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马克思恩格斯对主观唯心主义创作思想的批判及其美学意义

    林宝全

    <正>“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这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一生在理论科学领域的精深造诣所作的崇高评价。其实,恩格斯本人毕生对科学研究事业所作的贡献,也同样无愧于这个高度的评价。

    1983年03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 茅盾在桂林的生活与创作

    万一知

    <正>茅盾自1942年3月9日从香港脱险抵达桂林之日起,至1942年12月3日离开桂林赴重庆之日止,在桂林总共生活了九个月的时间。在茅盾的一生中,这是唯一的一次在桂林的生活和战斗。在这短短的九个月的时间里,茅盾先后写出了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短篇小说《耶稣之死》、《参孙的复仇》、《列那和吉地》、长篇报告文学《劫后拾遗》以及数十篇散文、杂文、评论等共达五十多万字的作品,充分表现了茅盾的文学才能和勤奋的创作活力。

    1983年03期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 试论刘勰的风格美学理论

    赵盛德

    <正>艺术风格美是由独特的内容美(或内在美)与形式美(或外在美)的统一而呈现出来的、在风格上又富于千姿百态变化的美学表现形态。 艺术风格美是属于先天的,还是属于后天的?是属于主观的,还是属于客观的?对于这些美学理论问题,美学界还有争论:有的人说,艺术风格美是属于主观的,有的人说,艺术风格美是属于客观的,也有人说,艺术风格美是属于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1983年03期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 “其”、“之”用作第一第二人称质疑

    毛毓松

    <正>目前所通行的古代汉语教科书和有关古汉语的著作,在谈到作为第三人称代词“其”和“之”的用法时,有一种所谓“活用”为第一、第二人称的说法。有些书虽未言“活用”一词,但若“有时候可用作第一、第二人称”云云,实际上也是一种“活用”说。如下列几种书就是这样说的:“‘之’和‘其’虽然同属第三人称,但是可以灵活运用;有时候是说话人本人自称,有时候是指对话人。”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一册。但最近出版的由王力校订、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上册已无“活用”之说)“‘之’‘其’虽属第三人称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活用为第一第二人称。”(朱星主编《古代汉语》下册)

    1983年03期 25-3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 试论动词作动词的状语

    肖伟良

    <正>现代汉语动词作动词的状语,语法学家作过不少的研究。动词是否可以作别的动词的状语,认识不很一致。有的认为能作状语的动词很少,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说:“动词中除助动词外,其他动词很少做状语”(下册,第343页);《汉语知识》也认为:“动词有时候也可以作别的动词的状语,如‘他微笑地看着’”(第174页。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有的认为个别的动词必须带“地”才能作状语,华宏仪的《实用汉语语法》指出:“有时,个别的动词可以作状语,但必须带‘地’字”(第137页);华中师院中文系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也说:“动词作状语的很少。能用作状语的,只有‘关心、同情、注意、拚命’等几个,而且要求带‘地’ ( ‘拚命’例外)”(第16页)。说法虽有差别,但见解都很相近。有的根本不提动词作状语,吉林师大中文系编写的《语文基础知识》(1972年版)和曹蔚文编写的《语法基础知识》都没有讲到动词可以作状语。以上三种见解,在我们看来,并不都符合语言的实际情况。本文拟在专家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动词作动词的状语的情况。

    1983年03期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试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科学含义

    潘明禄

    <正>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一个有着丰富哲学珍宝的伟大宝库,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首先碰到的问题是:什么叫做毛泽东哲学思想?正确认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科学含义,对于把握它的本质特征,认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伟大作用,用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1983年03期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 浅论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决定

    杨伟嘉

    <正>把商品价值量的确定归结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马克思以前的古典学派中就已有有识之士提出。然而,由于阶级和历史地位的局限,他们不可能对价值量问题作出真正科学的说明。对这一问题的科学揭示,是马克思的历史功绩。马克思在创立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第一次具体、深刻地阐明了商品价值量要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测定的原因,并给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作了明确规定。但由于马克思曾在《资本论》这一巨著中给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两种意义上的解释,因此从五十年代起,我国经济学界就一直持续着对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问题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否成为价值决定的直接因素?笔者在学习《资本论》的过程中,对这个问题偶有所感,也想就此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1983年03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 智育与两个高度文明的建设

    黄明皖

    <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极其重视年青一代的智育,他曾为工人阶级及其子女能享受真正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获得智力和体力的充分发展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在理论上,马克思深刻地分析了现代生产和现代教育的本质联系,科学地揭示了对年青一代实施智育,对建设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起的重大作用。这为我们社会主义学校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为学校教育如何更好地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服务指明了方向。

