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国平
<正>毛泽东同志在他的一生中非常注重反腐败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反腐倡廉思想,对我们今天和将来正确开展反腐败的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94年S2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黄上进
<正>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汹涌澎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的时候,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是自觉、积极地投身于改革,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领导改革,带头改革呢,还是指手划脚、说三道四、犹豫徘徊,贻误当前有利时机?我们认为: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责无旁贷地做改革开放的先锋。
1994年S2期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何立荣
<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发行,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法学界的一件大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里有关法制建设方面的论述很多,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认真学习、深入领会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对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律体系,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无疑具有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
1994年S2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蒋耀强
<正>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明确提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衡量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对“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作些探讨。
1994年S2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谢向阳
<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它反映了人们各尽其才,各有所用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为各类人才发挥才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1994年S2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蒋太迪
<正>理想的市场经济是通过以价格为基础的“看不见的手”来调节供求关系,以实现资源有效合理的配置。但是,现实中的市场经济是在非完全竞争条件下运行的,市场机制会存在某些缺陷,为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政府必然用“看得见的手”干预和调控经济,以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对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谈谈自己的看法。
1994年S2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韦文英
<正>分配是整个生产过程一个重要环节,能否解决好分配问题,直接关系到生产能否顺利进行。所以,收入分配问题是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但是,对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分析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本文试就市场经济体制下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作一简单分析。
1994年S2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乐和平
<正>《资本论》是马克思留给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蕴藏了无数珍宝和丰富的科学思想,其中的“商品理论”就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资本论》以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商品为逻辑起点,唯物辩证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和范畴,为科学研究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探讨《资本论》的逻辑起点,有助于把握其内容及体系结构,对于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也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1994年S2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翟北平
<正>森林——这个绿色的宝库,与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然而人类的某些行为,如毁林开荒,导致森林的大量减少。山林承包到户之初,许多人担心政策会变,纷纷把林木砍光伐尽,也有部分人浑水摸鱼,哄抢盗伐。近年来,虽然大力植树造林,但全国每年木材的消耗量仍超过生长量约1亿立方米。几十年来的乱砍滥伐,使我国森林覆盖面积和蓄积量大幅度下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是一个大系统,森林则是生态系统的主体。树立系统观念,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1994年S2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唐立中
<正>词的感情色彩是词的附加意义,它是附加在词的理性意义上的各种各样的主观态度,这种态度有赞美有贬斥有愤怒有欣喜。虽然词的感情色彩是附加意义,但它的表达力有时比理性意义还要强。我们要理解隐藏在词后的微妙的细腻的感情,就必须了解感情色彩的制约因素。
1994年S2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王思文
<正>《子虚赋》、《上林赋》好似一出戏的两幕,第一幕以齐、楚矛盾为主,子虚、乌有竞相夸饰争胜;第二幕以天子同诸侯的矛盾为主,亡是公批判齐楚诸侯和子虚、乌有,力推天子。在这出戏中,自从子虚先生的夸饰开了头,夸饰争胜就陷入了连锁反应,而且争胜的形式很特别。乌有先生一面以伦理的武器批判子虚先生“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靡”,实乃“彰君恶而伤私义”,一面又极夸齐国苑囿之大——“吞若云梦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随之而来的亡是公也同样先拿出仁义之道,批判子虚、乌有“争于游戏之乐,苑囿之大,欲以奢侈相胜,荒淫相越”,接着他也大夸天子苑囿之大,围猎之盛,最后落入了夸耀天子解酒罢猎,普施仁义于天下的美举。而子虚、乌有听后为之“愀然改容,超若自失”,表示见教受命。
1994年S2期 30-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罗方龙
<正>韩愈是唐代古文创作的集大成者之一。他的散文“如长江大注,千里一道,冲飙激浪,污流不滞”(皇甫湜《谕业》),“自诸子以来未有也”(石介《尊韩》)。这种成功,是他对前代文学“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俱收并蓄,待用无遗”(韩愈《进学解》)的必然结果。韩愈之后的赵德,在《文录序》中曾这样评价韩愈和他的散文:“昌黎公,圣人之徒欤!其文高出,与古之遗文不相上下。”以韩愈散文的成就比于先秦古文,实在是不过分的。这种评价同时也昭示了韩愈散文与先秦古文的流和源的关系。
1994年S2期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桑林佳
<正>东汉张衡的《归田赋》以清新质朴的艺术风格,情真意远的思想寄托,在汉赋一代文学中独树一帜,为历代所瞩目。它具有一种怎样的美呢?品味其中,深切地感觉到它那脱俗的气息,自然清丽的意境创造以及蕴含其中的作者的高洁志向和对人生意义的深深思考。司空图《诗品·疏野》说:“惟性所宅,真取弗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室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意思是(一)表现出真率的思想感情;(二)善于囊括万物为我所用;(三)文风平实自然、质朴无华。如果具备了这些特征便是得了疏野的真谛。《归田赋》自我表现真率无羁,并且大胆地将万事万物集于“我”所伸扬的掌握之中,为“我”左右,亦以此为趣,以此为美,这正是野趣美的集中表现。以下从几点来探讨。
