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学研究_古代文学研究

  • 从相和歌到清商三调——魏晋娱乐音乐的发展变迁

    吴大顺;

    "相和歌"的称名到刘宋时期才出现,是特指魏晋时期"丝竹更相和"的"十三曲"清商曲。清商三调是在相和歌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其音乐渊源与相和歌一样,皆出于清商曲。其歌辞语面形态上"行"和"解"的出现是其表演形态中"歌弦"、"送歌弦"等辞乐配合演唱部分的出现、"调"在演唱中得以进一步强化的产物。魏晋时期清商乐从相和歌到清商三调的发展,清晰地展示了魏晋娱乐音乐的发展历程。

    2010年01期 v.46;No.198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凤墅帖》宋代诗词辑考

    胡建升;

    从上海图书馆藏宋代法帖《凤墅帖》残帙十二卷本中辑补了李大临、惠洪、鲍几叟、刘子翚4位词家的4首宋词,其中李大临和鲍几叟是《全宋词》未收词人。辑补了杨邦乂、许翰、韩璜、向子諲、陆经、孔文仲、萧世京、萧世范、赵廱9位诗人的15首宋诗,其中萧世京、萧世范是《全宋诗》未收诗人。并对所补辑的宋代诗词作了考辨。

    2010年01期 v.46;No.198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7K]
  • 结构·解读·启蔽——论词的叙事学观照

    陈晓清;

    叙事学提供一种思路:通过学习西方思辨精神,以思维的革新带来词学研究格局的革新。因此,回归词的文本研究,探究词的深层结构,以形式解读词的本色及其文化内涵,将是词学研究的新方向。从文学历史发展的层面来详细分析词的叙事模式,词的叙事多样性将更明晰,词对戏曲发展的指路标作用也更凸显。倡导以叙事学分析词,启蔽词的叙事艺术,有助于更全面而完整地理解词体。

    2010年01期 v.46;No.198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李龏《唐僧弘秀集》版本源流考

    张倩;刘锋焘;

    李龏编《唐僧弘秀集》是现存的唯一一部宋人专选唐代僧诗的选本,许多不载于它书的唐代僧诗,赖此书得以保全。此书善本颇多。宋本十卷,现存宋陈宅书籍铺刊本一全本,一残本。元本不存。明清刊本多由名家校正,版本颇精。明嘉靖黄鲁曾刻本据一宋本刊刻;明万历沈春泽刻本现存两种,一种为陆贻典、邓邦述校元本,另一种先后经过孙潜夫、叶石君、黄丕烈校勘;明末汲古阁本是毛晋校刊本,傅增湘曾两次据宋本校此本;清初汲古阁本是毛在毛晋校刊基础上再行校刊之本。

    2010年01期 v.46;No.198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7K]

文学研究_外国文学研究

  • 艾萨克·辛格小说《巴士》中叙事空间的构建

    李乃刚;

    一般认为语言文字是单一的线性叙事媒介,并不适合表现空间。但许多文学作品却突破限制,通过细致的场景描写、生动的人物肖像的刻画和历史片段的穿插回顾,延缓叙事时间的流动,或造成过去和现在的时空并置,从而使得作品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形式。不仅如此,一些作品还试图借用其他一些叙事媒介如舞台戏剧、绘画、电影等的空间叙事技巧,展现出丰富的空间意象。在小说《巴士》中,艾萨克.辛格利用文学叙事手段构建出静态的舞台空间、灵动的绘画空间和飘忽的电影空间。

    2010年01期 v.46;No.198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紫色》文本互文视野下的黑人女性自我实现主题阐释

    丁礼明;

    互文性理论是当代文论中最为复杂的理论之一。法国女权主义者克里丝蒂娃首先提出了该理论,而后形成不同流派。《紫色》作为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经典文本留给学者探讨的空间很多。"互文性"理论有助于我们探索作品中反映的黑人女性自我实现主题,以此唤醒女性沉寂的性灵,使她们从失语的"物体"变成宣叙的"主体",进而解放她们的身体,最终实现真正的自我展示。

    2010年01期 v.46;No.198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从小说到电影:《雾都孤儿》与犹太人形象再现

    张缵;

    狄更斯的作品往往结合自己贫困而艰苦的经历,加之对英国社会矛盾的深刻观察。他的小说《雾都孤儿》被波兰籍犹太导演波兰斯基改编成电影之后,获得了批评界和大众的广泛赞誉。作为故事人物之一的犹太人费金在电影中形象的再塑造体现了在多元文化盛行的世界文化语境下,对于种族歧视的反击和对各民族文化平等的社会思潮的认同,也体现了在后殖民主义时代下,对帝国主义话语霸权的抨击。

    2010年01期 v.46;No.198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德雷福斯事件的缩影——《克兰比尔》的法理解读

    孙达丹;

    作为德雷福斯案件的缩影,法朗士名篇《克兰比尔》反映了19世纪末法国的社会与法律。从法理学角度解读这部作品,可以揭示当时庄严法律形式背后腐败的司法状况、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疏离,反映现实社会对人权的忽视,分析法律精神的实质以及社会舆论的影响,从中不难看出法国历史上人权观的嬗变。

