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论法价值观及其特征

    周世中

    法价值观是主体以其需求系统为基础,对主体与法律之间的价值(价值关系)进行整合而形成的观念形态,它具有主观性、调节性、评判性和定向性的特征。构成法价值观的基元要素是法价值评价的标准、法律理想和法律态度。

    1997年03期 1-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 道德与法律的良性建构

    远雁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现代社会中法律与道德的依赖性愈加紧密,正像历史是在合力中前进一样,法律也始终在道德的正负激流冲荡中向前迈进。建构法律与道德的良性关系,发挥道德与法律的互动机制,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997年03期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现代企业宏观调控制度的再探讨

    宋才发

    宏观调控是保障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需要。构建新型的宏观调控体系,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环境保证。因而,必须深化企业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调控手段,依法规范宏观调控的运行机制。政府调控经济行为立法,是保证政府经济行为在最优化原则内活动的基本要求。

    1997年03期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 论国有企业结构调整中的租赁融资

    孙建华

    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偏低。国有企业要走出当前的困境,就要实行结构调整,融资租赁在企业结构调整中大有作为,能起到填平资金缺口作用,盘活国有企业的闲置资产。此外,还必须在立法、行业管理、政策扶持、建立权威的资产评估等方面做文章。

    1997年03期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 企业富余人员安置的对策

    王绍喜

    我国企业富余职工人数较多,构成复杂,再就业压力加大。安置好企业富余人员的思路是:政府重视,调整产业结构,分流就业范围;广开就业门路,控制外来民工数量;加强转岗培训,推行劳务输出;办好劳动力市场,完善职工失业保险制度。

    1997年03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论1937年上半年日本对华政策的演变

    罗平汉

    1937年上半年,日本针对西安事变后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深感以往的侵华策略有修正之必要,乃制造了一系列的“中日亲善”假象。而同时,日本国内的“对华一击”论亦不断抬头,中日关系在半年的相对平静之后,日本挑起了卢沟桥事变。

    1997年03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 抗日战争时期内迁难民与内迁文化略论

    张红

    内迁难民是抗日战争时期特殊环境的产物,它对内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内迁难民是构建内迁文化的重要基础,影响着内迁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内涵。内迁文化和内迁难民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97年03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试论近代广西宗法文化的变异性表现及其批判继承

    钱宗范

    广西近代社会宗法文化的变异性主要表现在族长由传统继承转变为选举产生,族权行使由个人专制转变为集体执行,族产由世袭的地产转化为能生息的资本,族谱族规由维护封建伦常转化为产生了民主和商品意识,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事务中占有了较突出的地位。这些变异的产生有其历史背景和规律,正确认识宗法文化及其变异性有利于当今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

    1997年03期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 建国前黎族社会宗法制度存在形态浅析

    何海龙

    黎族是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黎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亦存在宗法制,黎族社会组织、继承制度、婚嫁习俗都表现出有民族特色的、浓厚的宗法性。

    1997年03期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文学反讽与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

    刘迎

    反讽,作为一种辞格,早在古希腊喜剧中就有妙用,但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及文学批评手法,则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蔚然兴起的。文学反讽命题的建立,在对一些重大而棘手的文学现象的把握上展示了独特的优势,大大拓展了文学批评的思维和视野。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这部小说中,不仅在微观语言修辞范围使用了反讽辞格,更主要是在小说的结构上,小说中人物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与展开上,把反讽作为一种宏观意味的文学创作原则,妙用命运反讽、戏剧反讽、浪漫反讽等诸种文学反讽手法,使这部小说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斐然,因而奠定了哈代在世界文坛上的独特地位。

    1997年03期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 美国现代史诗:《白鲸》四个世界的阐释

    麦永雄

    麦尔维尔的《白鲸》内涵极为丰富,可将其阐释为四个互有联系的世界:与社会批评相关的“裴廓德”世界、与悲剧式崇高美相关的大海世界、与艺术表现相关的神秘的命运世界、与神话一原型批评相关的黑、白人水手之间的友谊世界。国内对《白鲸》的评价侧重其现代性(社会意义),而西方的评论则关注其史诗性。以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审视之,则不宜偏执一隅,而应从总体上将《白鲸》视为具有多维立体结构及意义的美国现代史诗。

