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荣江
科学假说作为对问题的一种试探性和推测性的断言 ,有信念的成分。由于人们对世界的无知和认识必须有一个确信的支点 ,使科学研究只能采取并围绕具有信念性的假说形式展开。正是科学假说的猜测性 ,使得从其出发经过推理论证所获得的科学知识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科学家的工作 ,就是在经验事实材料与构想的理论假说之间来回穿梭 ,并试图借助于理性逻辑建立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但是这种必然性是不存在的 ,科学家正是在揭示那虚假的必然性中推动科学发展的。
2004年02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桂起权
生物学哲学的正统观点强调生物学与物理学的根本区别 ,并将特异性与普遍性绝对地对立起来。但是 ,通过对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和摩尔根的果蝇实验的分析 ,科学哲学的通用原理 (如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对生物学理论 (如摩尔根遗传学 )继续有效 ,纲领方法论的普遍原理可以成为分析生物学理论有效的方法论工具。
2004年02期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陈胜云
德国学者本雅明主张打破当下的历史连续性 ,重新揭示历史的内在意义 ,但由于他没有真正回到现实历史的内在性 ,所以 ,受到了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阿多诺的批判。阿多诺继承了本雅明对恶的历史连续性所展开的批判 ,但放弃了本雅明的理论天真 ,回到了人类有史以来所面对的真实自然 ,于是 ,自然成了历史救赎的现实中介。但是 ,自然作为中介 ,只有在摆脱了人本主义历史观之后 ,才会对历史的救赎产生现实的意义。
2004年02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朱俊强
邪教犯罪不是一般的有组织犯罪 ,而是对社会危害特别严重的有组织犯罪。邪教犯罪的危害与一般的有组织犯罪不同 ,它至少侵害了四种刑法法益 :对其成员实行精神控制 ,非法限制他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权 ;进行恐怖暴力活动 ,破坏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制造故杀、自杀、自焚、自残事件 ,直接或间接地剥夺他人的生命权、健康权 ;疯狂的敛聚财物 ,侵犯他人的财产权。打击邪教犯罪 ,必须正确理解邪教犯罪的犯罪构成和有关的司法解释 ,正确区分罪与非罪 ,此罪与彼罪的关系 ,这样才能发挥刑法打击罪犯 ,保护社会利益的功效。
2004年02期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莫凌侠;
独立学院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 ,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 ,独立招生、颁发学历证书、进行财务核算 ,对外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学院与高校的关系不是上下级的行政隶属关系 ,而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 ,是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 ,是民办与公办的结合。
2004年02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2004年02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杨丽娟
法治不只是一种制度化模式或社会组织模式 ,更是一种理性精神和文化意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现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必然趋势 ,更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自觉的理性追求。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价值取向表现为法律至上、限制权力、保障自由和关注效益、民主、秩序、平等。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法伦理对法治社会建设的影响深远。宗法伦理观念并未因其是历史上的东西而自然消逝 ,而是不断地获得延续和传承 ,几经沉淀已深深地溶入国人的血液之中。它的等级精神、人治色彩、群体为重、义务为本、和为贵、无讼的价值取向大大消解了现代法治的精神。
2004年02期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吴在庆
唐代科举开始试赋的时间 ,未必迟至中宗神龙元年以后。律赋的产生并非“以赋造士 ,创为律赋”的结果 ;而其限韵的时间也非始于开元二年。唐科举试赋对唐赋的创作有负面的影响 ,也有积极的作用。
2004年02期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韩晖
李白的辞赋观分为两个层次 :表层呈现给我们的是他对辞赋和前代辞赋家的不满与否定 ,这不是他辞赋观的主导方面 ,具有附着性和暂时性 ;从深层看 ,他非常重视辞赋和前代辞赋家 ,对辞赋有着积极合时的看法与追求 ,这才是其辞赋观的主导方面。他一生钦重尤加的辞赋家是屈原、司马相如及扬雄 ,其钦重原因亦不尽同。他对辞赋的渊源、内容、风格、模仿与创新、抒情等问题 ,都或明 (言辞 )或暗 (创作 )地透露出了自己具有时代特色的态度及看法。
2004年02期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李乃龙
杜甫与道士的交往和对道术的选择是出于功利的目的 ,是为他疗疾服务的 ;他对金丹道的一贯关注既来自李白的影响 ,也有对生命眷恋的心理原因 ;对上清派的漠视则出于他对玄虚的怀疑和否定 ,是他不能也不愿遁世的人生观的曲折体现 ;对方仙道的注意则出自一种诗学的关注 ,无关乎他对道教的态度问题。
2004年02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周相录
吴伟斌先生是近 2 0年元稹研究领域最活跃的人物 ,最近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讨论《元稹年谱》的系年失误 ,虽有可取之处 ,但由于种种原因 ,导致了一系列不小的错误。清理这些错误 ,对于促进原本比较薄弱的元稹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4年02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魏庆培
