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科学、科学评判标准和科学精神

    黄瑞雄

    科学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科学的评判标准为可检验性和可重复性,检验包括实验室的检验,也包括其它的人类实践检验。科学精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它有三个内在要求,即要求人们具有怀疑意识、批判理性和谦虚态度。我国公众的科学精神等科学素养有待提高,这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002年02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 卷首语

    <正>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我刊在春意盎然中迎来了“发了些新芽”的第2期。此处所言“发了些新芽”是指我刊同仁在版面资源管理和栏目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对于期刊人来说,期刊的版面资源就如同一个国家的矿产资源一样重要,在入世之后,加强对版面资源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刊提出了“惜版如金”的口号。所谓“惜版如金”,从大的方面说,就是期刊不载无矢之文(不解决任何问题的空泛之文)、无见之文(无个人独立见解的人云亦云之文)、无新之文(毫无创新之文)和无矩之文(不遵守学术规范之文),要求作者“惜墨如金”,为文要精,成句要简;从小的方面说,就是期刊人应加强对封面、扉页和补白的充分利用,小天地成就大文章。在栏目建设方面,期刊人都在努力地走从专题到问题再到课题的道路,变学术期刊职能——反映学术研究最新动态为引导学术

    2002年02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科学解释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

    任晓明

    科学解释是科学家用科学规律来消解自然之谜的知识创新活动。它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科学解释具有预测未知现象的存在或未来事态发展趋势的功能;第二,它在建构新颖理论体系的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2002年02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知识的不确定性及其增长——析波普对知识论寻求确定性的批判

    王荣江

    传统知识论一直是寻求确定性知识并为之辩护的事业。波普一反传统知识论追求确定性知识的思路,认为全部的知识都是猜测性的、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必须放弃对确定性以及知识的可靠基础的寻求,在批判的反驳中推进知识的增长。波普知识论中对知识不确定性的接受与对批判理性主义的保留,对我们反思知识论中传统理性主义的片面性、当代极端的相对主义和知识的本性都具有启发意义。

    2002年02期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 同一性思维的解构:阿多诺批判理论的初始地平

    陈胜云

    阿多诺的整个社会批判理论是由批判同一性思维导引出来的。阿多诺认为,假定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同一的同一性思维是主观唯心主义,本质上,它是对现实加以认同的实证主义,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都是同一性思维的受害者。阿多诺对同一性思维的批判实质与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的清理是一致的:哲学要反对同一性思维,恢复其对社会历史现实的科学分析功能及其现实的批判性功能。

    2002年02期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 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交流

    李涤非

    文化进化主义有三条预设,均遭到了大量的反驳,代之而起的文化相对主义是指导现今文化交流的唯一选择。在此条件下的文化交流必须采纳一些公认的原则作为基础。文化交流的结果是导致一体化还是促进本土化是一个经验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只能依靠实践加以解决。

    2002年02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 高等院校学报进入“中国期刊方阵”情况介绍

    朱从兵

    <正>经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审核,并经《中国新闻出版报》发表公告,2001年12月19日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中国期刊方阵”名单。进入“中国期刊方阵”的期刊共1518种,占全国期刊总数8725种的17.3%。进入“中国期刊方阵”的高校学报共153种,占入选期刊的10.1%,其中:“双高”期刊8种(师范院校学报1种),“双效”期刊145种。入选“双效”期刊的高等院校学报中,时政理论期刊28种(师范院校学报10种),社科综合期刊12种(师范院校学报5种),科技综合期刊105种(师范院校学报13种)。我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双双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2002年02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诗之声与乐之音——关于诗的本体论阐释之三

    刘士林

    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起源过程中,诗与音乐(作为“声音”自身演进的成熟形态或结构体)在历史之维上具有深刻的同源性。但诗与音乐在文明的精神结构中所以分割开来,成为两种有着本质不同的精神(显现)方式,则表明它们在思维之向度上存在着深刻的本体论差异。从本体论角度,弄清诗与音乐的分界及交互关系,以对“声音”的现象学分析为中介,对于深入认识诗与音乐各自的本质特征,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

    2002年02期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 我校新建图书馆近期投入使用

    黄世荣

    <正>我校新建图书馆工程是1999年中央教育国债项目。由于原有旧图书馆设施陈旧,使用面积仅有7560平方米,已不能适应我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图书馆是高等院校的心脏,是直接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重要学术机构和资料情报中心。为更好地改善教学科研环境,我校于2000年6月动工兴建新图书馆并于2002年1月竣工建成。新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为22436平方米,是旧馆的3倍,总投资约3500万元。 新图书馆重视图书信息流通和信息服务,变过去的图书馆以藏为主转向藏、借、阅结合,进一步扩大图书馆的外延,使图书馆成为学术研究中心和文献信息中心。

