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肇毅
抗日战争是中国反对日本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阶段。中国人民空前觉醒和团结,形成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掀起民族革命高潮。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已经锻炼成熟,成为革命的坚强领导者。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民族自信心,鼓舞中国人民去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蔡泽军,张红
内迁文化是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种带有鲜明时代和区域色彩的抗战文化。作者第一次就当时全国抗日救亡形势、国共合作形成的大气候、西南地区存在的小环境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得出内迁文化形成和发展是一系列历史因素合力的结果。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袁竞雄,林凤鸣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桂系首先形成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桂系在广西、安徽等地实行了一些比较开明进步的政策和措施,允许共产党人和社会进步人士在广西和安徽开展抗日文化宣传,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与桂系的成功合作,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蒋红彬
抗战爆发后,广大华侨妇女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建立抗日救国组织,主动捐钱捐物、抵制日货、开展援华宣传,成为支援祖国抗战的一支生力军。并分析了华侨妇女积极支援祖国抗战的主要原因。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周世中
近年来我国的仲裁制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仲裁机构的性质不确定;仲裁机构不统一;仲裁裁决的制度不统一;仲裁的立法不统一。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修改与现行的《仲裁法》相抵触的法律和法规,建立民间的仲裁机构,加强仲裁队伍的建设,建立统一的仲裁制度。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黄竹胜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冲突格局呈多维化和复杂化的趋向,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利益冲突是一种理性选择。法律解决在本质上,应是公平解决和合理平抑,而不是人为的利益扭曲。要实现利益冲突的公平解决,必须以立法公平为起点,并通过公平司法才能达到。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蒋人文
自愿原则是仲裁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反映了仲裁的基本属性,在我国仲裁中主要体现于国内经济合同仲裁、技术合同仲裁和涉外仲裁中,这种体现还不统一、有差异。我国新颁布的《仲裁法》对自愿原则作了全面规定,使自愿原则体现趋于统一和完善。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倪业群
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最基本的特征。社会危害性,就是行为对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造成的这样或那样损害的事实特征。考察和认定社会危害性要用历史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社会危害性的轻重大小决定于行为侵犯的客体;决定于犯罪的手段、后果及时间、地点;决定于行为人的主观因素。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白先同,文萍,韦义平
在英克尔斯等人研究基础上,自编了《MSOM测查问卷》,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内12个民族2264名初中三年级学生现代化意识的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发现:1.各族学生之间的现代化意识发展水平有显著差异。2.不同地区学生现代化意识发展水平有显著差异,其中城市中学学生现代化意识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县城中学学生,乡一级中学学生现代化意识发展水平最低。在经济发展处于同一层次而实行农科教相结合的教育综合改革地区的学生,其现代化意识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城乡中学学生。3.不同地区同一民族学生的现代化意识发展水平也显著不同,其水平也遵循城市、县城、乡村这样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其间的差异是显著的。4.在影响学生现代化意识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家庭消费水平、父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家庭人口数和学生本人的年龄对学生现代化意识的影响最大,而且家庭人口数和学生年龄对现代化意识的发展有负效应。民族学生的现代化意识作为一种观念具有可变性和可塑性的特点,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现代化意识是可行的;农、科、教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可能是培养学生现代化意识的主要途径。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陈时见
京族当代教育是指1949年新中国建立至今京族地区教育的发展状况。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建国初期,京族教育经过调整、整顿得到了初步发展;“文革”时期,盲目发展中小学,学校秩序混乱,教师遭受打击批判,除扫盲教育取得新进展外,其余各类教育的发展受到阻碍;“文革”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被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数量、质量、类型上都有了飞跃的发展,基本扫除了文盲,普及了小学教育,发展了学前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文化技术教育更是呈现出全面综合发展的勃勃生机。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马佳宏
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对于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产业,教育产业在开发人力资源上需要较长的周期,具有较高的效率,能带来巨大的效益;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优先发展教育产业,以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冯季林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其一,有坚定的逻辑学基础。其二,可以避免在限定“非智力因素”的组成部分时出现混乱。其三,对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张利群
诗话词话的思维方式有别于西方诗学理论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具有自身的特征和独立性,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古典文论和古典美学理论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和审美传统。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李复波
诗话、词话具有文学价值。从整体的风貌上看,诗话、词话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笔记文体”、“小品风格”、“诗歌韵味”三个方面。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王德明
宋代诗话创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闲谈,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这种目的使诗话在创作上貌谐实庄、跟小说同性质、语言通俗化、追求趣味性。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 李莉
鲁迅的小说一反中国传统短篇情节小说的模式,简化、淡化故事情节。着力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小说的结构形态、描写、叙述等艺术方法也相应地出现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发展和变化,开中国短篇性格小说之先河。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 袁文杰
小说的现代化关键在于对时代和艺术内在发展规律的双重把握。郁达夫独具意蕴的感伤小说在现代化进程上应该得到重视并赋予合适的价值评估。。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现实意义,以及文本中所蕴含的人生类型等等,基本实现了对时代层面的全方位透视。小说艺术上表现出超越与重塑,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特点,标志着“自叙传”伤情小说的诞生。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 关英伟
动物词语的褒贬色彩及其对立关系,是在汉民族文化背景中形成的一种常规形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这一常规模式的突破就是偏离。正偏离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创新,是艺术佳句;负偏离往往降低表达效果,是语言失误、言语错误。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