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马克思的审美人类学思想

    王杰,海力波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人类学、艺术人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马克思审美人类学思想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身体与审美需要的关系的思想和理论 ;(二 )马克思对古希腊神话的永恒魅力这一问题所表现的思想 ;(三 )审美活动与历史进步的关系

    2000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美是主客体潜能的对应性自由实现

    袁鼎生

    美是主客体潜能的对应性自由实现。对应性在古、近代为对象性 ,在当代主要为耦合共生性 ;自由实现主要是主客体潜能自主、自足、合规律合目的、无目的无规律但又暗合目的与规律的整一性、协同性实现

    2000年04期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及其走向

    阳国亮

    中国 2 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破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形成。 2 1世纪初 ,经济体制改革的走向将是 :国有企业改革将出现新的局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将全面构建 ;国民经济基本实现市场化和货币化 ;以社会保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改革将有决定性的进展 ;全面开放的格局将会形成 ,中国的经济将进一步同世界经济相融合 ;政府职能转换基本完成 ,宏观调控体系趋向成熟

    2000年04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启动国内不良贷款证券化的若干构想

    孙建华

    不良贷款证券化是 2 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国际银行业清理其不良贷款 ,化解金融风险的创新方法。启动国内不良贷款证券化的关键不是信用增级 ,而是结合债转股 ,实现不良贷款现金流的再生。此外 ,还要构建国内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体系 ,发展金融债券市场

    2000年04期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非投资项目及其决策方法

    蒋太才,邓瑾轩,苏红梅

    非投资项目是指项目经营者可先从其中取得资金 ,然后一次或分次偿付有关费用的项目。非投资项目在前期的净现金流量大于或等于零 ,在经营期间的任何时刻都不处于投资状态。净现值法、净年值法和资金费用率法是其主要的决策方法

    2000年04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至情至处即奇文——试论冰心早期散文的艺术特色

    徐型

    心早期散文的艺术特色除人们通常谈到的以外 ,还有一些容易忽略、而实在值得注意之处 ,即 :抒情叙事委婉透彻 ,“针针见血”;写景状物注重主观印象 ,画面光色交融 ,鲜艳明丽 ;某些散文于清丽柔媚之中 ,还透露出一股豪爽雄健之气

    2000年04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媚俗的爱情神话——从《北极风情画》到《塔里的女人》

    姜辉

    无名氏是继徐讠于之后在 4 0年代出现的又一位具有轰动效应的畅销小说作家。他的前期小说《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以其对传奇故事的深挚关注、对香艳华美的浪漫情调的刻意营造以及紧扣时代脉搏的精神内核 ,反映了浮躁动荡的都市社会心态 ,适应了当时市民读书界的普遍素质和审美心理 ,同时 ,对哲理意蕴的自觉追求也造就了不仅仅属于 4 0年代的一大批读者

    2000年04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叙事的风景——晚生代小说形式技巧分析

    黄伟林

    从叙述的形式技巧层面对晚生代小说创作进行分析考察 ,可以认为 ,晚生代小说是新时期寻根小说、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之后最具活力的小说现象 ,它有效地继承了前代小说家所积累的思想艺术经验 ,对中国 2 0世纪 90年代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富于艺术意味的表达

    2000年04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王西厢”与“董西厢”体制特点比较

    阙真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成为“天下夺魁”之作 ,除了内容上对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的承继与发展这一关键外 ,形式上的不同和创新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从作品形式来看 ,王实甫把“董西厢”的叙事体改为戏剧的代言体。使人物复杂变化的心理活动得到更充分更细腻的揭示。从剧本组织来看 ,“王西厢”分本分折 ,使作品内容得到了更集中的体现。在宫调运用上 ,“王西厢”注意到气势的连贯和与剧情的一致性 ,使人物情感得到彻底倾吐 ,内容中心与特色得到更深层次的开掘和更大程度的展现

    2000年04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中国古代辨味批评与西方古代辨真批评之比较

    张利群

    中国古代批评具有辨味的特点 ,而西方古代批评具有辨真的特点 ;中国古代批评注重诗性、鉴赏、妙悟、感性、经验等 ,从而决定了中国古代批评在批评文体、语言、方法、结构等形式因素方面的特点。充分认识中西古代批评的差异性及其形成的原因 ,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2000年04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论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廖昌荫

    价值取向是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尚未得到阐明的重要问题。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包括两个层面 :对符合教育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的追求 ,在我国体现为对符合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的追求 ;对这种教育活动及其成果进行追求的心理与行为倾向。素质教育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在处理好两种不同需要之关系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及个体对教育的不同需要 ,使素质教育成为真正符合兼顾社会与个体需要的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并形成教育主体的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心理与行为倾向 ,才能使正确的素质教育价值取向形成并体现出来

    2000年04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高师院校师德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课内容整合问题探析

    吴敏英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内容整合 ,是构建面向 2 1世纪师德教育理论体系 ,突出高师院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师范性特点的重大举措。如何科学地实行整合 ,需在思想观念上把师德教育放到教育事业发展大趋势中去研究 ,建立大师德教育观的内容体系。在方式方法上也应把师范生思想道德修养问题放在素质教育的全局中去研究

