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论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其协调

    王祥俊

    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系统的变迁及其协调,是社会良性运行,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变迁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其协调,揭示社会结构变迁的动因,对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深化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992年0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 略论城镇住房改革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

    田工

    我国现在的城镇职工住房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和矛盾,有必要对城镇职工住宅制度实行改革,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商品化的进程应与职工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相适应;住宅商品化和住房制度改革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提租补贴”是目前城镇职工住房制度改革方案的较佳选择,它可以在全国普遍推行,并有重要的意义。

    1992年01期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论优化教学信息系统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

    陈秀堂 ,周业昌

    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科学方法,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教学信息系统结构和调控的优化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各要素。并在古之训:“传道、授业、解惑”里注入现代教育思想内容。

    1992年01期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 试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

    唐荣德

    依据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和特点,探讨了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目的、原则和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应达到如下目的: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广西各少数民族本身的优秀文化传统,促进民族平等;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需要出发,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课程设置应遵循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适应与提高相结合、全国统一性与地方民族性相结合、继承与革新相结合、教学时间安排的灵活性等原则。在课程设置中要重点解决学制与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的类型与方式、多种语言课的设置等主要问题。

    1992年01期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 论丰子恺散文对绘画艺术的借鉴

    徐型

    散文和绘画各有自身的物质条件,局限着它们的表现力和表现范围,但各自又可以尽量吸收对方适用于自身艺术形式的长处。画家兼散文家丰子恺深谙此道,他的散文分别从重在表现瞬间、白描手法、“绘事后素”等方面借鉴了绘画艺术,形成了注重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瞬间的把握、以漫画式的勾勒再现人物形象和精神面貌以及“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等创作特色。同时,他的绘画也得益于他的文学素养,散文和绘画都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

    1992年01期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 “文艺亦以求真为唯一目的”——论茅盾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刘焕林

    茅盾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写真实的创作原则,坚持深入生活、实地观察的创作实践,注意揭示生活的本质,指明历史发展的趋向,并敢于触及当时的政治漩涡的中心,从而创造出真实性很强的充满时代精神和富有民族风格的精品,使他的小说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镜子。

    1992年01期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 《子夜》与传统小说的结构艺术

    崔柳生

    探讨《子夜》与传统文学的关系,着重论述《子夜》与我国传统小说的结构艺术从中看出《子夜》对传统小说的继承、发展和突破。

    1992年01期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 正始玄学与阮籍的游仙诗

    蔡锦军

    由于玄学的影响,阮籍的游仙诗风格清远恬淡,与受名理学影响的曹氏父子游仙诗激昂豪逸的风格不同。阮籍游仙诗中的仙境是他追寻到的玄学的理想精神家园,而不是道教中的大虚幻境。阮籍游仙诗中的仙人并非道教中长生不死的神仙,而是玄学中理想人格——“常与俗人别”的最高级隐士。受玄学思想的影响,阮籍游仙诗有玄理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演绎玄理、引用玄学词语、引用老庄之典、对得道之高峰体验的具体化四个方面。

    1992年01期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 论刘禹锡的古体诗

    宋心昌

    刘禹锡的古体诗可分五古和七古两大类。其五古主要学阮籍《咏怀》组诗,又受《古诗十九首》的影响,长篇五古为苏轼所效法,其七古成就较五古高,以学杜为主。作品除反映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外,还擅长刻画各种物态,有的自寓身世之感,七古中的讽刺诗用笔灵活,善于变化。杂言在七古中也很有特色。刘禹锡的古体诗在中唐诗坛上虽然谈不上开宗立派,但由于笔力劲健,语意超迈,因此仍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其古诗风格,介于韩愈与元、白之间而偏近韩愈,五七言长篇古诗尤其接近韩愈,而与孟郊、柳宗元、李贺等人的风格绝不相同。

    1992年01期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 古代诗论中的以禅论诗

    蒋述卓

    古代诗论中的以禅论诗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以禅论诗之创作。在此方面,古代诗论往往把参禅与论诗歌的构思、灵感的产生、创作的心理准备以及领悟前人的创作经验联系起来,而集中点则在于“悟”;(二)以禅论诗之欣赏,它追求的是言外之意、象外之象的超验之悟;(三)以禅衡诗之高下和以禅评诗之意境,古代诗论家以此表达他们的诗歌理想观。围绕着以禅论诗,古代诗论家还展开了不同观点的交锋,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禅学对诗学的渗透与影响。

    1992年01期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 论莎士比亚的喜剧艺术

    张江来

    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有一个发展过程,它经历了从模仿到成熟以至显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等阶段。《无事生非》是莎士比亚喜剧创作高峰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是莎士比亚最生动的一出喜剧。莎士比亚的喜剧都歌颂爱情和友谊,宣扬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表现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原则在私人生活与个人生活上的胜利。莎士比亚喜剧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情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运用乔装法、误会法和以毒攻毒等艺术技巧来造成喜剧气氛、增强喜剧效果。

    1992年01期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 试论李绛谏唐宪宗

    罗春雄

    贞元进士、宪宗朝宰相李绛,一贯忠于职守,以孜孜匡谏为己任。他上谏唐宪宗的主要内容有:亲贤良,去奸佞;抑宦官;去声色,戒奢侈;抚民安民,发展生产等。其谏诤的特点为:时而批评宪宗的过失,时而提醒宪宗防患于未然;批评直锐,据理力争;力排众议,提出不同见解等,李绛的谏疏,对元和中兴的出现起到了推动作用。

    1992年01期 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 论宋恕维新思想

    杨丽艳

    宋恕是一位近代维新思想家,其维新思想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内容包括许多激进的关于社会变革的主张,其中有些方面是独树一帜的。但是,由于时代、阶级和个人学识的限制,宋恕的维新思想又有矛盾性的一面。

    1992年01期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 李宗仁拒绝《国内和平协定》原因探析

    曹裕文

    李宗仁拒绝《国内和平协定》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从国际方面来说,美国杜鲁门政府从遏制共产主义运动出发,扶蒋反共。然而,蒋氏政府在与中共的较量中屡遭败绩,违背了美国政府的初衷,他们不得不采取换马政策,扶植李宗仁取而代之。因此,李宗仁把“划江而治”的希望寄托在美援上,妄图借助美援与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过江。从国内方面来说,国民党内的顽固势力控制了军政大权,从而左右了李宗仁的和谈。更何况李宗仁的自我意识,表现出一贯的反共立场和狂妄自大的情绪。以上诸方面因素促使他拒绝《国内和平协定》。

    1992年01期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