    2010年01期 v.46;No.198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回忆是为了忘却——徐訏香港小说的怀乡情结和身份建构

    计红芳;

    美的追求、哲学思索和宗教提升是徐訏香港时期小说身份想象性建构的主要关键词,也是他晚年创作追求的归结。他主要通过纯净温情的乡村及上海故事来重新获得人格、心理、意义归属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2010年01期 v.46;No.198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语言研究

  • 上古汉语双及物句式的类型学特征与演变机制

    宋文辉;

    上古汉语的"V+OT+于+OR"句式是与格句式;现代汉语双宾句式和与格句式共存的格局是上古汉语特征的继承。自先秦时期,汉语双及物句式由次要宾语型双宾句式和间接宾语型与格句式构成的混合型发展为由混合型双宾句式和间接宾语型与格句式构成的新的混合型;"V1V2+OROT"和"V1+OT+V2+OR"两句式并无发生学关系。

    2010年01期 v.46;No.198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金瓶梅》语言中见系精组字同读现象试释

    宫钦第;

    《金瓶梅》语言中有许多三四等精组与二三四等见系同音的替代别字,不能简单地认为它们已经合并为一套t-组声母。验证以现代方言以及相关方言特征的地理分布、文献材料和古代移民材料,我们认为《金瓶梅》时代山东方言的见系细音字,除了k-组的读法以外,还有一套ts-组白读音。

    2010年01期 v.46;No.198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1K]
  • 外宣翻译中变译的语言顺应论阐释

    彭劲松;

    语言顺应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根据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的变化而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顺应论对翻译有如下启示:任何一种翻译策略或手段,只要能够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都有其可取之处。因此,在外宣翻译中,译者可以采取各种变译手段,以便顺应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的变化,取得令人满意的外宣效果。

    2010年01期 v.46;No.198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哲学研究

  • 理解的基础:生活形式和家族相似——维特根斯坦论理解的可能性

    焦卫华;

    在后期维特根斯坦看来,理解不是一种心灵过程,而是一种根植于生活形式的能力。理解异族语言的可能性源于双方生活形式的相似性,即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家族相似是我们与世界打交道之始,通过和世界打交道形成语言、意义和生活形式的居间方式。这种居间方式决定了能够看到异族与我们共同的面相,理解对方的语言游戏规则。理解异族语言需要从生活形式出发看到与对方语言用法的相似性,从而知道如何使用对方的语言游戏。

    2010年01期 v.46;No.198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试论海德格尔“道说(Sage)”语言思想中的生存智慧

    任华东;

    海德格尔后期的语言思想以"Sage"为核心。其基本观点认为,作为"Sage"的语言是人生存在世的基本方式与境域。在此境域中,语言成其自身,万物自行闪现,而非仅仅是人类使用的"工具"。其深意不在于提出一种新的语言科学思想,而在于警醒并倡导技术世界的人类,应以"守护者"的生存态度"诗意栖居"在大地上。作为人基本存在方式的语言,同时也是生存在现代技术世界中人类的生存智慧。

    2010年01期 v.46;No.198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美学研究

  • 审美救赎论:“人生艺术化”——朱光潜前期美学思想及其理想旨归

    李恩新;朱长利;

    朱光潜在调和理想与现实、变革社会与超脱现实的矛盾之时,在艺术与人生的关系层面上发现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价值契合点,并在中西文化对话的基础上,提出了其"人生艺术化"的重要主张。该主张是朱光潜审美情趣、艺术追求、人生态度和人格理想的集中展现。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救世的人文情怀,在当今商业文化语境下,愈来愈凸显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积极深远的现实意义。

    2010年01期 v.46;No.198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审美抵抗与审美修复——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功能

    雷文彪;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在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原生态文化相撞击下,融合了政治、经济、文化三种合力的产物。以壮族原始歌圩仪式所具有的审美功能为参照,从歌墟仪式由原始群体性记忆走向现代都市狂欢式仪式、由原始诗性意味的消解转向现代审美韵味的构建等方面比较分析壮族歌圩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特征,可以挖掘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抵抗、审美修复的美学功能。

    2010年01期 v.46;No.198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经济学研究

  •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进出口集中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孟懿靖;周广;

    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集中化程度和进出口集中化程度为研究变量,实证分析我国FDI来源国标的集中程度与我国进出口地区集中程度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FDI来源集中化与进出口集中化正相关,且我国的外资来源集中程度影响进出口集中程度,但是我国进出口集中化程度不会影响外资来源集中化程度。通过控制外资来源的国别集中度,有利于改善我国的进出口集中度,确保对外贸易安全。

    2010年01期 v.46;No.198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中国省区物质资本存量的重估:1978—2007年

    黄宗远;宫汝凯;

    基于《GDP核算历史资料》和2004年中国经济普查数据等最新的统计数据,通过对中国省区物质资本存量估算过程中重要指标进行细致的选择和处理及不同方法测算结果的比较分析,讨论了在指标选择和数据处理中可能带来的误差,采用永续盘存法对中国31个省市区1978~2007年的物质资本存量进行了重新估算,为相关实证研究提供了比较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2010年01期 v.46;No.198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反思