    2002年02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论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王朝元

    艺术的特征与其本质密切相关。本质体现特征的内在规律,本质的外在表现即为特征。音乐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创造模仿性、语言表情性、象征暗示性及表象流动性等方面的特点。

    2002年02期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 “意象”(Image)在不同学科语域中的表义辨析

    胡立新

    当今学术界,“意象”一语极为流行,但表意却极不一致,给后学者带来许多理解上的困惑。根据意象范畴的使用情况和理论价值,从诗学、文艺心理学与美学、文化学与文艺学三大学科领域的角度,对“意象”的表义和理论范畴定位进行分析可知,“意象”具有多元化的内涵系统和外延领域,在不同学科语域下有不同的意义指向,在同一学科中的表义也是多样化的,不可混为一谈。

    2002年02期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 瓦尔特·本杰明的韵论研究

    莫梅清

    人类生存的合理性问题和艺术与人类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本杰明始终关注的两个问题。本杰明的韵论就是在他用艺术人类学的方法对人类艺术形式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本杰明通过展现“韵”的四个特征而揭示出“韵”的实质内涵,并力图打破“韵”的贵族性和仪式性外壳,以便让人类在对自己的真实需要和真实愿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之后获得在现实中重建合理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与中国美学之“韵”比较,本杰明的韵论“务实”而厚重,没有中国式的空灵与优美。而让艺术与审美担当过大的重任,忽视了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必要性,这是本杰明的韵论的局限性所在。

    2002年02期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 论中国现代讽刺喜剧的早期尝试

    张健

    中国的现代讽刺喜剧滥觞于文明戏时代,但其真正的诞生却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在此后的十年间,它完成了讽刺喜剧化的历史任务,并在寓言化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自身的早期美学风格。

    2002年02期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 在大借鉴的时代语境中创新——论胡适对问题剧艺术的探索

    周安华

    胡适的《终身大事》是现代中国第一部问题剧。多年来由于“左”的政治观念和教条主义研究方法的影响,《终身大事》长期被看成是易卜生《玩偶之家》的仿作而不为研究者所重视。实际上《终身大事》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它是胡适对中国问题剧艺术的一次成功探索,它在对西洋戏剧的借鉴中多有创新,不仅显示了开拓性的价值,还为随后大量出现的中国问题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2002年02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 论田汉话剧借鉴戏曲的艺术创造

    胡星亮

    田汉在戏剧创作中积极继承中国戏曲的艺术传统,他的话剧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田汉以幻想、梦幻的形式去表现现实,强调“情到真时事亦真”的传奇性等方法,那种“失望的悲哀、苦闷的惆怅”的情感色调,跟中国戏曲艺术的浪漫主义传统有关。无论是抒情性意境,还是叙事性意境的创造,田汉话剧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王实甫、关汉聊剧作的启发。

    2002年02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 论陈白尘讽刺喜剧的历史意义

    李江

    把陈白尘讽刺喜剧跟中国现代讽刺喜剧的历史进程相联系,他那独特的艺术追求、创作特色和历史贡献等问题就具有了新的意义。在中国现代讽刺喜剧史上,关注重大的现实问题、自觉的文类意识以及对讽刺喜剧艺术规律的捍卫等是陈白尘讽刺喜剧的主要历史贡献,这些努力有效地促进了讽刺喜剧跟社会现实和政治现实的结合。从总结中国现代讽刺喜剧经验和教训的角度看,陈白尘讽刺喜剧具有历史认识价值。

    2002年02期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 “见异”——《文心雕龙》批评方法之二

    胡大雷

    “见异”,即显示作家或作品的特别之处,刘勰以此为批评方法来实施其批评标准。之所以如此,一来刘勰认为作家之“异”在于其“偏美”、“各其善”,二来刘勰认为作品之“异”在于“变文之数无方”。

    2002年02期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 《冷战年代的中国与世界》丛书出版

    王朝元

    <正>《冷战年代的中国与世界》丛书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社科类新书的重要品种之一。该丛书根据美、俄、中三国及东欧诸国近年解密和公布的翔实档案文献资料,对冷战的起源、美苏冲突的演变过程、中苏结盟走向分裂的原因、中苏美三角关系的内部结构、苏南关系及冷战对苏联解体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冷静而客观的重新思考和学理批判,既有纵向溯源分析,也有横向比较,还有个案研究。该丛书内容丰富多样,研究视角新颖,拓宽了冷战史的研究领域,体现了目前学界国际冷战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国际史学研究,特别是国际冷战史的研究极具参考价值。首批推出的有《季米特洛夫日记选编》、《斯大林时期的冷战与苏

