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从《文心雕龙》、《诗品》的局限性看时代风气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张明非

    <正>南朝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短短一百几十年里,不仅诗文盛极一时,文学批评理论更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产生了一系列探讨文艺理论的专论、专著和诗文评。如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裴子野《雕虫论》、萧纲《与湘东王书》,萧绎《金楼子·立言》等。其中刘勰“体大而虑周”的《文心雕龙》、钟嵘“思深而意远”的《诗品》以及同样具有文学批评价值的,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代诗文总集——昭明太子《文选》和著名的《文选序》,更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这些著作中所阐述的关于文学的许多见解,在当时和后世都发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它们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文学观点和审美观念,而且反映出作者所生活时代的文学发展状况,因此也是后人研究南朝文学极有价值的资料。 上述文艺理论著作,就其主要倾向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着重探讨文学的性质,如《文选序》明确提出“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标准;《宋书·谢灵运传论》在阐述“四声八病”声律说之后,宣称“妙达此旨,始可言文”;《金楼子·立言》明白指出:“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征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凡此种种,说明他们对文学与非文学作品的区分较之前人更为深入细致,对文学特点的认识也比

    1986年03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 论李白的诗歌美学观

    黄建宏

    <正>李白,是站在唐代诗坛的峰巅,彪炳千秋的浪漫主义大师。研究李白诗歌创作的美学观,不但可以准确地把握住他鲜明的艺术个性,加深对其作品的认识,而且可以借此窥见当时诗坛上的时代精神,有助于对唐诗兴盛之因的研究。李白一生没有留下诗歌理论的专著,他的诗歌美学观点主要融汇在他震古烁今的作品中。要探讨和评价李白的美学思想,就不能不结合他伟大的创作实践和不朽的艺术成就,唯其如此,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力主清新刚健的风骨美 初唐时代,天下大治,国力鼎盛,社会呈现出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在诗歌方面,当时还泛滥在诗坛上的齐梁形式主义的颓波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诗歌革新成了历史的必然。陈子昂应时而起,高张复古旗帜,标榜汉魏风骨,横制积弊;李白更以风骨为诗歌的审美原则,力主诗歌清新刚健的风骨美。李白对风骨的倡导,取决于他恢宏高远的政治抱负和独立不迁的傲岸性格。这位耿介诗人,自称“天为容,地为貌,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他的政治抱负是“卷其丹书,匣其瑶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正因为此,他把诗歌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功利作

    1986年03期 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 粤西词浅谈

    曾德珪

    <正>粤西词,据传始于北宋。李守仁《齐天乐》小序云: 读王竹一先生《海棠桥词》并题。先生自序以秦淮海左迁横浦,为粤开词家之祖,故取其海棠句以为集名。 然而,宋代粤西人词,极难寻觅,我们已无法论述当时的具体情况。当时,不特词作散佚殆尽,即诗文亦留传甚少。故苏时学有诗说:“峤西雅集流传少,唐宋遗音久已沦。一个高僧(契嵩)两名士(曹邺、曹唐),二千年内见三人。” 今天,我们能看到有词作留传、最早的粤西词人,当推明成化年间的蒋冕了。冕字敬之,全州人。以勋业、理学著称,诗词非其专长。然触物兴怀,时亦形诸吟咏。撰有《湘皋集》,附诗余一卷。《明词综》亦有选录。词至明,已呈衰落之势。明词有“好尽”之弊,往往意随词竭,一览无余。《湘皋诗余》中某些应酬之作,亦难免此病。但有些小词,如《卜算子·秋晚》: 斜日坠荒山,云里天垂暮。时见空中一雁来,直入残芦去。惊起却低飞,有意同谁语。啄尽枝头数点霜,还向空中举。 不但词语清真,而且气格高尚。这就为粤西词家抒写真实性灵,作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从词史上看,清代是词的复兴时期。清初词家,大抵宗法“花间”、“草堂”。他们力矫明词轻率不精之病,讲求声律,务造精深。由明入清的粤西词家谢良琦,和大多数清初词家一样,也作过一番新的探索。他不?