    梁爱云;

    随着2006年《公司法》的实施,我国上市公司形成了监事会制度与独立董事制度并存的双层内部监督体系。然而,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的职权冲突决定了二者无法在现有公司制度框架下有效协调运转。重构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可区分短期和长期两种制度安排。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并存是短期的过渡安排,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宜逐步过渡到单一的监事会制度上来。

    2010年01期 v.46;No.198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北部湾开发研究

  • 合作政府:北部湾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机制保障

    罗勇岐;

    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后发区域,其协调发展除了需要采取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以外,还要按照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的要求,适时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构建区域合作政府,为区域空间协调与区域发展过程协调提供机制保障。

    2010年01期 v.46;No.198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拓宽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平台——广西北部湾经济发展战略与广西高校产学研结合

    黄靖生;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广西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广西高校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广西高校要有新思路,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观念;克服封闭的学院心理,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确立社会效益第一、重在服务的观念。广西高校产学研结合要紧密联系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需求,努力拓展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途径,突破学科界限,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培育学科集群,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立足广西加强合作,努力走向世界。

    2010年01期 v.46;No.198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教育研究_民族教育研究

  • 壮族双语儿童数学加工的壮语优势

    林泳海;王勇;刘雍江;

    选取25名会讲普通话和壮话的壮族双语儿童为被试,要求被试运用普通话和壮话来完成简单数学计算、奇偶数判断和语音押韵判断三个任务,考察被试数学加工和语言的关系。结果发现:1.数学计算任务中,壮话比普通话具有加工速度上的优势,但壮话比普通话的反应正确率低。2.奇偶和押韵判断任务中,壮话比普通话具有加工速度上的优势,在押韵判断任务中,壮话也比普通话正确率高。3.结果支持了Campbell等人对熟练信息的加工具有速度上的优势以及数学和语言间具有紧密联系的观点,即数学加工的语言依赖性。

    2010年01期 v.46;No.198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权威与挑战——对西双版纳勐罕镇中学傣族和尚生的教育人类学分析

    罗吉华;

    傣族和尚生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傣族教育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从云南西双版纳州勐罕镇中学的傣族和尚生看,文化差异导致和尚生群体存在着"反学校文化",挑战着教师权威,因而重构师生关系对傣族和尚生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01期 v.46;No.198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教育研究_课程与教学研究

  • 论教育学行动与体验的人文追求

    王彦;

    教育学行动与体验是师范生真正地将外在于自身的学科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可接受性、亲历性和经验性。它通过行动体验、回忆反思、叙述共享、跨主体再建构等系列活动使教育学的内在体验得以外显,因而也是克服现实教育学驯化这一弊端的有效途径。

    2010年01期 v.46;No.198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圣人之教”遍于乡野:蒙学读物中的教化

    王有英;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蒙学读物以"明人伦"为目的,以孝悌为主要内容,肩负着承载和传播儒家伦理道德的使命。此类读物的发展大抵分为周秦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和宋元明清三个阶段,其提倡的榜样垂范作用、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值得我们借鉴,但其中的封建伦理糟粕也应分析批判。

    2010年01期 v.46;No.198 109-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民国史研究

  • 论民初广东会党的匪化

    雷冬文;

    辛亥革命后,广东有众多会党队伍转变为了土匪,其匪化主要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执政者更替过于频繁、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低、土匪亚文化的历史惯性作用等因素。广东会党匪化对社会变迁具有正功能,如激发了政府整治社会环境、维护自身统治的需求,有助于调整革命党与会党的关系等。

    2010年01期 v.46;No.198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整理国故运动中的“国学必读书目”之争

    王存奎;

    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开列"国学必读书目"热潮,是不同学派学人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和治学方法在整理国故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旧派与新人对于国学推荐书目的不同解读,以及为此产生的一些争论,一定程度上是他们自身对于国学研究内在理路思考的自然流露,也在某种意义上体现出他们对中西文化的不同态度以及对当时盛行的"科学方法"的不同理解。相关论争对当时风行全国学界的整理国故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0年01期 v.46;No.198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对红军长征中“密电”问题的看法

    廖胜平;

    长征中有无"密电"问题的争论是中共党史研究中一个难点问题,迄今为止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特别是关于"密电"的内容分歧颇大。资料表明,这封"密电"许多人曾经接触过,就这点而言,这封电报不是绝密的,而是红军内部一封普通的军事电报。这封电报与红军的分裂没有因果联系,对分裂不起决定性作用;红军的分裂是中共中央与张国焘分歧和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北上"与"南下"战略方针的话语权之争、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的控制与反控制之争,是中共中央与张国焘之间斗争的核心。

    2010年01期 v.46;No.198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行政管理学研究

  • 西方国家公务员绩效考核的经验及其借鉴价值

    耿建亮;

    绩效考核是公务员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公务员制度的良性运转具有重要意义。西方国家在公务员绩效考核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我国的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需要完善,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公务员管理中,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的成功经验,进而推动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不断向前发展。

    2010年01期 v.46;No.198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