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哲学·经济研究

  • 论理想和信念及其在认识中的功能——主体认识结构中的非理性要素研究

    张浩;

    理想和信念是与人的认识活动密切相关的精神现象。人们通常认为它们只同理性认识相联系,实际上它们是既同理性认识相联系,又同非理性认识相联系。经过理性思考而形成的理想、信念是理性的;未经过理性思考而盲目接受的理想、信念就是非理性的。

    2007年02期 No.18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维特根斯坦“遵从规则”悖论及方法论启示

    尹鑫;罗曼予;

    维特根斯坦在其后期的哲学研究中提出了遵从规则悖论。对此悖论,克里普克等人分别从怀疑论等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解读方案。后来维特根斯坦为了消除人们对悖论的误读,他用语言游戏说及其方法论来解释“遵从规则”。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认为,只有在语言游戏的实践中,才能谈得上遵从规则,才能理解语言的意义,才能体验到生活的价值,悖论也只有放到实践中才能解决。

    2007年02期 No.181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鲁道夫·卡尔纳普概率确证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

    潘沁;

    卡尔纳普认为,“确证”只是对现阶段的得到的确定,“概率”是归纳前提(证据)对结论(假说)的确证,可用函数c(h,e)表示。为了计算c的值,卡尔纳普定义了状态描述、结构描述、量程等重要概念和定理,在构建的一阶语言系统Ln中,引入了测度函数m和确证函数c,其中测度函数是确证函数的基础,由语句所满足的状态描述的测度函数m值来确定确证函数c的值,后来又引入了λ参数进一步完善了他的理论。他的这一理论为归纳逻辑的形式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科学的合理性作出了辩护,并没沿概率的方向发展了现代归纳逻辑。

    2007年02期 No.181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怀特海过程哲学新探——中美过程(后现代)哲学高级研讨班综述

    黄瑞雄;罗永仕;

    2007年02期 No.181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从合法性论卢梭的民主观

    彭华松;

    卢梭的民主思想具有整体主义、极权主义倾向,但是其“公意”、“人民主权”、“直接民主”等理念代表了人类对民主的期待。卢梭追求政治合法性使其民主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强大的张力。阿伦特和哈贝马斯在卢梭民主思想的平台发展出了一套新的民主模式——商议性民主。

    2007年02期 No.181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嬗变

    匡爱民;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变迁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8—1996年,恢复和成立新的金融机构、建立起单独的农村金融安排时期;第二个阶段,1996—2003年,意图建立起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时期;第三个阶段,2003年以来,农信社初步走向市场化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正规金融体系角度解决农村融资问题的思路已不可行,新的农村金融模式的探究应扩大到农村信用社视野之外。

    2007年02期 No.181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补白

文艺理论研究

  • 文化全球化和马克思的“世界文学”

    姚鹤鸣;

    文化的全球化正在渐进之中。马克思关于“世界文学”的论述,不仅涉及文化全球化产生的必然性和产生的原因,而且还隐含着对“文化侵略”的批判。所有这些对于我们认识文化的全球化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面对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的强势渗透,我们没有理由为此感到忧虑和恐惧。在全球化的交流和影响中,既开放吸纳,又维模自律。敢于对外吸收和坚持民族传统的策略并不相悖。

    2007年02期 No.181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阿多诺的“反艺术”与庄子的“法天贵真”

    靳义增;

    阿多诺与庄子所具有的“反艺术”倾向与他们的哲学思想及对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的看法密切相关。通过否定现存艺术从而实现理想艺术是他们共同的艺术诉求。凌乱破碎的图景与虚静物化的状态是他们达到理想艺术的途径。

    2007年02期 No.181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论中国文化语境中本雅明研究的寓言意味

    黄春燕;

    在中国学者的阐释与争论中展现的本雅明形象具有别样的意味,研究兴趣的侧重显示出中国文化语境的特征。经西方学者一再阐释后的本雅明理论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研究者更多是借本雅明理论阐述中国的文化问题而不是热切地探究本雅明的本真形象。无限阐释的寓言文本指向深刻的现代忧虑,忧虑聚焦于引起现代人深刻思索的技术。人们在对本雅明“技术”概念的无限阐释中寻找支持自身论点的依据,努力在本雅明的著述中寻求启迪。每一视域中的正题与反题都指向挥抹不去的现代忧虑。

    2007年02期 No.181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试析马歇雷的“离心结构”理论

    许娇娜;