    1997年03期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 论文学批评品位

    张利群

    当前文学批评面临着困境,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批评必须以其自身内部机制的转换和蜕变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品位才能走出困境,抓住机遇。批评品位的结构构成的哲学、文化、审美、历史意味既出自社会对批评的要求,又出自批评的内在要求。通过批评标准的建立将批评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是社会对批评的需要和希望,也是批评家的责任。

    1997年03期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 论唐代艳情游仙诗

    李乃龙

    唐代艳情游仙诗产生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源于神仙观念;二是来自道教有关性的养生术;三是仙话传说的影响。游仙诗中所写仙女与凡夫之恋,表现了艳情的雅化;中唐游仙诗则将艳情诗仙化,道士和女冠之间的恋情被视为仙人之恋。李商隐的爱情游仙诗内容深情绵邈,表达婉转曲折,成为这类诗歌的极品。

    1997年03期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 论研究宋人音释的意义和方法

    孙建元

    研究家人音释,可以考求出宋代通语音系的声韵调系统,建立宋代语音音系字表,辨明宋代方音的布局及一些重要方音的主要特点和大致面貌、弄清现代北京音中一些例外音读字的音读的来源,校正音释所注之书后出刊本中的讹误。研究宋人音释,在运用前修时贤阐发的反切比较方法时,尚须着力甄别不同性质的音读,区分通语音和方音。

    1997年03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教学信息沟通研究

    梁锐,邓健,高金岭

    教学信息传播是教学信息研究不可或缺也是薄弱的方面。教学信息运动分为二类:与心理活动方式相关的内部形式;与个体间沟通方式相关的外部形式。依据社会性含量把外部形式分析为点式、线式、网式沟通并整合为教学信息场,其具体形态为群体属性各异的讲授式、提问式、实验操作式、课堂讨论式教学沟通网络。最后,系统分析教学沟通机制,提出一般模式,认为教学信息场效应取决于课堂交互影响作用的大小,表示为共性因素与个性因素的函数。

    1997年03期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 试论我国转型期的学校德育

    李志东

    当前,传统学校德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开放式的、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对学校德育的要求,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目标上的理想化、片面化与缺乏层次性和广泛性;2.德育内容的片面性与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3.德育方法上的简单化、封闭性与保守性;德育途径上的单一化等。为适应新的形势,学校德育应建立适度的、全面的、多层次的德育目标体系,确立全面的多层次的德育内容,建设立体多维、纵横配合的学校德育工作渠道等德育新体系。

    1997年03期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库恩的课程思想

    徐学福

    库恩非常关注科学教育,他认为以课本为中心的教育易形成绝对化的科学知识观、错误的科学方法论、片面的科学发展观;因而主张每次科学革命后必须重写教科书,并且在教科书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给受教育者提供解“难题”的机会。他的课程思想给我们的自然学科改革的启示有:1.及时更新教学内容;2.教科书应融合知识的逻辑、实证、心理三个层面;3.有机吸取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知识。

    1997年03期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天人合一 音由心生──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许燕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在其价值观中,音乐被视为一种思想内涵的载体形式,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礼”与“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其线性旋律结构范式,表现为一种生命运动与宇宙自然共节律、同节拍的艺术思维品格,体现着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其不按严格的几何原理布局的即兴性自由变化的反复运用,则又恰好同人的心理活动与感受过程相契合,给人以更多的自我体验和自由发挥的机会,表现出以“人”为核心、以自然人性为出发点的人文倾向。

    1997年03期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 论编辑劳动的特点

    李启贤

    编辑的劳动有着自己固有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编辑、科研、育人三位一体的综合;个体性劳动与群体性劳动的结合;内在本质的创造性与外在形式的潜隐性的统一;劳动的“有我”与劳动成果的“无我”相表里。

    1997年03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