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从系统论角度看恩格斯的“典型”论

    赵纯兴

    <正>1888年4月初,恩格斯给《城市姑娘》的作者玛格丽特·哈克奈斯写了一封有关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理论的信。信中阐述的主要思想是说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不能仅仅满足于“细节的真实”,不能让自己的作品仅仅停留在一般的“现实主义的真实性”上面;还应该追求更高的真实,即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的真实。恩格斯十分坦率地指出,女作家的《城市姑娘》虽是具备了现实主义的真实性,表现了真正艺术家的勇气,并把一个老而又老的故事变成了新故事。但他批评小说“也许还不是充分的现实主义的”。他说:“据我看来,现实主

    1991年S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黑格尔《美学》的方法论价值

    卢铁澎

    <正>黑格尔《美学》的主要价值在哪里?我认为,《美学》以至整个黑格尔哲学的最大价值应是方法论方面的价值,也就是黑格尔富于革命性和科学性的思维方式的价值。黑格尔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就是辩证法。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大功绩在于“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当然,在哲学和美学中全面地有意识地运用辩证法并使其显示出巨大威力者,正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顶峰——黑格尔。《美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辩证法在其中闪耀着难以泯灭的光辉。而这正是我们应该拿来启迪我们灵智、滋养我们思维之树的活的东西。

    1991年S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歧路灯》略论

    黄永前

    <正>《歧路灯》在1980年出版后曾一度引起轰动。香港报界称此书为“《红楼梦》以外又一巨著”,它的整理出版“使中国文学史有关篇目不能不重新改写或增缀若干章页。”国内研究界对此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争鸣热闹一阵后渐趋冷落,近两年更归沉寂,似大有让此书继续埋没下去的趋势。我欲就此书略申己见,以求正于方家。

    1991年S1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从《汉书·艺文志》叙录看班固的学术思想

    姚德彬

    <正>《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馆目录,第一次开创了纪传体史书内“艺文志”的体例,成为官修目录以外的新品种。它是在“(刘)歆总群书而奏《七略》”的基础上“今删其要以备篇籍”而成,它的构成是序言,分略编次书目,每家每略之后用简明的语言概述学派的流变情况,阐述自己对各家各派的基本态度以及自己对各种学术的见解。由此,叙录成为《汉书·艺文志》不可或缺的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班固的学术思想。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略作说明。

    1991年S1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沈约声律论新探

    张静文

    <正>沈约以其声律论(四声八病说)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在由古体诗向近体诗的转化方面所做的贡献,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清叶燮《原诗》说:“沈约乃为音韵之宗,以四声八病叠韵双声等法,约束千秋风雅。”《诗筏》亦说:“休文复倡为声病之说,音韵稍促,遂开古体近体分途之渐。“他们明显地把声律论仅仅看作诗歌的形式问题。放后出版的的一些文学史、文学批评史及六朝诗的选本中,对声律说的评价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加上了“形式主义”的论断。“沈约是发明四声、制定八病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影响就

    1991年S1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浅谈外来文化对王国维的影响

    寇德江

    <正>在中国封建王朝行将灭亡的时代,王国维头上还留着长辫,并任过废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这说明他头脑中还有着极强的封建意识。但是,王国维在世的几十年中,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对中国的部分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王国维虽然有极强的封建意识,但是,大量输入中国的外来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对他产生了影响。

    1991年S1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方法论与学校教学原则体系的建立

    唐荣德

    <正>人们对教学原则及其体系的研究,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从古代的孔子到当今的学者,从夸美纽斯到赞科夫、巴班斯基、布鲁纳等,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从前人长期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几点认识:不同的教学实践,就会有不同的教学原则及体系;人们对教学原则及体系的认识,也像认识其他的客观事物一样,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不断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方法论对于人们正确认识教学原则和体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991年S1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乡土教材建设与提高教学质量

    谢开勇

    <正>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困扰基础教育的一大难题。多少年来,国内外教育界的仁人志士都在不断地为其努力,探索有效途径。在国外,自6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教育越来越不景气。由于过分突出理论知识和现代技能的培养,使大多数学生对学业失去兴趣,导致厌学。学生逃学、旷课、留级日益增多,生源严重流失。法国的小学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大量留级生,而且是从小学一年级就严重出现留级的问题。如“1962年入学的儿

    1991年S1期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 与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有关的几个问题

    张荣盛

    <正>从本世纪50年代以来,纵观国外教改大潮,最为汹涌澎湃的是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近几十年来国外对课程改革的热情,是源于科技的大发展,是对科技大发展的一种主动适应。那么,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我国中小学校课程要不要改?如何改?下面谈谈与之相关的几个问题。

    1991年S1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班主任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杨荣昌

    <正>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说是个全球性的问题。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人员,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所谓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是使中小学校全部学生(特别是差校、差班、差生,除确属智力低常的1~2%者外)都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1991年S1期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 试论良好的班集体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李文红