    马歇雷认为文学是以意识形态为材料的生产活动。意识形态进入作品后处于一种异己力量的对抗中,在文学语言虚设的语境中暴露了自身的虚幻性。正因为这种冲突,使文本成为一个充满矛盾的离心结构。马歇雷在对结构主义的批判中建立自己的理论。他在与结构主义完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结构”一词。结构是外在的、矛盾的、不完整的。

    2007年02期 No.181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开创影视明星的符号学研究

    李启军;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符号的时代,是被符号——包括明星符号所统治的时代。符号化的明星们充当了我们时代的生活导师。然而,明星们虽然在传媒中“风光无限”,但在学术研究中却是“寂寞”的。已经有了80年影视明星发展史的中国,却找不到一本有关影视明星研究的像样的学术著作。因此,开创影视明星的符号学研究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007年02期 No.181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文学研究

  • 黄宗羲诗学中的“情”、“性”之辨

    张敏杰;

    诗道性情是黄宗羲基本的诗学观念。黄宗羲充分肯定“情”在诗学中的价值,并进一步提出形而上的“性”,力求以性统情。黄宗羲的诗学性情论是其学术思想在文学理论批评领域的延伸,与其师承的刘宗周之学有着密切关系。黄宗羲主张“以孔子之性情为性情”,但“情”、“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依然存在。

    2007年02期 No.181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9K]
  • 王夫之诗学研究综述

    袁愈宗;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对王夫之的诗学思想研究比较薄弱。近20几年来,人们对王夫之诗学思想的研究在体系把握、范畴和命题阐释、方法的运用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2007年02期 No.181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7K]
  • 论龙启瑞诗歌创作中的节妇烈女现象——“杉湖十子”研究之一

    王德明;

    龙启瑞是广西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状元之一,为“岭西五家”、“杉湖十子”中的大家,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他的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描写妇女的作品比较多,特别是描写节妇烈女的作品占了相当的比重。这些作品塑造了各种各样的节妇烈女形象,突出了她们刚烈的一面,与传统诗歌中的妇女有较大的区别。但由于道德色彩太浓,影响了这些作品的文学性。

    2007年02期 No.181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2K]
  • 清人对宋词离合之法的总结与体认

    曹明升;

    清人从宋词中总结出的离合之法可分两类:一类是指写景抒情词中景语明离而情脉暗合的创作技巧;另一类概指宋人咏物词中一笔两到、物离神合的表现手法。其他所谓“层层脱换、笔笔往复”、“不犯本位”等技法与离合手法之间实为异名同实之关系。清人借鉴时文理论,以“离合”这对范畴将宋词中不自觉的创作现象总结、提升为一种自觉的创作理论,这样不仅有效推进了清词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宋人在清代的传播情况。此类法则的提出也表明清人对词体特性与主体性情间关系的把握已达到一种辩证的深刻。

    2007年02期 No.181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空幻中的追寻——试论纳兰词的人格精神

    刘根生;

    纳兰性德常常在他的词的凄清哀婉的意境中抒发一种人生如梦的空幻感受。这种空幻意识的形成与他的个人遭遇、社会时代及文人性格有关。在这种空幻的感受中,词人经过痛苦的追寻,把儒家心性修养的理论和佛道中超脱隐逸的情结相融合,最终形成了鄙视富贵功名,向往个性自由的至高的生命境界,体现了高贵的人格精神。

    2007年02期 No.181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教育研究_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 论差异共享的课堂教学策略

    曾继耘;

    差异共享是当代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理念。它强调学生个体差异是一种合理性存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差异共享是学生丰富经验、拓展视野的有效途径。而展示差异、真诚对话、重树“错误观”是促进师生差异共享的三大课堂教学策略。

    2007年02期 No.181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离我远去”——教育人种志及其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桑国元;于开莲;

    教育人种志主张在广泛考察文化因素对教育实践的影响的基础上,遵循“离我远去”的原则,“从书斋走向田野”,进入真实的教育情境实施研究。在教育科学研究脱离教育实践、远离教育场域的今天,教育人种志研究范式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2007年02期 No.181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专家型幼儿教师成长的几点思考

    林泳海;曹亚萍;姜勇;

    专家型教师成长是目前国内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1.职业的奖赏与回报是专家型幼儿教师成长的动力;2.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是专家型幼儿教师成长的内涵;3.教学反思和新手训练是专家型幼儿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4.适应挑战、个人能力是专家型幼儿教师成长的条件。

    2007年02期 No.181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适切性:高校教改教研选题的基础——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与近两届高校优秀教学成果获奖项目选题对比分析

    肖全民;彭宁;何聪;