    1986年03期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从马克思论希腊神话看人类文化价值的永恒性

    王杰 ,王川娅

    在野蛮时期的低级阶段,人的较高的特性就开始发展起来。 ——卡·马克思

    1986年03期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 论黑格尔对“自我表现论”的批判

    周仁强

    <正>通常认为“自我表现”是西方现代派艺术家提出的创作原则。生活在上世纪初浪漫主义时代的黑格尔怎么会批判现代派的美学原则呢?本文试图从哲学基础、美学原则和社会根源三个方面考察一下黑格尔对德国早期消极浪漫派“自我表现论”的批判。这在今天或许还有着某种现实的意义。 一、对“自我表现论”哲学基础的批判 浪漫主义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勃兴的一场席卷全欧的文学运动,其哲学基础,有人认为是卢梭的学说。西方素有卢梭为浪漫主义之父一说,但卢梭主要以其社会政治学说影响了近代社会和近代哲学,他本身的哲学建树是有限的。海涅在《论浪漫派》一书中则反复指出浪漫主义理论代表施莱格尔兄弟的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是没有任何哲学基础的。但是早在海涅之前,黑格尔就指出,浪漫主义“更深的根源是费希特的哲学”(《美学》,中译本,第一卷,第80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后来的批评家如普列汉诺犬,勃兰兑斯、罗素均赞同黑格尔的意见。 约翰·哥特利勃·费希特(1762—1814)是德国古典哲学著名代表之一,也是德国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代表。他反对封建专制,倡导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早年是康德信徒,后从主观唯心主义的立场批判和抛弃了康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建立了自己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1986年03期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 自觉的文学形式革命,非自觉的历史革命

    吴康

    <正>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对胡适文学革命主张的评论,一直存在一个极大的矛盾,大多数论者都一致认为,胡适的文学革命主张只是一种形式革命的主张,忽视文学内容的革命,因而只可能属于一种改良主义的革命。但是他们的观点不能解释当时的历史现实,为什么这样一种被他们评价极低的形式革命竟发动了一场深刻剧烈的文学革命运动,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序幕?粉碎“四人帮”以后,为了完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拨乱反正的任务,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一些论者对胡适的文学革命主张作了重新评价,他们一反前人的结论,认为胡适的文学革命主张主要不在形式革命,而在于文学内容的革命,这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片面的,其思

    1986年03期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 试论桂林抗战戏剧运动中党的领导

    刘焕林

    <正>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广西桂系军阀与蒋介石有矛盾,桂系军阀出于捞取政治资本的目的,在政治上尽量表现开明,加上桂林是抗战后方,因而很多革命文艺工作者和文化界知名人士,都云集到桂林,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当时桂林文化活动中最活跃、最有声色的是戏剧。 抗战时期,在桂林活动的戏剧家和演员很多,著名的有田汉、欧阳予倩、夏衍、洪深、瞿白音、焦菊隐、章泯、马彦祥、杜宣、洪遒、熊佛西、唐槐秋、金山、许之乔、万籁天、汪巩、严恭、许秉铎、吕复、朱琳、刁光覃、石联星等。他们编剧、导演、演戏、出版戏剧刊物、开办训练班、举办讲座、普及戏剧知识、培训戏剧干部,日以继夜地为“抗日救亡”贡献力量。 在桂林活动和到过桂林演出的戏剧团体也极多,计有“新中国剧社”、“国防艺术

    1986年03期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 年字的分化——说年、秀、秃

    李中生

    <正>对《说文》秀、秃两篆的形体意义,历来众说纷纭,迄今无定论。其实,从文字学的角度考察,现在形义迥别的秀、秃二字乃是由年字分化而来的,二者来源相同。换言之,年、秀、秃三字古本一字,是春秋战国以后才分道扬镳的。 《说文》:“年,谷孰也,从禾千声。”年字在甲骨文中作附图(1),早期金文作附图(2),本象人负禾之形。晚期金文年字的写法出现了区别性符号,写作附图(3)、(4),在人字的中间加了一点或是一横。战国文字或作附图(5)、(6),当是图(3)、(4)的讹变。《说文》篆书年字作附图(7),乃继承古文字中有了区别性符号的年字写法而来。许慎据篆书释年“从禾千声”,实属误解。对此前人早有论及,毋庸赘言。 秀字《说文》云“上讳”,无说。后解《说文》者,或谓从禾九声,或谓从禾从乃,乃象物垂之形,皆不得其意。段玉裁释为从禾从人,是对的,不过段氏亦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1986年03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价值论刍议

