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论法治与法观念的现代化

    李潇

    法治是在商品经济中产生以自由、平等、权利等观念为基础,以宪政和民主政治制度所体现的权利制约权力为核心内容,并以建立在自然法为基础上的人权保护为目的的一种关于治理国家的政治法律思想和原则。法观念的现代化则指人的法观念发展到现代最新阶段的进步状态。现代化的法治观念的培养必须积极推进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司法制度,普及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道德与法律相互关系的再认识

    曾忠东,黄竹胜

    中国实现法治,既需要法律与道德的互补,更需要法律与道德的适度分离。在中国特定的法文化氛围中,应努力实现法律的非道德化而不是道德的法律化、制度化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驰名商标法律保护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蒋人文

    驰名商标法律保护的建立,使驰名商标概念特定化、法律化。驰名商标法律保护采用允许和禁止两种方式。驰名商标法律保护的内容应是从相同或近似商品、服务扩大到非类似商品、服务上;禁止淡化驰名商标;采用使用与注册相结合的标准,使未注册与已注册驰名商标享有同等的法律保护;加强驰名商标的民事和行政保护内容的完善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论邓小平关于青年历史责任思想

    欧阳林

    加强对青年一代理想信念和历史责任的教育,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一项紧迫任务。邓小平关于青年历史责任问题的论述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我们可以从科教兴国,人才战略,坚持正确发展道路几个方面加以认识和理解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主体性德育模式试构

    白先同,郭志峰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不同程度存在主体性失落的误区: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德育目标当作德育起点;忽视受教育者自身的实践活动;德育功能认识片面。学校德育主体在道德接受中的心理机制是:道德需要是学生道德行为的心理动力和主要归因;在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中,道德信念是中心环节,道德修养是关键。在此基础上,试构学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学校德育主体道德接受通式,品德结构模式,德育观念转变模式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论类比教学模式

    徐学福

    类比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有意义学习理论、激活理论、迁移理论;开展类比教学的一般步骤有引入本体、回顾喻体、确定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特征、直观表示相似点、小结、指出类比的不足;运用类比的操作策略要求:把类比和举例区别开来;掌握类比的效率标准;建立多个类比;灵活安排操作程序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广西各民族高中生现代化意识发展的调查报告

    文萍,李晓军,黄忠敬,余欣欣,白先同

    为研究广西各民族高中生现代化意识发展的情况,对广西各民族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分层抽样,抽取被试1156名,编制《HMOM问卷》,采用团体问卷调查方法,结论显示:高中生现代化意识发展水平不一,差别主要存在于地区之间,一般按“城市——县城——乡村”次序由高到低排列;差别存在于不同教育管理水平的学校之间;差异不受民族、性别、年龄等自然因素制约;在直接制约学生现代化意识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学生家庭的消费水准和父母亲职业影响有显著性和高初中一贯性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在研究皮亚杰理论时应当明确的两个基本问题

    廖昌荫

    在研究皮亚理论时应当明确的两个基本问题:首要的基本问题是皮亚杰的理论体系从整体上或根本上说是哲学理论。第二个基本问题是皮亚杰关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的观点是其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其根本之点是包括“转换”和“建构”在内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论。只有正确把握了皮亚杰关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的根本之点,才能明确皮亚杰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然后才能够在研究中弄清皮亚杰理论中的两条逻辑路线,从而领悟皮亚杰所走过的“生物学—哲学—心理学—发生认识论”的学术道路,以期最终从哲学的高度在整体上把握皮亚杰的理论体系,取得确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论中古游览类诗作

    胡大雷

    《文选》诗有游览类,这是中古游览类诗的代表。游览类诗的题目一般标明游览地点,有的还标明游览的方式或作诗的原由。游览类诗所叙景物有四:园林、山水、名胜古迹及一般性景物。游览类诗的抒情分三种模式:触景生情、造景抒情、游景悦情;游景悦情突出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赏悦,它对山水诗的形成有决定性的意义。游览类诗在中古各时期有不同特征:魏晋时把游览与园林宴饮结合起来;东晋时把游览与阐发玄言结合起来;宋时以游览山水景物为主;齐梁时所遇景物都可作为描摹对象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吴梅《风洞山》传奇简论

