计开发多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可以促进教师之间多媒体资源的交流和共享,构筑基于网络的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发展。多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具备多种功能: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创造多维信息输入环境;创造个别化的学习环境;构建交互式学习环境。

    2010年04期 v.46;No.201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新四级阅读测试对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编写的反拨作用——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为例

    蒋业梅;

    采用Bachman和Palmer的任务特征模式,从语篇输入、预期回答两方面研究新四级阅读测试的内容效度及其对《读写教程》修订的反拨作用。结果发现:新四级阅读测试具有较高的效度;考试改革对新版教材修订有较大的反拨作用。阅读测试权重的降低使新版教材课文总量减少了1/3;新题型对练习的修订影响较大,增加了与考试改革相关的课堂讨论题和篇章层次词汇理解题,强化了阅读技能训练,并对词汇、完型填空、翻译和写作练习等进行了修订。新版教材的练习设计日趋合理,实用性更强。

    2010年04期 v.46;No.201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