    2002年02期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刘勰《程器》中的作者“文德”批评新论

    张利群

    中国古代文论和批评一贯强调“文德”说。刘勰在《程器》篇中提倡“文德”是其作者批评论中的重要构成内容。“文德”与其“养气”说、“神思”说、“才、气、学、习”说,构成作者创作的综合素质。“文德”是作者创作素质构成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因素。刘勰的“文德”说不仅强调“文”与“德”的关系并突出了“文德”的作用,而且“文德”说弘扬了作者批评中的文人意识、个性意识和主体意识。

    2002年02期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 关于《文心雕龙》论文不及陶渊明之问题

    力之

    《文心雕龙》不及陶渊明,乃其论文以东晋末年为封域使然,而时代风气及作者好恶等外部因素无关。学术界至今仍多有不明此而从“外部”找原因者,其或认为在这一点上刘勰之识力不及钟嵘与萧统。细究之,问题恐怕亦与是书本身有关,即《时序》篇“略举大较”而提及“王、袁联宗”、“颜、谢重叶”等,影响了人们这样之追问:《文心雕龙》论文不及陶渊明,是否与其体例有关?

    2002年02期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 西部经济社会落后的教育根源与发展思路

    马佳宏

    西部经济社会落后的根源在于教育落后,在于西部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缓慢、水平不高,导致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缺乏,进而造成知识和科技的吸收、生产和应用不足,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经济社会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因此,要开发西部地区,必须首先发展西部教育。发展西部教育,必须提高对教育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意义和地位的认识,必须将党和国家发展贫困地区教育的政策落到实处,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投入,必须全面提高西部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002年02期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 走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就业瓶颈

    唐德海

    高等教育的产生及其发展是在促进就业,而不是在制造就业矛盾。但是,在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体均准备不足的情况下,高等教育大众化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要走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就业瓶颈,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二是使高等教育通向基层和农村。

    2002年02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罗双兰,王光和

    当前我国大部分网络课程的设计仍以行为主义的制激——反应理论为指导思想,还存在着种种不足。由于建构主义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应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网络课程设计的原则有:主动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协作性原则、情景性原则。

    2002年02期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 女性人类学暨首届泸沽湖摩梭母系文化国际研讨会征文通知

    <正>沪沽湖畔摩梭社区,至今仍以另外一种方式组织家庭、恋爱和婚媾。实行以“母系制家庭”为主,多种婚姻家庭并存的“走婚”制。走婚,走出了一个性和谐快乐的领地;走出了一个没有父亲和丈夫的家庭;走出了一个妇女当家作主的社会。摩梭人两性关系和社会模式,既不是男人统治女人,也不是女性屈从于男人,是伙伴关系取代统治关系的社会模式。它为研究人类社会两性关系和妇女地位的历史变迁,以及研究婚姻与家庭的产生、发展与未来,提供了典型的环境和珍贵的资料。以性别的角度解读人生,用全新的方法认知世界。为重新

    2002年02期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高师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研究

    余欣欣,罗日新,沈阳

    以随机抽取的广西师范大学不同专业的女生468人为调查组、男生395人为对照组,对高师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一)高师女生相对男生来说存在更多的抑郁、焦虑、恐怖的心理问题;(二)高师女生在遇到烦恼和挫折时较多采用的是“求助”、“退避”和“幻想”的应对方式;(三)高师女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心理问题越少;(四)高师女生中获得社会支持较多的个体更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社会支持组者高。

    2002年02期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 关于曾国藩集团的社会来历

    朱东安

    曾国藩集团的主要成员共有477人,其中武职及当任武职者253人,文职及当任文职者224人。这个集团的成员大致可分为三部分:首脑人物、骨干分子、一般成员。就家庭出身而言,首脑与骨干分子多为中小地主出身,而士兵与下级军官则多为农民出身,其中很大一部分属贫苦农民。集团成员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其中以幕僚人员文化水平较高。集团主要成员所隶籍贯,就地域分布而言,则南方多于北方,江淮流域多于黄河流域;就其行政区划而言,则两湖、三江多于其他省份,其中尤以湖南、安徽最多。