    1983年03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王元湖

    <正>柳宗元是我国唐代一位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一生还从事了长期的教育工作,教育了大批学生,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上,都很有成绩,给当时和后世的教育事业以较大的影响,为我国的教育理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由于他在思想上比较进步,学术上有较深的造诣,作文章,“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论事情,“议论证据古今,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是唐代古文运动和政治革新运动的一个领袖人物,所以深为当时思想界、文学界所推崇,“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早在青年时代,就有许多青年学者争相到柳门求教。他自己说:“住在京都,后学之士到仆门,日或数十人。”(《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永贞革新失败之后,他被远贬湖南、广

    1983年03期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 试论柳宗元的天人观

    杨达荣

    <正>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上论争的主要问题之一。唐代以前的某些唯心主义哲学家,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论证天有意志,天是人类社会的主宰;天和人有某种感应关系,在不同程度上承认“天人合一”,最后通向有神论。唯物主义哲学家则相反,认为天是客观的自然界,它没有意志,更不能主宰人类社会,主张天人相分。从这个观点出发,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坚持了无神论。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继承和发扬了前代唯物主义的优良传统,对天人关系作了新的概括和总结,在中国哲学史上是有重大意义的。

    1983年03期 59-6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 论柳宗元的哲学范畴

    宋子英

    <正>柳宗元的哲学思想,运用了“天”、“人”、“元气”、“阴阳”等哲学范畴,并提出事物的发展是“自动自休”,等命题,构成一个丰富深刻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范畴体系。他虽然较多地使用中国古代哲学的传统范畴,但赋予它以新鲜的内容,继承和发展了荀卿、王充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思想,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处于一个重要阶段,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83年03期 65-7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 略谈明代广西古田农民起义

    徐硕如

    <正>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明朝时期,由于统治者对各族人民实行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迫使各族人民不断举行起义,以反抗封建统治。据记载,从明初洪武年间到明末崇祯年间,广西先后爆发农民起义多达数十次。其中古田地区以壮族为主的各族人民起义长达百年之久,在广西农民斗争史上占有—定的地位。深入探讨这次起义,对于了解历史上壮族人民的英勇斗争,是有意义的。

    1983年03期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 明代广西大藤峡农民起义及其历史地位初探

    覃延欢

    <正>大藤峡农民起义,是明代广西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也是明中期全国较大的农民起义之一。笔者就此作了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史学界的同志。 (一) 在广西黔江的中下游,自桂平的弩滩至武宣的勒马之间,有一段长约百里蜿蜒穿过崇山峻岭的江道,江水迅急,有“天设之险”之称。古代相传在弩滩和碧滩之间,天然长着一根大藤,长数丈,藤如梁,横亘黔江两崖,故名为大藤峡。

    1983年03期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 谈谈壮族的唱师

    蒙光朝

    <正>一、唱师的由来及其发展 壮族有两大剧种,一是桂西壮语南部方言区的“壮戏”(包括南路壮戏和北路壮戏),一是广西中部壮语北部方言区的唱师(有的叫唱诗,师和诗谐音;解放后人们统叫师公戏)。唱师是桂中地区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可是解放后在破除迷信时,不分青红皂白和师公一道统统被打倒了。粉碎“四人帮”后,有很多地方还不给唱,有的地方给唱了,又有人出来反对,下令禁演,或者有人又利用唱师来搞封建迷信,如说:“师公戏可以唱了,立庙拜神也可以搞啦。”于是就有人出头起庙拜神搞迷信活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先后召开了几次唱师老艺人座谈会,几次下乡进行个别访问,后来又翻阅了柳江、来宾、武宣、柳州、贵县等地方的县志,阅读了壮汉有关的文学史和戏剧史等资料。

    1983年03期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 广西南丹县里湖瑤族公社岩洞葬调查及初步探讨

    张一民 ,何英德 ,玉时阶

    <正>调查瑶族地区的岩洞葬,对研究瑶族历史、了解古代瑶族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体质特征以及瑶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等等将有很大帮助。过去,古籍文献有关瑶族岩洞葬的记载甚少,目前史学界对这方面的论述也不多见,有些学者则认为悬棺葬含岩洞葬)乃是百越族群和濮、僚的一种葬俗。对于瑶族是否也有此种葬俗,则未遑考证。因此,对瑶族地区岩洞葬进行一次调查,很有必要。我们于一九八二年七月廿一日到了南丹。从七月廿五日到八月六日的十三天中,我们到怀里、纪后、仁广、化果、董甲、瑶里等六个大队调查了三十五个岩洞。遗憾的是,许多岩洞葬受到了破坏,很难看到岩洞葬的原来面貌。尽管如此,这次调查还是很有收获的。

    1983年03期 92-10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