    对历年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与近两届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成果获奖项目选题的分析表明:高校教学改革与研究特别是“新世纪教改工程”立项选题应该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坚持与理论创新对接,与高校教学改革实践的热点、难点问题对接以及与政府的高校工作导向对接的原则,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

    2007年02期 No.181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大学生“学习高原”现象的审思与跨越

    莫秀锋;

    “学习高原”现象较广泛地存在于各类学习活动中,它往往使学习者降低信心,甚至放弃有关学习。大学生产生“学习高原”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策略、习惯不适应自由度更大的学习活动;知识或技能结构中出现制约点;非智力因素处于消极状态;持续产生疲劳,或处于“认知胶着”状态。跨越对策:重视学习策略和习惯的指导与生成;分解难点,改善教法、学法;提供具体反馈;培养学习兴趣;引发记忆恢复现象和“酝酿效应”。

    2007年02期 No.181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学分制语境中以人为本的教材建设与管理探微

    谭培文;廖和平;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者要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满足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学校的教材建设和教材管理也应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尊重学生个性的理念和服从学生市场选择的理念。

    2007年02期 No.181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从思维训练角度评价语文课堂教学

    陈玉秋;

    如何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层面的问题:可以从内容层面评价,可以从形式层面评价,可以从思维训练层面评价。阅读教学要立足文本,文本的理解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阅读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阅读水平有其层次性,阅读水平的层次即代表了思维的层次,从阅读思维训练角度评价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标准。

    2007年02期 No.181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历史研究_清史研究

  • 晚清厘金制度起源路径新论

    徐毅;

    晚清的厘金制度实际上经历了一个从民办到亦官亦民再到官办的演化过程。具体而言,厘金从康熙后期的公基金性质,经过各种制度调试,最终演化为咸丰以后的新型商税。这一演化过程不仅实现了厘金属性的转变,也是清代中叶以来地方财政规模扩张的反映。

    2007年02期 No.181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试析鸦片战争前清代走私贸易处罚律令

    侯俊云;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制订法令禁止走私茶叶、丝斤绸缎、军器火药等商品。清代走私律令的制订并非从贸易需要的角度出发,而是统治者在朝贡思维和“严防其出”思想指导下的海禁法令。虽然这些法令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正当贸易、阻止西方国家在中国的殖民活动、保持国家主权完整的作用,但它无视世界潮流的发展,不能及时调整,五口通商后逐渐丧失效力。

    2007年02期 No.181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历史研究_文化史研究

  • 学路与出路——21世纪王安石学术思想研究理念之发微

    杨天保;

    21世纪以来,国内研究王安石的学术思想大体沿袭两大学术思路,一是“宋学”路数,占主流;一为“汉学”进程,是非主流。二者各具特色,互有得失,共同形成了又一研究高潮。但是,二者皆以残缺不全的对象“荆公新学”误读了历史真实的整体对象——“王学”。所以,刷新研究对象,重置“王学”的研究平台,堪为尽善尽美的出路。

    2007年02期 No.181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王闿运春秋学的整体思维意向

    刘少虎;

    “经”史”之别是王闿运《春秋》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并形成了他治《春秋》的整体思维意向。他认定《春秋》及《公羊传》、《榖梁传》是“经”不是“史”,在“义”不在“事”,而《左传》为记事之书。在此前提下,王阎运展开了对《春秋》学的研究,沿袭公羊家之“义例”解经风格,阐释经典之微言大义,以达通经致用之目的。

    2007年02期 No.181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4K]

编辑出版研究

其他

  • 政府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杨志江;罗掌华;钟优慧;

    从世界主要国家政府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来看,各国政府科技计划绩效评价向制度化的趋势发展,即建立一套适合本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科技计划决策、实施、管理、评价的方法。政府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的模式有多种,评价的指标体系涉及经济、效益、效率、资源等方面。政府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和定量方法、处于定性与定量之间的半定性(量)方法。

    2007年02期 No.181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英语口语交际中语言形式上的性别差异

    郭林花;

    在英语口语交际中,语言形式上的性别差异体现在语音、词汇、句法各个层面。主要表现为:女性语音更趋标准规范、语调活泼多变,用词多文雅含蓄又不乏热情夸张和创新,爱用问句和感叹句,注重语法的正确性,语言的情感型特征明显;男性言语则相对使用较多的次标准语言形式,话语显得直白、朴实、粗犷、不拘小节,祈使句和陈述句相对较多,语言的工具型特征明显。造成这些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及交际语境因素等。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使交际中的男女性言语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

    2007年02期 No.181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