    2002年02期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 全国“学习‘新纲要’,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研讨会暨全区贯彻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培训班在桂举行

    马宽斌

    <正>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托幼机构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桂林市教育局承办的全国“学习‘新纲要’,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研讨会及全区贯彻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培训班于 2002年3月31日至4月4日在广西桂林市山水大酒店顺利举行。 本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贯彻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探讨幼儿园在新形势下课程

    2002年02期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太平天国毁灭偶像政策的由来及其影响

    夏春涛

    为了确立独尊上帝的局面,太平天国严禁偶像崇拜,并由此掀起了一场狂飙式的毁灭偶像运动。在起义立国初期,太平军一直处于流动作战的状态,因而毁灭偶像的声势不大,波及范围有限。建都天京和进军苏杭后,该运动相继形成了两个高潮。洪仁(王干)、李秀成对该激进政策稍有意见分歧,主张对庙宇寺观禁而不毁,但无力左右局面。因此,该政策便与太平天国的兴亡相始终,成为太平天国对待偶像崇拜的一个主导政策。然而,此举并不具有破除迷信、排斥一切神灵的意义,其实质依旧是在造神,区别仅在于以一神替代了众神。尽管它在初期极大地改变了太平军的精神面貌,但其所孕育的宗教激情最终仅是泡沫现象。另一方面,由于该政策既有悖于国情民心,同时又过于简单粗暴,所以民间始终没有心悦诚服地接受上帝信仰,相反,却在心理上拉大了与太平天国政权之间的距离。此外,该政策带有很强的盲目破坏性,致使以江南为主体的宗教建筑和名胜古迹蒙受了一场空前浩劫。

    2002年02期 110-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 关于太平天国宗教的几点看法

    王国平

    太平天国上帝教不是卡尔特,也绝非邪教。太平天国上帝教也不是纯粹的西方基督教,而是基督教的一个异端派别,即持上帝一位论的基督教团体,是中国特殊时代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产物。

    2002年02期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 本刊《太平天国史研究》专栏征稿启事

    本刊编辑部

    <正>2001年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150周年,5月28日至30日在江苏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召开了由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南京大学、扬州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50周年暨罗尔纲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和代表一致认为,对于太平天国史,仍然有必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本着客观、求真的态度继续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广西是太平天国的首义之地,推进太平天国史的深入研究,是广西社科界、史学界义不容辞的学术责任。在钟文典教授的倡议下,本刊从2001年第4期起特开设《太平天国史研究》专栏,迄今已有3期,现仍欢迎广大从事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就以下选题惠赐大作:(1)太平天国史事考辨;(2)太平天国学术史研究;(3)新发现的太平天国史史料与评介;(4)太平天国区域社会史研究;(5)太平天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

    2002年02期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太平天国与中国早期现代化三题

    郑忠

    太平天国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体现了先进中国人的思想,最早提出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主题。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而洋务派是在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崛起的,大平天国是洋务运动的催生婆。太平天国运动改变了中国区域城市经济兴衰的格局,在受战争影响最大的长江下游地区传统商业城市扬州、苏州趋向衰落,现代工商业城市上海、无锡、常州崛起。

    2002年02期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 “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9月上旬在武汉举行

    <正>张之洞(1837-1909)是晚清重臣和洋务派健将,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他任湖广总督18年,兴实业、办文教、练新军,成为湖北武汉地区现代化的先驱及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巨擘。为推动张之洞研究,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市社会科学院、政协武汉市文史学习委员会拟于2002年9月上旬在武汉主办“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主题有:一、张之洞与晚清政局及社会;二、张之洞与晚清两湖地区社会转型;三、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

    2002年02期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历史学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吴怀祺

    历史学的发展体现在民族性与时代性上,二者辩证的结合才能推进史学进步。近代史学从不同方面表明了这一事实。在全球化趋势下,当代历史学的民族性与时代性问题应该受到特别的重视。要研究全球化对中国史学、对史学思想产生的影响,还要研究中国民族传统史学遗产在发展当代史学上的重要价值。讨论历史兴衰是历史学的主题;研究历史“势”同样是当代历史学的重大理论问题;“究天人之际”是历史学的重要内容;多重考据应当是当代史学考证的基本方法。

    2002年02期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 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回顾和思考(1979-1999)

    李刚

    近20年来,史学界对中国近代的文化转型、改造国民性、知识分子、书院和学堂、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1979年以来的文化史研究在新研究范式的尝试上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也有部分学者没有处理好理论与史料的关系。

    2002年02期 132-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