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S2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 2002年S2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2002年S2期 1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 2002年S2期 3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 2002年S2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袁石川
that是英语中极具特色的多功能词。它可起指代作用 ,作关系代词的先行词 ,代替名词 ,避免重复 ,表示强调 ;起限定作用 ,可修饰名词、形容词和代词 ;起连接作用 ,引导从句。在口语以及非正式文体中经常可以省略。
2002年S2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覃修桂
通过从历时的角度追溯、分析、综合古英语、中古英语以及现代英语的基本词序和探讨英语小句由于词形逐渐变化等因素而出现稳定和统的趋向 ,可以认为研究语言的演变必须综合考虑语言的外部历史和内部历史。
2002年S2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吴梦启
从批评的角度来研究英语新闻文本 ,必须考虑到文本中的新闻语言要素。本文力图从批评语言学和系统论两个立足点出发 ,用语言学的研究手段尝试构建一个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中的英语新闻文本研究系统 ,使这一系统能够阐释新闻报道在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2002年S2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杨小茜
主要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解释汉语中表示不同性别的人的身份或职业时的不对称现象。如某一行业的从职人员在人们头脑中的原型为某一性别时 ,则其性别特征不需在语言上有所体现 ,而要表示非原型性别的从职人员 ,则在语言上要有所标示
2002年S2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余祥越
强语式是英语中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 ,其表现形式遍及于语言的各个层次 ,即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等方面。运用语言学的有关理论对英语强语式的定义与分类、表现形式和否定式进行探讨 ,从而有助于把握信息中心 ,突出侧重信息 ,达到交际的目的。
2002年S2期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李宇茵
要掌握非谓语动词 ,首先在于把握其“非”字 ,非谓语动词不能充当谓语。其次 ,必须了解非谓语动词的词性 ,只有这样 ,才能从词性知成份。最后 ,还要掌握一些非谓语动词的习惯用法。
2002年S2期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刘坤尊
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语言 ,语言与语言之间的沟通要通过翻译。研究语言的不可译性有助于回顾我们的翻译工作 ,修订我们的翻译标准 ,完善我们的翻译理论。本文以汉语语文为例 ,从拆字、连珠联、藏头句、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段出发 ,探讨汉语文的不可译性以及应对的方法 ,并举例评说 ,同时指出 ,就译者而言 ,原文文本是客体 ,译者是主体 ,所谓“信”,是指“译者 (必需做到的 )对原文文本的全面而正确的理解”,所谓“达”,则是指“译者 (必须根据自己对原文的全面正确理解 )用译入语如实地把原文译出”,由此可见 ,“信、达”是因人而异 ,是一个变数 ,任何译者都必需认真负责对待自己的工作。
2002年S2期 7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覃士坎
英汉文化差异是导致英汉词义不对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语际有效转换的完全实现。本文从英汉文化差异的表现来探讨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及其调节策略。
2002年S2期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谢满兰
首先介绍了 E.A.Gutt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 ,然后简要阐述了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说及其发展 ,最后分析了两者的相通和相异之点 ,以及翻译理论界新旧交融的趋势。
2002年S2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袁斌业
OPEC的音译名称“欧佩克”和汉语文章中零翻译缩略语的使用曾一度成为某些学者攻击的对象 ,今天它们已经得到广泛的接受。这个事实给我们三点启示 :不应以原则规范外来语的引进 ;同事同物异译并存可以丰富汉语的表现力、有利于汉语择优选用 ;谨慎看待语言污染。
2002年S2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一舟
旅游翻译服务对象主要是外国人 ,特别是讲英语的外国人。本文指出 ,旅游翻译者要善于作必要的变通 ,使外国人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翻译资料所传达的信息
2002年S2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谢少万
长期以来 ,“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是语言学界颇为关注的研究课题 ,而对“语言交际与文化”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人们似乎认为“语言与文化”就已经涵盖了“语言交际与文化”的内容 ,或者“语言交际与文化”就是指“跨文化交际”。其实不然 ,三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 ,很有必要从辩正的角度对语言交际与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和阐述 ,以澄清人们在这方面的模糊认识
2002年S2期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陈露
语言的使用问题是语言研究的一个范畴。在本文中 ,我们试把广告放到人际交流的框架中来考察 ,认为礼貌是广告语言策略的基本原则 ,间接言语行为的隐含是为礼貌服务。
2002年S2期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李怀宏,易永忠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 ,又是人们思维和行动的方式。本文介绍两个相关的隐喻理论 :塞尔的隐喻语用学理论 ,雷科夫和约翰生隐喻认知学理论 ,同时论述隐喻与文化的关系 ,指出文化的研究对于隐喻语言的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2002年S2期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梁颖,钟国仕
中国英语自一提出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各持己见的学者们纷纷在杂志报刊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在 2 0年后的今天 ,这场关于中国英语的争论与探讨不但没有降温 ,反而愈演愈烈。文章回顾以往的有关研究 ,提出中国英语是情景中的使用着的英语变体。
