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技术治理?What is Technology Governance?
颜昌武;杨郑媛;
摘要(Abstract):
技术治理是一个"被使用"远胜于"被理解"的术语。要理解技术治理,就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技术。技术是一种具有自主性的工具,其内核是一种知识、一种理性化的人类智识的成果;其外延包括工程意义上的"硬"工具和社会意义上的"软"工具。技术治理包含四重蕴涵:作为治理对象的技术治理、作为治理手段的技术治理、作为治理机制的技术治理和作为治理理念的技术治理。公共行政与技术治理有着诸多耦合之处,两者都以技术理性为根基。公共行政最初是作为一种治理手段出现的,后衍生出作为治理机制的技术治理,但其内核是一种作为治理理念的技术治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治理实践呈现一种由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的转型,主要表征为一种作为治理机制的技术治理。
关键词(KeyWords): 技术;技术治理;公共行政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行政学的发展及其话语体系建构研究”(18BZZ066);;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项目(2016GZYB32)
作者(Author): 颜昌武;杨郑媛;
Email: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0.02.0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刘秀秀.新时代国家治理中技术治理的双重维度及其出路[J].行政管理改革,2019(5):65-70.
- [2] 颜昌武.行政国家:一个基本概念的生成及其蕴涵[J].公共行政评论,2018(3):120-136.
- [3] [法]布罗代尔.资本主义的动力[M].杨起,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 [4] [德]拉普.技术哲学导论[M].刘武,等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 [5] Jacques Ellul.The Technological Society[M].NY:Alfred A.Knopf,1964,p.x.
- [6] WIPO.Licensing Guid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R].Geneva:WIPO,1977,p.28.
- [7] [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 [8] 王伯鲁.技术究竟是什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 [9] 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 [10] [美]阿瑟.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进化的[M].曹东溟,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 [11] [美]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王成兵,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 [12]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 [13] [美]麦克莱伦第三,多恩.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M].王鸣阳,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 [14] [法]让-伊夫·戈菲.技术哲学[M].董茂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 [15] 姜海波.马克思《哲学的贫困》研究读本[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 [16] [美]温纳.自主性技术[M].杨海燕,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 [17] John Galbratith.The New Industrial State[M].NY:The New American Library,1968.
- [18] 何亮.盘点2018年十大数据泄露事件[J].计算机与网络,2019(2):56-57.
- [19] 张丙宣.技术治理的两幅面孔[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9):27-32.
- [20] 解胜利,吴理财.从“嵌入-吸纳”到“界权-治理”:中国技术治理的逻辑嬗变——以项目制和清单制为例的总体考察[J].电子政务,2019(12):95-107.
- [21] 渠敬东.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J].中国社会科学,2012(5):113-130.
- [22] 石亚军,王琴.完善清单制:科学规范中的技术治理[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8(6):55-63.
- [23] [德]阿伦特.黑暗时代的人们[M].王凌云,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 [24] 刘永谋.技术治理的逻辑[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6):118-127.
- [25] [美]怀特,亚当斯.公共行政研究:对理论与实践的反思[M].刘亚平,高洁,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 [26] Woodrow,W.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 [J].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1887,2(2):197-222.
- [27] [美]吉瑞赛特.公共组织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演进[M].李丹,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 [28] [德]韦伯.经济与社会(下)[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29] Merton,R.Bureaucratic Structure and Personality [J].Social Forces,1940,18(4):560-568.
- [30] [澳]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彭和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 [31] [美]沃尔多.行政国家:美国公共行政的政治理论研究[M].颜昌武,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
- [32] [英]培根.新大西岛[M].何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 [33] 渠敬东,周飞舟,应星.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6):104-127.
- [34] 颜昌武,杨华杰.以“迹”为“绩”:痕迹管理如何演变为痕迹主义[J].探索与争鸣,2019(11):111-121.
- [35] 杜月.制图术:国家治理研究的一个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2017(5):192-217.
- [36] 王绍光.新技术革命与国家理论[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5):93-100.
- [37] 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38] 金燕.这是一场“用户端”改革[N].中国改革报,2019-01-16.
- (1)这里我们采用了沃尔多(Dwight Waldo)的表述,认为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因此当本文使用“公共行政”一词时,既指作为学科和研究的公共行政学,也指作为实践的公共行政实务。