    李复波

    吴梅是近代一位曲学大师,《风洞山》是他最具影响的剧作。这部传奇政治色彩浓厚,思想感情强烈,奏出了时代的强音,表达了作者真挚的爱国情怀;在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表现了深厚的功力。但剧作在构思和结构上存在不足,影响了它的成就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袁枚骈文试论

    昝亮,李丹博

    袁枚是清乾隆朝最具声望的骈文作家,其骈散观简洁明当、质实新颖,加之他一生学问广博,识见超卓,所以其骈文艺术极具特色。从“《小仓山房外集》的版本与流传”中可以看出袁枚骈文在清代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间出议论、长联纵横,体格创新、生面别开,用典博丽、属对精整和骈散并重、意致疏爽是袁枚骈文的独到之处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宋元时期入声韵尾的消变

    刘青松

    唐代后期,入声韵尾已开始相混,宋代发生巨变。考察《宋词纪事》和《宋诗纪事》的所有入声韵例表明:最先是臻摄三、四等和深摄缉韵向曾摄、梗摄三、四等靠拢,接着是山、咸二摄三、四等合流,随后混入曾、梗二摄三、四等;同时,臻摄合口三、四等混入通摄三等。宕、江二摄在完成了其内部合并之后,一直保持为独立的一类,其韵尾的消变是最晚的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明代庶吉士制度探微

    邹长清

    在科举取士的基础上,明代创立了庶吉士制度。有明一代从新科二甲、三甲进士中选拔庶吉士,培养三年,优者留为翰林官,次者出为科道、六部主事等官。这一制度在选官制度史和教育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制度对明代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的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李光耀廉政建设艺术初探

    肖立国

    李光耀在新加坡廉政建设成功的秘密,主要在于他善于吸收东、西方的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为新加坡的廉政建设巧妙地构筑了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政治文化,精心地设置了民主与精英相结合的基本政治制度,周密地制定了有利于新加坡廉政成功的切实可行的具体制度和措施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简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的吴稚晖

    林凤鸣,罗平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发动,国民党右派人物吴稚晖起了特殊作用。他给共产党罗织“罪名”,为国民党新右派“清党”提供依据,并为政变的发动披上了一件“合法”的外衣,在蒋、汪结盟、宁汉合流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吴稚晖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充当了阴谋家的角色,他是政变的祸首、元凶之一。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试论建立高师历史学科的整体结构教学模式

    李庚靖

    建立高师历史学科的整体结构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同时也吸收了一些20世纪西方先进的学术成果。在高等师范院校中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强调把历史作为一个整体去对待,注意历史事件的普遍联系。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实现高师历史教学内容的交叉渗透与整合,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从《论语》看孔子的言语教育

    林润之

    孔子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他把言语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孔子根据他的教育目的提出正名说,倡导雅言,讲究言辞达意、言无所苟、修辞立诚,以培养具有良好语言修养的君子。正名说表明他重视语言的干预功能。辞达不是不讲文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言无所苟要求注意场合,分清对象。修辞立诚的观点把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孔子言语教育的观点和实践,表明他是正确把握教书育人关系的杰出的教育家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宋人生唐后,开辟真为难——论黄山谷的书法创作心态

    黎东明

    宋代书法家有意识地避开唐代大师所创造的完美法度之高峰,另辟蹊径,建构尚意书风,黄山谷便是其中一位不遗余力者。他在书法创作中,敢于突破传统书法温和蕴藉的规范,大胆追求新奇险绝,甚至时违传统书法创作之大忌于不顾,以势取胜,突出不和谐因素,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为建构宋代尚意书风增添了精彩的一笔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一本系统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体系的新书——读《新时期哲学的发展》

    金邦秋

    一本系统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体系的新书——读《新时期哲学的发展》金邦秋本文于1998年3月15日收到。由广西师范大学潘宝卿教授主编的《新时期哲学的发展》一书,是国家教委“八·五”社科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这是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专著。最近,...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