2002年S2期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李怀奎,李怀宏
指出传统语用学对礼貌现象研究的局限性 ,讨论了话语的间接性与礼貌现象的联系与区别 ,发现在很多交际场合间接程度很高的话语并不一定就很礼貌 ,并进一步探索了语用参数对话语得体性的影响。
2002年S2期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蒋艳,李钟息
律师语言在律师参加司法实践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司法实践本身的特殊性又对律师语言提出一定的要求。本文试图研究和探讨律师法庭论辩语言的特点及其应用技巧。
2002年S2期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严先慧
本文对当今几个主要的反语语用理论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析 ,着重探讨了 Sperber &Wilson的反语呼应提及理论。本文认为 ,虽然 S&W的反语理论具有许多优点和较强的解释力 ,但它对较复杂的一些反语现象的解释似乎有点牵强 ,还有待得到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2002年S2期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2002年S2期 14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2002年S2期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2002年S2期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陈恒仕
通过汉英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比较 ,说明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了解英语民族文化有助于准确把握语言思维模式及交际准则
2002年S2期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潘华慧
文化差异通常是阻碍交际能力发挥 ,引起交际障碍的因素 ,要防止和减少由此导致的文化错误 ,不仅要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 ,还必须弄清楚那些文化因素需要在教学中优先导入。本文主要对中国学生常犯的几类典型文化错误进行归纳分析 ,从中找出最经常、最直接影响语言交际的文化因素
2002年S2期 159-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曾元胜
在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语言能力 ,轻文际能力培养”的现象 ,导致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的种种障碍。从宏观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微观的语用差异两个侧面对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文化冲突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提出了今后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
2002年S2期 16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徐海燕
对英语中一些具有冒犯性的言语进行的分析 ,可以引发中国学生对英语中具有冒犯性的言语的重视及思考 ,使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时 ,能自觉地避免使用冒犯性的言语 ,以促进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 ,顺利、和谐地用英语进行交流。
2002年S2期 169-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2002年S2期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胡金
当前我国英语学习的主要特点是过多强调英语语言点的学习 ,往往忽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和文化因素的融入。因此无法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本文对中英委婉语作比较研究 ,探求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 ,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并试图为中西方文化融合寻找切入点。
2002年S2期 17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袁春艳,何瑞镛
文化的差异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界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本文探讨了外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导入 ,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这也是提高教学效率 ,改善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之一。
2002年S2期 18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曾永
在英语阅读中 ,借助信号词的提示进行预测 ,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手段之一。论述了英语信号词的类别 ,以及信号词在阅读中的信号作用 ,阐明了信号词在英语阅读中的重要地位。
2002年S2期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覃士坎,覃士艺
焦虑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 ,过度焦虑会给学习者极其行为表现带来负面影响。本文拟就焦虑在外语学习中的表现、成因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做一探讨。
2002年S2期 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罗耀光
通过分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特点 ,探讨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进行外语教学的三种教学新模式 ,即演示型教学、网络交互式教学和虚拟现实教学 ;同时也讨论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的作用以及作为一个现代外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面临的挑战。
2002年S2期 195-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刘艺
精心编制教学软件 ,优化综合式视、听、说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一 )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 ;(二 )提高了教学进度 ;(三 )提高了教学效率