1994年S2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龙文玲
<正>《读山海经》十三首是陶渊明重要的组诗。自从鲁迅先生把组诗中的“精卫衔微木”誉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人们便常把它与《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等作品并尊为表现诗人“不屈的意志”的咏怀诗。如有一部文学史认为:“‘猛志固常在’,说明诗人心中永远燃烧着一股不熄的火。”一部影响广泛的陶渊明论著亦指出:“陶渊明‘火气’十足的作品,还有《读山海经)组诗(十三首),……诗中借神仙荒怪之论,发其悲愤不平之
1994年S2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包才华
<正>清代文艺评论家刘熙载《艺概·赋概》论及司马相如赋时说:“相如一切文皆善于驾空行危。其赋既会造出奇怪,又会撇窅冥,所谓‘似不从人间来者’此也。”所谓“奇怪”“窅冥”云云,无非是说相如之赋运用了奇丽梦幻的神话素材,写的是非人间的仙界神境,故武帝谈其《大人赋》,竟“飘飘然似游天地之间意”。早在汉代的司马迁也说相如之赋“多虚辞滥说”,晋人挚虞《文章流别论》也批评相如赋“假象过大”,说的都是艺术夸
1994年S2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蒋士会
<正>师范生在几年的学习中,人人都必须经过教育实习这一环节。在教育实习中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内容便是登台讲课。讲课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实习生本人的实习成绩及能否胜任教师工作。然而大多数同学在登台讲课时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如何克服这种紧张心理,把它转化为有利于讲课的积极因素,使讲课取得成功。本文就此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1994年S2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张进清
<正>一、问题的提出 归因理论问题一直是社会心理学家关注的一个课题。归因理论,最早是由海德提出的。海德认为,每个人在其日常生活中都要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的因和果进行分析,即人们都要对自己或别人的所作所为提出“为什么”的问题。所谓归因是对自己或别人所做过的事情的结果或外部行为的原因所进行的推论。海德认为,人们把因果关系归为两类,一类是外部原因,另一类是内部原因。
1994年S2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李艳梅
<正>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从汉唐到宋元的一千多年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许多方面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可是为什么到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却大大落后了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仅对影响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作初步的探讨。
1994年S2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刘文俊
<正>刘韵珂,字玉坡,山东汶上人,1840年由四川布政使接替因失定海而被革职的乌尔恭额,任浙江巡抚。在浙抚任上,他主战坚决,备战积极,但后来突然又上奏主“和”。本文拟对这段时期的刘韵珂略作分析。
1994年S2期 56-5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蓝武
<正>何谓“信息”?学术界说法不一。一般地,狭义的“信息”,是指通讯信号之类的概念;广义的“信息”,则指来自各种渠道的各种类型的消息。本文试图从广义信息的角度,对方志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初探,以求教于方家。
1994年S2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韦勇强
<正>1978年中国科学院召开图书情报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提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观点,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各家意见纷纭,莫衷一是。对此,我不揣浅陋,拟就档案和图书的差异性、互补性略陈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1994年S2期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何棣华
<正>当今世界,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兴起,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一些发达国家的学者们认为,这是信息时代到来的象征。有人把它称为“第三次浪潮”、“第四次工业革命”或“信息革命”。尽管人们对它的提法不同,但都强调了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当今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已经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在国外,甚至有人预言: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物质生产资料,而是信息。信息“是指有关某一领域有用事物最新情况的报导”。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有人称它为人类社会的“第二资源”,是构成生产力的最活跃因素,也是未来社会竞争成败的关键。
1994年S2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阎金娇,林祥任
<正>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它与课程学习并重,是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学位论文的水平如何,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考核研究生科研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因而,我们要重视研究生的论文工作。
1994年S2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赵飞
通过对近代数学的基本观点——集合和数理逻辑的符号分析,阐述数学符号的一些特征;并对中学数学符号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1994年S2期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廖民锂,卜淑云
给出了体上列等差——等比循环矩阵的逆和列二元循环矩阵的逆的初等算法。
1994年S2期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范英梅
设G是阶为n的连通图,并且对G中任一点u,与u距离为2的顶点集在G中的导出子图的独立数为1,证明了若G是2连通的,则G是泛圈图,除非G≌C_4或C_5;若G是2连通的且δ(G) ≥3,则G是点泛圈图。
1994年S2期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唐金玉
刻画了凝聚环、遗传环、半遗传环及交换半局部环的局部特征,并给出了模的内射维数与平坦维数的一种计算方法。
1994年S2期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从彦丽,梁宏,卢泽勤
综述了国内外Mo-Schiff碱配合物的研究进展状况。
1994年S2期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梁达文
改进了山苍子油合成a-紫罗酮的方法,在缩合反应中直接用固体氢氧化钠作缩合剂,反应3h,假紫罗酮产率达92.87%;在环化反应中直接以未经真空分馏的假紫罗酮粗品为原料,加入苯作溶剂,反应1.5h,a-紫罗酮产率达87.87%。
1994年S2期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李芳良,吴群娣
采用常温催化快速氧化方法制备复合快干木薯淀粉粘合剂,系统地考察了淀粉中蛋白质的含量、氧化时间、催化剂、高聚物改性剂等因素对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1994年S2期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