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泰隆
<正>俄国著名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普希金属于那些永远生存和永远向前发展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会在死神遇见它们的地方停滞不前,却会在社会意识中继续发展。”(《一八四一年的俄国文学》)我国鲁迅的作品也正是“永远生存和永远向前发展的现象”。以《狂人日记》为例,在过去十多年中,有许多研究者都说这篇小说的思想成就是彻底批判了在旧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孔孟之道的反动性,狂人对吃人者进行的“劝转”斗争是明显的思想局限。现在已有人正确地指出这些看法不能成立了。因为这篇小说正如鲁迅自己说的“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而不是彻底批判孔孟之道,同时孔孟之道也是不能彻底批判和彻底否定的。至于狂人对吃人者进行的“劝转”斗争,更不应当看作作品和鲁迅的思想局限。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现在应当怎样认识《狂人日记》的思想成就、局限和它们的根源呢?本文拟在前辈和同志们研究的基础上就这些问题继续作点探索。
1986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 农方团
<正>夏洛蒂·勃朗台是马克思称为“出色的一派小说家”之一。她的第一部小说《简·爱》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冲破等级制度和社会偏见的樊篱,追求平等、自由、独立的新型妇女形象,提出了男女平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英国文学史上,揭开了妇女解放的第一页,使被压抑的人们——特别是妇女受到了启发和鼓舞,精神为之一振。 一百多年来,这部小说以一种强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读者和评论家,众说纷纭,毁誉不一,在我国,多数读者都历史唯物主义地肯定《简·爱》的现实意义及其艺术成就,但也有人指责主人公简·爱,
1986年01期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 李谱英
<正>一、短语和短语的分类 (一)短语的含义 短语一般是指由词和词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而语意比词更为复杂的语言单位。作为语言单位,它比词大而比句子小,常用来作句子的一个成分。短语在汉语五级语言单位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吕淑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说:“汉语里语法范畴依靠大小语言单位互相结合的次序和层次来表达。从语素到句子,如果说有一个中间站,那决不是一般所说的词,而是一般所说的短语。”他认为:“把短语定为词(或者语素)和句子之间的中间站,对于汉语好象特别合适。” 短语,有的叫词组,有的叫结构,有的两者兼而称之,实词与实词组合称为词组,实词与虚词组合则称为结构。一个科学术语
1986年01期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 武刚
<正>人类产生以来,经过世世代代的辛勤劳作,“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使外部自然界由混沌状态逐渐分化为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两个部分。所谓天然自然,指外部自然界中至今尚未被人类实践所作用或影响到的部分。所谓人工自然,指外部自然界中被人按照一定的价值目的,通过物质手段作用或影响到的,在形态、结构、性能等方面按人的意志发生变化的部分,也包括原为自然界所没有,纯由人类创造产生的物质形态。历史发展到今天,人工自然对人类发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但却末得到哲学家们的相应重视。本文试图对人工自然的认识论意义作初步的探讨。
1986年01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王应常
<正>儒、墨、道、法是春秋战国时期激烈批判现实政治,积极提出改革主张的四大学派。儒、墨、法三家强调尽人事,充满进取精神,道家则具有强烈的消极保守色彩。儒,墨,法三家都主张建立统一政令的国家,结束诸侯纷争、战乱频仍的分裂局面,但途径不同,归趋亦异。儒墨在春秋末战国初并称“显学”,是揭开百家争鸣序幕的两大对立学派。史称墨家“列道而议,分徒而讼”。墨子批儒,孟子又排墨,但究其政治思想,两家实有异有同,同多于异,不像它们同法家的对立——既广且深。“四人帮”的评法批儒,不仅其政治用心邪恶可诛,其理论亦极为荒谬可笑。本文主要就孔丘、孟轲、荀况与墨翟、韩非的政治思想进行比较评析,判其得与失,以见三家的同异短长。
1986年01期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 陈卓祥
<正>“杀盗非杀人”的命题记载于《墨经》的《小取》篇。研究墨学的大多数学者认为,《小取》为墨家后学所作,并且不是出于一人之手。根据侯外庐等人的研究,《小取》“大体可断定为写成于荀子《正名篇》之后。”(《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第483页)如果这个断定是正确的,那么从荀子在《正名篇》中对“杀盗非杀人”命题的非难可以看出,此命题早已在《小取》成书以前就已存在并引起了人们的注目。由于荀子对“杀盗非杀人”命题的来由没有明确交代,我们不能绝对肯定荀子所批判的命题就是墨家的命题,但是,从《小取》对这个命题的阐述可以看出,这个命题就是墨家的命题。后期墨家就这个命题遭到的责难在《小取》中回答说:“盗,人也;多盗,非多人也;无盗,非无人也。奚以明之?恶多盗,非恶多
1986年01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刘达元
<正>教育投资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教投资是教育投资的一部分,它是国家根据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高等教育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正如国家对工业和企业的投资要讲求经济效益一样,国家对教育投资也要讲求经济效益。从经济学观点来说,没有投资不讲经济效益的,也没有不讲经济效益的投资。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一直不被重视,因而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师资和设备利用率很低,经费浪费大,物资设备积压和管理不善等现象在许多高等学校中几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正反映了高等学校忽视经济效益的表现,也是高等学校在管理上存在的弊端。因此,把高教投资的经济效益同高教管理挂起钩来,不仅是研究教育经济学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高教管理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又红又专的
1986年01期 37-48+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 罗知颂
<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建国三十多年来,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在研究发展民族教育问题时,人们谈论得比较多的是增加投资、扩大扶助,对于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尚嫌不足。带着这个问题,近年来我们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的部分地区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所掌握的材料以及调查过程中形成的若干看法,本文拟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问题作些粗浅的分析。