2002年S2期 200-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李柳
交际活动是口语课的核心。由于商务英语口语课的特殊性 ,教师在设计其交际活动时必须遵循实用性、趣味性、有效性、真实性原则。商务英语口语课上的交际活动根据教师引导程度的不同 ,可分为引导性交际活动和自由式交际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设计适合学生水平的活动 ,从而实现学生交际能力的真正提高。
2002年S2期 204-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李冬梅
交互式听力理解的过程包括释义和应答两个部分。释义过程的实质是听者运用头脑中原有的信息与听到的新信息共同组成前提进行推理的过程 ;应答的过程是礼貌的需要 ,同时也是促使交际进行下去的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对交互式听力理解的过程解释 ,文章指出了在外语教学中讲授学习策略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主题式听力教学和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2002年S2期 209-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唐洪
IELTS(雅思 )听力是研究生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听力材料的选择是以学习者的听力需求为基础 ,以学习者的选择标准为准绳。笔者对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2 0 0 1级研究生有关 IELTS(雅思 )听力材料“需求”选择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 ,学习者对 IELTS(雅思 )听力材料有以下需求 :(一 )语言实用性强 ,难易度适中 ;(二 )话题有趣味性 ,知识性 ;(三 )增加叙事类文章的比例 ;(四 )标题本身具有吸引力 ,能激发好奇心。
2002年S2期 21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赵琦
英语新闻听力是英语专业学生四级统考的薄弱环节。本文阐述英语新闻的特点及英语新闻听力教学 ,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新闻听力水平
2002年S2期 217-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石文
本文从外语教学的阶段性要求有适当的教学法这一观点出发 ,通过对听说法的长处及基础日语教学特点的论述 ,指出在基础日语教学阶段中 ,听说法应占有中心地位。并结合教学实践 ,举例说明在基础日语教学中怎样运用听说法。同时 ,也指出在肯定听说法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时 ,不应否认其他教学法的长处及忽略对学生交际能力及初步的读、写能力的培养
2002年S2期 220-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赵凤玉,蒋和平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思维活动。英语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文从多角度探讨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诸多途径和方法。
2002年S2期 224-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阳其荣
错误分析把语言学习者置于研究中心 ,从学生的错误探讨外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内在学习策略。文章从对比分析和非对比分析两个方面 ,结合教学实践 ,探讨学习者的语言错误 ,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外语教学中的纠错问题。
2002年S2期 228-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黄斌
文章以高校外语专业新生如何从中学的外语学习顺利过渡到大学的专业学习为切入点 ,提出了“新生必须经过外语学习观念与策略的转变才能适应大学外语专业学习”的观点 ;并对该观点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论证。此外 ,文章还就教师在综合英语课中如何促进新生的这一转变提出了几点建议
2002年S2期 234-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蔡坤
介绍了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总结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失误 ,提出外语教师应该处理好三种关系 :(1 )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关系 ;(2 )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关系 ;(3 )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多元化作用的关系。
2002年S2期 237-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苏秋萍
对于语言教学有一个共识 :使用真实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但是使用真实材料也存在着材料难度太大等问题 ,关键在于教师正确的引导。为了充分发挥真实材料的作用 ,选材时应注重材料的趣味性、广泛性和时代性
2002年S2期 24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彭剑波
介绍了双重活动教学法在英语课教学中的运用。探讨了双重活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途径和作用 ,尤其是该教学法在教学中所给予英语教师的启迪以及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应采取的措施。
2002年S2期 245-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李有华
以新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为依据 ,对翻译课教学进行改革 ,使学生摆脱原语束缚。挑战名家经典 ,对学生进行质疑能力、批判能力和综合能力、比较能力的专项训练 ,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翻译理论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002年S2期 248-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杨勇2002年S2期 250-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2002年S2期 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2002年S2期 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2002年S2期 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2002年S2期 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