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浅论毛泽东的人权观

    钟瑞添

    毛泽东的人权观,其主要内容是:国家的独立权和民族的自决权,是实现人权的根本前提;从中国国情出发,生存权是最基本的人权;在中国,只有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使中国人民享有真正的政治权利;保障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人权的本质;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促进民族共同繁荣,是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各少数民族只有在新中国才能享有完整的平等权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论道德建设的现实基础——马克思对哲学道德化诘难的科学意蕴

    谭培文

    哲学道德化是青年黑格尔派调和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唯心主义方法。它反映了由当时德国落后的物质关系培育出来的小市民的怯懦心理。它越是执著,就越会带来德国生存的危机。道德的力量不在它自身的神圣和崇高,它是一定时代伦理精神与现实接触时发出的真正回声。因而,我国道德建设应敢于直面市场经济中现实的物质利益关系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试论基因工程的哲学特征

    黄明

    基因工程是模拟自然界的染色体重排、基因突变而在体外进行的基因重组。基因工程的哲学特征表现为:多样性和统一性、偶然性和必然性、客观性和主观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及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化学家如何看待多元方法论

    黄瑞雄

    费耶阿本德提出的“反对方法”,实质是主张多元方法论。化学家在科学发现和理论创造中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的事实说明,费氏的主张具有其合理性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关于举证责任在解决民事、经济纠纷中的关键作用

    宋才发

    规定当事人举证是民事、经济诉讼立法的国际惯例。原告有证明自己主张合法、合理的责任和权利,被告有辩驳的权利,“谁主张,谁举证”。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依法免除原告的举证责任,也可以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举证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运作过程,随着民事诉讼程序的推进,举证责任也可能发生转移。质证是辨明证据材料真伪、主次的重要途径,因而质证制度是我国民事程序和民事诉讼证据的一项重要制度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法价值分类探析

    董洁

    法价值是法学体系的理论基础,人们为了认识上的需要,按照特定的标准对法价值现象进行分门别类,这就形成了法价值分类理论。法价值分类具有多样性、层次性、科学性等特征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学校德育误区追因

    郭志峰,唐荣德

    德育诸误区的存在使学校德育功效低下,难于实现学生由德育客体向主动参与社会道德生活、主动创造新道德风尚的主体转化。囿于知识论哲学框架,执迷于确定性知识追求、忽略意义的思考是德育步入误区的根本原因所在;进而陷于知识世界,不考虑学生在道德规范接受活动中预存的主体前提,使学校德育成了“无人的德育”;重道德认识、轻道德需要与道德实践,则是步入误区的直接原因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关于因材施教的断想——兼谈因材施教的内涵与外延

    谢开勇

    当前因材施教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理解偏颇,人为地缩小因材施教内涵;形式僵化雷同;实效性较差。造成的原因是其单向性、包办性、静态性和狭隘性。正确实施因材施教,一是要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二是要进行动态的因材施教,三是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四是要“己”“彼”结合,双向问诊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试论高校师资队伍的经济配置

    卢瑞萍

    高校师资队伍的经济配置以师资队伍年龄总和最低或师资队伍工资总额最低作为优化目标,受各级职务教师在教学科研各环节中所承担的任务量的制约。运用数学方法能够实现师资队伍的经济配置,提高教育投资效益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变形的神话——《尤利西斯》叙述文体的审美透视

    刘燕

    乔伊斯的经典之作《尤利西斯》是一个关于海神(普洛透斯)变形的神话,其在叙述文体上所作出的艰辛努力,如语言风格的多样化,对电影、音乐、戏剧等其他艺术媒体的借鉴,滑稽模仿与拼凑等等,有其内在的精神追求和美学意义。小说叙述文体的变幻多端、难以捉摸恰恰印证了小说所要表现的一个失去理性秩序之后变得支离破碎、荒诞离奇的现实世界。因此,叙述文体本身就不再是形式主义的,而是处于审美经验的核心地位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寻找灵魂的栖息之乡——论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哲学意蕴

    李曙豪

    郁达夫小说中的感伤情调作为一种风格或者审美自觉,其背后的原因是他浓厚的生命悲剧意识。生命悲剧意识渗透在他的创作中,构成了作品的哲学形态之核心,可以从“生的苦闷”、“情爱精神家园”和“宗教归宿”三个角度来探究其幽隐的灵魂世界和独特的艺术天地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散文画”:现代女性小说的艺术特征

    李奇志

    现代女性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散文画”,其审美品格主要是通过场景描绘和人物描摹实现的;其结构形式有“组画”结构和“画簿”结构;小说中独特的文字色彩呈现了鲜活的人生质感和生命内容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论苏青创作中独特的女性视角

    吴成年

    与众多现代女作家重社会批判不同,苏青侧重于女性自身批判,即从女性自我价值的失落、男权意识的制约、女性男性化这三个方面批判了女性异化。苏青的女性异化批判也与萧红、张爱玲不同,表现她在女性解放命题上探讨的独到、深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超前性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五四时期陈独秀反孔思想平议

    宾长初

    五四时期,陈独秀发表了许多反孔排儒的文章,对涉及孔教、儒学的诸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他对孔学的文化批判却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清末军制的演变与新军的变异

    秦宏毅

    20世纪中后期,为适应日益紧迫的军事、政治斗争的需要,清王朝军队开始了强弱兴替的演化过程,其军制变化呈现出由封建化向近代化发展的趋势。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利用清政府改换军制的机会,打入新军,实行“运动新军”的战略。辛亥年中,革命党人领导部分南方新军倒戈起义,汉族地主实力派控制的新军见机转向。新军的背离使清王朝最终被倾覆,但各地新军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迥异,属性复杂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试论图书出版美学

    黄理彪

    图书出版美学是研究图书出版活动中的审美活动和审美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可分为三个层次:图书;出版;材料。它具有四个重要特点:综合性;应用性;广域性;动态复杂性。逻辑构架包括图书出版美学的文化定位和哲学定位,美是如何实现的,图书美的内容、形式及其历史变化和图书的审美价值等。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三论”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论编辑的形象与素质

    王慧瑾

    编辑肩负引导时代意识潮流的重任,编辑职业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而好形象又依赖于编辑自身素质的提高。编辑要有高尚的品格和强烈的事业心,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写作能力、公关能力和创新意识。编辑只有不断完善自身修养,才能体现社会意志,推出绚丽多彩的文化精品。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关于新加坡、菲律宾社会的文化思考

    范丽萍

    新加坡和菲律宾在文化上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文化类型。尽管两国文化有着受西方文化殖民的共同遭遇,但是,由于在西方文化殖民活动中不同的命运及历史原因,两国在工业化过程中的文化构建也大相径庭,这也成为影响两国发展的文化因素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开拓新领域 展示新成果——《广西各民族宗法制度研究》编辑后记

    王昶

    宗法制度是以父权和族权为特征的,包含有阶级对抗内容的一种宗族、家族制度。宗法制度及其文化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研究宗法制度不仅对了解历史上的中国,而且对了解现实的中国...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