    2000年04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试论以树立自尊和责任感为基础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何昭红

    自尊与责任感是个体有为于人类的人格核心。自尊是一种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心理 ,表现为承认和重视自我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 ,喜欢和热爱自我的情绪以及接受自我的意向。自尊是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功能发挥的基础。责任则是做人的基本条件之一 ,人必须对自己、对所承担的角色和社会负完全的责任 ,这样 ,他才是自由的 ;责任感是人的道德意识发展的基础 ,而履行道德责任 ,要靠内心信念和高度的道德责任感。要树立学生的自尊与责任感 ,教师首先要树立自己的自尊与责任感。从这一点上说 ,培养师范大学生的自尊与责任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2000年04期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试论新世纪大学的使命与教师职业素质

    甘宣明

    21世纪的大学所应该肩负的历史使命应是向社会输送创新型人才 ,成为思想创新的主体 ,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主要知识机构。新世纪大学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素质是 :不断更新的思想观念 ;较强的哲学思辨能力 ;健全的人格 ;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较高的科学素养 ;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坚定的信仰 ,敬业、乐业的精神品质

    2000年04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当前高师院校师德教育现状与对策

    韦冬雪

    高师院校要培养出适应 2 1世纪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师德教育。当前高师院校师德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师德教育在高师院校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是师德课程设置与现代社会发展失衡。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重视师德教育及师德课程建设 ,从实际出发改革师德课程体系 ,使师德课程的内容与现代社会发展相一致

    2000年04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高师思政专业课程教学与能力培养之研讨

    宋立军,张卓莉

    能力培养是 2 1世纪高师思政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内容 ,而课程教学是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根据思政专业的特点 ,从课程教育学的角度 ,对课程教学如何培养师范生科学思维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重大课题进行探讨 ,以期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达到和谐的统一 ,进而培养出适应新世纪中等教育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2000年04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论近代广西商埠的经济联系

    唐凌

    近代广西的三个商埠龙州、梧州、南宁对外开放后 ,贸易量不断增加 ,其中龙州、梧州的对外贸易长期处于入超的地位 ,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较密切 ,南宁的出口比较活跃 ,与国内市场联系紧密。广西 3个商埠与国内外市场联系的加强 ,有赖于轮船运输、邮电通讯、报关转运、批发商、平码行等经济行业及经济实体的作用。近代广西商埠与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2000年04期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约开商埠与自开商埠商品经济功能比较——以农产品商品化为例

    袁钰

    约开商埠和自开商埠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在它们的商品经济功能方面 ,具有一定的差异。以农产品商品化为例 ,由于均属商埠 ,故共同推动着其程度的提高 ;但由于开埠性质的不同 ,又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存在一些相异之处 ,具体表现在流向及种类、交易方式、交易媒介以及与工业品关系的不同

    2000年04期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六朝谢氏世系新考

    莫道才

    新发现的《汨罗谢氏图谱》为研究六朝谢氏世系提供了新的材料 ,使我们对六朝谢氏的世系过程有了新的认识。首先 ,对谢氏世系的追溯时限比《郝表》多七代 ,比《丁表》多五代。同时 ,可以修正对谢氏家族兴起时间的认识。谢氏家族兴于东汉谢夷吾而不是人们所以为的东晋谢鲲或谢尚。其次 ,三种谱系的世系承继不同 ,这便提出了一些问题 ,而谢灵运有几个儿子以及谢月兆是谁之子等问题 ,对文学史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其三 ,可以对谢氏家族诸重要人物的人名用字差异提供辨析依据。

    2000年04期 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论古代南越与中原的关系

    廖国一

    从商周时代起 ,岭南地区的南越文化就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 ,这种影响在秦汉统一岭南以后更为强烈。中原汉文化的传入 ,加快了南越的开发 ,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密切了中原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的关系。在中原文化的推动下 ,南越也发展了独具特色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2000年04期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对马与中国古代历史的文化认识

    周作明

    马是人类豢养的六畜之一。在中国古代社会里 ,马与人们的关系 ,最初只是日常生活上的关系 ,马供给人们马乳、马肉 ,供人们出行时乘骑。随着中国古代礼制和中国古代战争的发展 ,马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愈来愈显突出 ,在人们的乘驾之礼、丧葬之礼及民族的冲突和诸侯的战争中都少不了马。马由人们生活中的一般地位 ,上升到礼仪和军政的重要地位 ,形成了中国古代特殊的马文化

    2000年04期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说话”问题

    赵则玲

    “说话”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是考查应试人的普通话口语能力。虽然“说话”的测试标准力求全面考查应试人的整体普通话口语水平 ,但在实际操作规程中 ,并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 ,其中暴露出不少值得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现有的测试内容、测试标准、测试方式等都应作适当改变 ,才能使“说话”测试发挥应有的作用

    2000年04期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坚贞不渝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林焕平教授

    林宝全

    2000年04期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