1986年01期 4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 王世堪
<正>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一位大师。叶老对阅读教学的论述,是他的语文教育思想中极重要的一部分。当前,我们的阅读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规格是什么,有哪些途径和方法,都似是而非。叶老在几十年前指出的逐句讲解,只在精神上发挥、老师一讲到底等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着的。“况复生今世,交流特纷纭”,我们生活在“知识激增”的时代,现实生活对人们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认真学习叶老对阅读教学的论述,以改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当说是十分必要的。
1986年01期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 罗永平
,曾傅先
<正>张云逸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历任党的第七届至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红七军军长,中央军委副参谋长,新四军副军长,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广西省委书记兼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监委副书记等职。张云逸一生为我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张云逸因病逝世于北京。 (一) 张云逸原名张运镒,曾用名张胜之,一八九二年八月十日,诞生于广东省文昌县头苑乡上僚付的一个贫农家庭里。其父张景琚,其母邢氏都是诚实正直、勤劳善良的农民。张云逸共有兄弟姐妹六人,全家八口人只有一亩多水田和少量畲地,生活十分贫困。
1986年01期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 卢仲维
<正>有党有派,自古皆然。对清末各省设立的谘议局,这种成员间维系纽带较松弛的组织来说,派系之分更是在所不免。 对一个组织来说,其内部派系的划分标准、各派的构成及力量对比,派别之间的关系,往往是该组织一些实质性东西的外部反映;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该组织的活动,政治态度及所发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因此,在对史学界争论较大的清末的咨议局进行全面探讨时,对它的派系进行仔细的考证和分析,是有益处的。 与其它省一样,广西谘议局内分有新、旧两派。顾名思义,新派自然是思想较进步,旧派则是较保守的,也就是说,他们身上的资产阶级性与封建性的比例不同。然而,这仅仅是最明显、也是最肤浅的结论,实际情况则远远要复杂得多。
1986年01期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 唐凌
<正>广西和中原汉族地区比较,开发较晚,社会经济甚为落后。十九世纪以后,广西和全国各地一样,土地兼并严重,危机四伏,已进入封建社会末期。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广西受到一定冲击,但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未解体。经过中法斗争,广西原有的经济格局被打破了,发生了一系列较大的变化。这是因为: 首先,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大量侵略广西的特权。中法战争中,腐朽无能的清政府一意推行投降卖国的反动方针,最后居然在中越军民打胜仗的情况下,于1885年6月与法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在中越边境指定两处通商,法国得在此设立领事馆;法国所运货物进出云南、广西边界应纳各税.
1986年01期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 覃延欢
<正>桂林、南宁、梧州和柳州,是广西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据史载,广西这四人城镇的形成,由来已久。早在秦汉时期已开始逐渐形成,后经历代的逐步发展,到明清时期已发展成为广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本文拟就它们的形成及其在明清时期的发展和特点,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一、明清时期的桂林 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素以“山水甲天下”而饮誉中外。这里,奇峰林立,绿水萦回,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在祖国的锦绣河山里,它有如一颗灿烂的明珠,被誉为“山水甲天下”,在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但是,桂林之所以成为文化名城,除了山水条件之外,主要是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正如古人说:“(桂林)府奠五岭之表,联两越之交,屏蔽荆衡,镇慑交海,枕山带江,控制数千里,诚西南之
1986年01期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 张益桂
<正>芦笛岩、大岩位于桂林西北郊的光明山,距市中心约六公里。岩内不仅有奇异峻美的景致,而凡还有珍贵的古代墨笔题字。人们把这些题字称之为“壁书”。 芦笛岩共有壁书84则,其中唐代5则,宋代11则,元代1则,明代4则,近代2则,无年代可考者61则。大岩共有壁书95则,其中宋代1则,明代73则,清代8则,近代1则,无年代可考者12则。这些墨书既有封建官员、文人僧侣之作,也有普通群众的手笔。在内容上,它们大致包括四个方面:(1)洞中景物名称和吉祥语,如“塔”、“笋”、“一洞”、“二洞”、“三洞”、“四洞”、“龙池”、“洞腹”、“神仙洞府”、“福地”、“大吉大
1986年01期 96-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 周作明
<正>中国古代农民阶级的皇权思想问题,是目前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中争论较大的问题之一,不仅对皇权思想的涵义各叙不一,而且对其性质和特点也众说纷纭,甚至有的同志认为“缺乏皇权主义倒是中国农民战争的特点。”因此,展开讨论是十分必要的。 要明确“皇权思想”的涵义,应首先明确“皇权”一词的涵义。“皇权”,就是指封建皇帝的权力,这一权力在封建社会是至高无上的,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它是封建国家权力的象征。封建的“皇权”在封建意识领域里的直接反映,就是“皇权思想”。皇权思想首先是承认皇权存在的合理性,具体表现上就是实行皇帝的命令和接受皇帝的封赐;其次是承认皇权的直接代表——皇帝是现实生活中的最高主宰,在具体表现上就是“拥护好皇帝”;第三是承认封建皇权的世袭制,在具体表现上就是承认王位的传子制度。皇权思想,就其阶
1986年01期 106-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1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