    <正>教学质量是指教学活动要求达到的标准、水平。长期以来,教学质量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要求改变落后的“拼体力”的劳动为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比智力”的劳动。为了适应这一发展的需要,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场所,必须为各行各业提供数以亿计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因此,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许多教

    1991年S1期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 论朱元璋重农政策

    周正庆

    <正>朱元璋既是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又是明朝的开国君主。无论是作为农民军的领袖,还是作为封建皇帝,其在历史上的功绩与地位均是不可抹杀与忽视的。以往研究朱元璋的文章极多,但对朱元璋重农政策产生的深远影响,似乎注意得不够,本文力图通过对朱元璋重农政策的研究,考察一下其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有何影响。

    1991年S1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 关于半局部环的一些注记

    汪明义

    半局部环,特别是不可分的半局部环与局部环有许多类似的性质,徐金中等做了研究。对这些性质进一步研究,给出了半局部及不可分的半局部为局部环的充要条条,同时给出了半局部环为半单环的新刻画。

    1991年S1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正态分布相关系数的二次经验Bayes估计

    雷庆祝,秦永松

    给出了两个一维正态随机变量相关系数的二次经经Bayes估计,并在一定条件下给出了渐近最优性的收敛速度。

    1991年S1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形成数学概念体系对掌握数学概念的作用

    喻平

    提出数学概念体系的特点。运用现代认知同化理论,分析了数学概念体系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保持及运用的作用,并得出了这一过程的结构关系。

    1991年S1期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波函数展开法求解Schrodinger方程

    骆斌

    推导了用谐振子基展开体系波函数求解二体Schrodinger方程的方法;同时,用此方法对氘(2H)核进行计算研究,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1991年S1期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的相对性

    郭平生,黄仁华

    根据能量转化的观点,利用电磁场变化关系,讨论不同参照系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的相对性。

    1991年S1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单扫描示波极谱法研究化学反应机理——Os(Ⅳ)-As(Ⅲ)-ClO3- 反应动力学研究

    李肖金,覃诚真,蒋治良

    实验发现,痕量贵金属锇(Ⅳ)对ClO_3氧化As(Ⅲ)这一颇慢反应具有极强的催化作用,AS(Ⅲ)在HClO_4介质中产生一灵敏的单扫描示波极谱波(Ep=-0.75Vv_sSCE)。据此,采用单扫描示波极谱作为该反应跟踪检测技术,测定了该反应动力学参数、反应级数、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和表观反应活化能。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反应机理。

    1991年S1期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应用进展

    官仕龙,田和保

    季铵盐是相转移催化新技术中使用最广的一类催化剂,近年来发展较快。主要阐述各种季铵盐的合成及其应用的近期概况。

    1991年S1期 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芳香性的判据

    李卫东

    分析6种判断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的规则即Dewar共振能、休克尔规则、汉斯的REPE指标、PMO判据、推广的休克尔规则及物理方法,并对各种判据的局限性和优点作了比较。

    1991年S1期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硬软酸碱原理与金属中毒及解毒机理

    夏巨松,覃诚真

    运用硬软酸碱(HSAB)原理探讨了人体中金属中毒及解毒机理。

    1991年S1期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实践出真知 博厚见高明——谈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的培养

    钟文典

    <正>如何拓宽和加深研究生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使他们的学问基础更加博厚一些,是大家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不但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能否向更高的知识层发展,而且是他们能否适应祖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大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少数毕业的研究生(当然也有本科和专科毕业生)在分配工作时发生了困难,史学界的同行们把它视为“史学危机”的一种表现。我以为,与其说是“史学危机”,不如说是“培养危机”更加确切。因为研究的知识基础不够宽广和扎实,独立工作的能力比较薄弱,就无法承担越来越高的社会要求,适应祖国建设事业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这主要是培养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引导他们在学习时努力向“博”与“厚”的方面发展,培养他们具有更加扎实的独立工作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1991年S1期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十三年研究生教育的回顾和今后的展望

    林祥任

    <正>1979年我校开始招收研究生,13年来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我校研究生教育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为我区教育和经济建设做贡献,现将我校的研究生教育工作作一回顾和展望。 一、总结过去,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3年的研究生教育,使我校教育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过去只培养本、专科生的基础上,迈上了新的台阶,标志着我校的办学水平有了一个极大的提高,对我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建立了基础较好的比较稳定的研究生培养基地。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基地建设。通过13年的努力,我校已有9个系25个专业招收了455名研究生,毕业了334人,8个系的12个专业有了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我校狠抓了研究生学习、科研、生活必备的基础建设。不仅利用有限的研究生经费,而且争取世界银行贷款,还自筹资金,建设了两栋研究生宿舍楼;购买了近100万元研究生教学科研用的图书资料,在6个系建立了研究生资料室;建设了一座1万多米~2的计算测试分析中心,为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和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对外语系,我们花了60多万元购进了英美作家全集、大批必备的工具书、最新出版的适用书刊,基本上满足了培养研

    1991年S1期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