曹禺的剧作《原野》通过一个复仇的命运悲剧故事 ,深刻地展示出作家对“人生困境”的困惑以及对神秘宇宙的哲学思考。为了戏剧化地传达这种认识 ,《原野》借鉴了西方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段 ,并结合本民族的欣赏习惯 ,成功地对戏剧文本的叙述方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2004年02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马树春
作为一种音乐文学作品 ,流行歌曲歌词既有“谱曲可唱”的音乐性 ,又有“离谱能赏”的文学性 ,形成了“别是一家”的审美特征 ,因而可以并且有必要对其进行文学研究。其文学之美主要体现在语言美、意象美、结构美、音乐美等几个方面。由于这方面的研究几乎还处于“缺席”状态 ,如果予以拓展 ,必将大有可为。
2004年02期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陈小燕
贺州本地话的研究目前才刚起步 ,其归属问题远未取得共识 ,因此贺州本地话的调查研究极具意义。贺州本地话音系有声母 2 0个 ,韵母 6 1个 ,声调 9个 ,保留着古代语言的一些特点 ,如部分非敷奉母字读重唇音 ,保留塞音韵尾、鼻音韵尾等。通过贺州本地话主要语音特征与其他方言相似度的比较可知 :贺州本地话与粤北连山话、玉林白话、台山话相似度较高。
2004年02期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伍和忠
在荔浦方言中 ,“着”的语义和用法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它主要用作完成体标记 ,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后 ,表示动作行为、状态的完成或实现。同时 ,“着”又可表“经历”义。在同一个上下文语境中 ,“着”的语法意义有时难以分清 ,可以作多种不同的理解。
2004年02期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汪业全
唐代道士史崇玄所撰《一切道经音义》佚于元末以前。从北宋陈景元所录史氏《音义》看 ,史氏音注并非仅仅注音。史氏反切与《切韵》特别是王仁煦《刊廖补缺切韵》关系密切。史氏形义之注亦有资小学。
2004年02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廖昌荫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实践已成为当今中国的热点领域 ,但人力资源理论与技术在中国还不是清晰的系统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三个领域 ,管理学以组织 (企业 )为基本视点 ,心理学以实证为视点 ,教育学以国家或区域为视点。三个领域的视点各有其明显优势和严重缺陷 ,应相互取长补短。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力量需要整合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技术体系需要重构。
2004年02期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马佳宏,周会娟
在现代社会里 ,高等教育不仅要在人才培养总量上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更需要在结构上实现合理优化 ,达到与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及就业结构的动态均衡。我国劳动力市场正日益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卖方向买方转变、由东部向西部推进、由封闭向开放过渡的变化趋势 ,因此 ,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布局结构和体制结构等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和输送的人才不断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2004年02期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宋凤宁,李一媛,张琼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网络教学日益成为一种新兴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式。从应然和实然的角度看 ,理想的网络教学与现实中的网络教学存在较大的差距 ,其原因是原有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限制、缺乏高质量的网络教学课件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制约。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应转变教育观念 ,创新教学设计和强化师资培训。
2004年02期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韦义平
普通高校课程网络化是指在校园环境下通过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实施 ,使教学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得到充分的延展 ,从根本上改变现有教学组织形式 ,提高教学效果。从教学发展史看普通高校课程网络化对教学具有革命性影响 ,它具有研究优势、资源优势、自主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高师院校应率先进行课程网络化的实践和研究。
2004年02期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李红波,余欣欣,宋倩
《心理卫生》网络课程的教学应重视情感互动 ,为此 ,设计应遵循内容具有启发性、模式具有便捷性、过程具有双向性和交互性和开放性等原则 ,要遵循组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注重网络课程中的群体影响效应和注重质性评价、动机激励等策略。
2004年02期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陈振中
