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林;卢玮;
老旧小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面临着失管、弃管、物业管理纠纷等难题。单位制解体后住房管理从由行政力量主导转变为以市场契约为主,签订物业服务合同确定管理权责。然而,现有契约治理机制忽视了老旧小区内部的社会关系网络、传统价值观念以及灵活多变的场景,难以有效回应老旧小区治理的诉求,需要将关系带回到契约中。通过成都市信托制物业典型案例对这一观点进行印证和阐释,总结老旧小区中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的要素呈现以及阶段性变化,强调老旧小区治理机制的运用应与治理情境相结合,减少物业服务供给过程中的交易风险和治理成本,系统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2025年04期 v.61;No.291 2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 舒丽瑰;
社区网格员是社区空间的街头官僚,通过揭示社区空间特征对社区网格员行为逻辑及治理现代化的影响,有助于为街头官僚研究及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贡献新的研究视角和经验谱系。对比农村社区空间,城市社区空间的特征突出体现在模糊性、边界性、私密性、嵌入性几个方面。城市社区的空间特征使得同属街头官僚的社区网格员的行为逻辑无法走向单向度的官僚化,即“欺上瞒下”,而是表现为“瞒上”与“尊下”逻辑并存。同时,城市社区空间的不规则性使得表征技术治理现代化路径的网格化管理易陷入技术治理的异步困境,难以实现有效治理。因此,城市社区须慎重选择单向度的技术治理现代化路径。另外,社区空间的多维特征存在自反性,会导致社区治理走向失效,从实现社区治理有效的角度出发,强化以群众工作能力为代表的基础性治理能力有助于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2025年04期 v.61;No.291 4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 柳红霞;张平平;
党建引领是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既有研究对党建引领实现机制的探讨偏重于强调党组织的主体能动作用,而对于空间在党建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关注略显不足。社区治理具有空间化属性,党建引领与社区治理空间性的交叠融合衍生出“空间化引领”这一实践形态。通过深入分析D区三个典型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历程,发现:党组织全过程主导空间生产,建构出具备亲民化结构设计、实效性功能配置、公共性价值表达的社区空间,进而以社区空间为媒介密切党群情感纽带、生成高效服务场景和塑造社区共同规范,空间化引领由此实现。空间化引领能够产生强大的治理效能,具体表现为党的基层民意基础有效夯实、社区治理能力显著强化、社会参与更为广泛以及多元共治格局逐步成型。因此,空间化引领是党建实践在思路与机制层面的重大创新,对于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具有深刻意义。
2025年04期 v.61;No.291 5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