    杨祯钦

    <正>某个家庭攒了一千元钱,准备用来买一台电冰箱,又打算用来买一台彩色电视机,还想留下这笔款,让儿子明年读函授大学作学费。虽然这三项开支费用相同,经济价值一样,但是,在作出最后决定之前,家庭会议仍考虑再三,反复比较。比较什么呢?不会是这些项目的具体效用。电冰箱可以制冷,保鲜食物。彩电可以收看节目,获得知识和精神上的享受。让儿子念书,可望他将来学有所成,建功立业。三种效用性质不同,但是,它们内部却隐藏着一种可以比较的因素,这种因素就是价值——不是商品的价值,而是一般的价值。价值论所要研究的,就是有关一般价值的本质、认识、度量等等问题。 一、价值的本质 什么是价值?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6页)。马克思这个论断,是为批判瓦格纳的“价值产生于主观评价”而提出的。在这里,说的虽然是价值概念的产生,其实也包含着价值概念的定义。首先,价值指的是人们与外界物的一种关系,其次,这种关系的内容是外界物满足人们的需要。可见,价值就是标志客观事物与人们之间的需求关系的哲学概念,这种关系极为广泛,包括一切影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自然的和社会的、物质的和精神的种种因素,实质是客观?

    1986年03期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探析

    张钢成

    <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cget 1896——1980)从早期对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对心理学的研究,再到对发生认识论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赢得很高的声誉。1957年他与一批学者在日内瓦创立了“国际发生认识论研究中心”,他担任了这个组织的领导工作。皮亚杰用实验性的观察方法,研究儿童思维的发生和发展,他的关于发生认识论的著述,主要是根据从观察得来的第一手材料概括、提炼而写成。因此,他提出的发生认识论,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把认识过程看成是发生着的、建构中的、有序的自组织过程,而它的中心问题是“新认识的建构”问题。 一、认识建构的各阶段及其特征

    1986年03期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 试论周秦时代的什伍制度

    李向平

    <正>先秦时代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简要概括地说明了以宗族为本位的先秦社会组织的两种主要活动:祭祀与征伐。这是维系当时社会存在发展的两种主要活动。先秦时代的什伍制度就是进行这种双重活动的一种社会组织。作为军事战斗编制的什伍制度已有人作详细论述,本文则试图从先秦时代宗族组织的存在形式、组织关系、演变过程及历史影响等角度来论述当时的什伍制度。这或许能够更清晰具体地把握当时历史发展的线索与脉络。 一 大抵上刚迈入文明历史门槛的民族的社会组织,不但未能完全割断与氏族组织联系的脐带,而且也保留了氏族组织十进制的形式特征。摩尔根在《古代社会》“罗马人的库里亚、部落和氏族”这一章中论述罗马氏族社会的发展显示出四个组织阶段时说:十个作为社会制度基本单元韵氏族组成为库里亚(相当于希腊人的胞族);十个具有氏族制度下若干氏族属性的库里亚组成为部落,而在由它们组合成的一个氏族社会中总共包括着三百个氏族。古代中国的先秦社会组织亦基本如此。《尚书·尧典》云:“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周礼·地官·司市》云:

    1986年03期 6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 论战国秦汉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

    钱宗范

    <正>我国自古以农立国,“重农抑商”是战国秦汉时期封建王朝的一项传统政策。历代封建学者对这一政策一向是赞颂的。解放以后,史学界在热烈讨论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过程中,也认真讨论过“重农抑商”政策的性质,例如,郭沫若先生认为汉武帝实行的种种“重农抑商”措施的实质是打击工商业奴隶主,保护封建小农经济,因此西汉政权是封建性质的;而日知先生则认为“重农抑商”是奴隶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为在奴隶社会中农民的身分地位比商人要高,“重农抑商”“它只是奴隶主阶级内部不同集团相互斗争的表现。”但是,当时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讨论主要是环绕着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探讨而进行的,并未对这一政策进行全面的历史评价。近年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史学界不少同志又重新注意起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来,纷纷撰文进行评论。有的认为农业、手工业,商业不论在社会主义时代还是在封建时代都是社会经济的

    1986年03期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 崔真吾传略

    王文达

    <正>崔真吾是我国现代文学战线上一位坚强的斗士,是鲁迅先生忠诚的学生和挚友,“朝花社”重要成员。后因文艺事业受挫,转而从事教育,曾在广东、广西等地执教,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一九三七年九月被桂系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三十六岁。 崔真吾,原名崔功河,字禹成,乳名森仁,笔名真吾、采石、史东。一九○二年十二月五日(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十一月六日)出生于浙江省鄞县樟村乡崔岙村一破落小地主家庭。父崔前淼,母徐凤美,姊弟三人,他排行老二。家有土地、山林四十余

    1986年03期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 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管学庭

    <正>广西是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域之一。境内居住着除汉族以外的壮、瑶、苗、侗,仫佬、毛难、回、京、彝、水、仡佬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人口一千四百多万。其中壮族一千二百六十一万四千人,是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广西各族人民勤劳、勇敢,有着光荣悠久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就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朱老总在建国初期就提出“要广

    1986年03期 8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