教学处于一个话语场域中 ,教学话语具有精制编码和话语霸权的特征。话语权是课堂权力资源最核心的部分 ;教师通过宣讲、问答、命令和说教等方式掌握着话语的主动权。表情、体态和课堂的各种空间语言并不沉默 ,亦彰显着丰富的话语意蕴。
2004年02期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李业才
剔除其偏激的矫枉过正之弊 ,后现代主义有可取之处 :活用逆向发散和游变的思维 ,崇尚多元异质平等观 ,倡导关怀伦理观。它启示教学论向从终极的外在到儿童切实的可持续发展 ,从一切给定到一切创造生成 ,从“科学”灌输到生命对话 ,从刚性评价到普遍关怀等方面转向。
2004年02期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雷湘竹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教育改革必然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高师院校实施探究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 ,是大学生发展的主观需要 ,是高师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应转变观念 ,结合高师教学实践 ,积极实施探究性教学。
2004年02期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赵冬,邢润川
近代中国科技教育体制的建立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 ,无论是科技教育机构的设置 ,还是科技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以及教育方法的确立 ,都与一批致力于科技教育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的积极倡导和实践有关 ,是他们共同努力并为制度化的科学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02期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杨天保
在从事古籍整理的过程中 ,闻一多先生形成了自己的文献整理观。他认为整理古代文献必须完成“三项课题”:第一 ,说明背景 ;第二 ;诠释词义 ;第三 ,校正文字。这三者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他的主张阐明了古籍整理工作的重点及程序 ,有助于推动文献学科的现代化。
2004年02期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韦勇强
192 3年 ,顾颉刚提出了著名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这一观点的形成与顾先生特殊的学术渊源及时代环境密切相关。它一经提出 ,即引起中国史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客观评价这一观点并吸取其科学合理的成分对中国上古史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2004年02期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周正庆
与其他商品相比 ,中国的蔗糖较早地参与了国际市场的竞争。从明末清初开始 ,中国糖类产品的出口量日渐增大 ,至鸦片战争前 ,我国蔗糖的出口范围几乎遍及全球各地。鸦片战争后 ,中国糖类产品的输出地更广泛 ,贸易对象更多。总的看来 ,从明末开始 ,中国的蔗糖已经成为世界糖业经济市场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对世界糖业市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004年02期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范丽萍
在 19世纪 ,从事中暹海上民间贸易的商人由侨商、海商和外商组成 ,其资本经营方式有自船自营型、合资型等类型 ,并体现出分散性和家族性的特点 ;商品结构主要是一些农副产品和日用生活必需品 ;商品的交易过程包括收购、贮存、运输、销售和结算等环节。
2004年02期 13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吕铁贞
清政府通过独创的公行制度以规制来华外商的商业行为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体现了国家主权的完整性。然而吏治的腐败、行商的枉法以及清政府执政能力的弱化 ,决定了公行制度不可能被有效实施。公行制度对清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004年02期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周彪
由中共江苏省委确认、定性的“宝应事件”发生于 195 9~ 196 0年间。“宝应事件”给宝应人民带来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宝应事件”的发生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大背景密切相关 ,但也与宝应县主要领导虚假浮夸、欺上瞒下、不关心群众生活的工作作风有很大关系。中共江苏省委采取实事求是的方针改正了宝应县领导的错误 ,处理了有关责任人 ,减少了损失。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 ,宝应人民经过生产自救终于度过了难关。
2004年02期 145-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谌焕义
人们普遍认为 ,印巴分治是艾德礼政府实行英帝国传统的“分而治之”政策的结果 ,实际上 ,艾德礼政府推出蒙巴顿方案并非其主观意愿 ,艾德礼政府的主要成员一直主张维持印度的统一 ,并为之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因为分治既不符合工党传统的对印政策主张 ,也不符合英国的长远利益。实行印巴分治实为印度当时的局势所迫。
2004年02期 15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王朝元2004年02期 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王侠2004年02期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曾天雄2004年02期 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2004年02期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